在中國軍事史上,極少有像黃埔軍校這樣,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為國共兩黨培養了那么多頂尖的軍事家,而且那么深刻地影響和左右了中國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 黃埔軍校是中國現代史上不可不說的一個人才搖籃。如杜聿明、張靈甫、胡宗南、賀衷寒,胡璉、戴笠等諸多國民黨高官,林彪,徐向前,陳庚,許光達,羅瑞卿等諸多開國將帥,均出自黃埔軍校。 從東征和北伐,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些人都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英雄,換個說法,那就是黃埔軍校的教師和學員,幾乎影響了整個近現代。 黃埔軍校先后舉辦23期共41386名學員,在眾多學員中。其中一期學員當時有三人尤為杰出,蔣先云、陳賡和賀衷寒被譽為黃埔三杰,蔣先云更是三杰之首。 當時學員中有句話非常流行一句話叫:“蔣先云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因此,他們便被喻為“黃埔三杰”。值得說明的一點是,“黃埔三杰”都是湖南人。 說蔣先云、賀衷寒、陳賡是“黃埔三杰”,蓋因他們特別受蔣介石的器重,先后都任過蔣的侍從秘書。三人并稱黃埔三杰,既讓蔣介石自豪,但他們大搞派系斗爭也很讓校長頭痛。 蔣先云的筆:蔣先云,湖南新田縣人,父親是清末秀才。五四運動期間參加學生運動,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組織湖南25個縣罷課運動,創辦革命團體心社,深受毛澤東的賞識,后經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 1922年和李立三,劉少奇共同組織安源煤礦大罷工,成為當時有名的工人運動領袖。1924年經毛澤東介紹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時,1000多人參加考試,他名列第一,最后畢業時又是第一。 在黃埔軍校期間,蔣先云創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并擔任主席,會員遍布黃埔軍校,他稱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和威望的學生,作為黃埔中共特別支部書記,他發展了80多名學員加入中國共產黨,包括徐向前、左權等人皆是。 ![]() 蔣先云深得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賞識,被譽為黃埔奇才,黃埔三杰之首,在當時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中領盡風騷,被譽為“黃埔第一人”。 ![]() 他是校長蔣介石最得意的學生,蔣介石曾經說過,將來革命成功解甲歸田,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只有蔣先云才能指揮。 ![]() 中山艦事件之后,蔣介石以高官厚祿許之,蔣先云嚴詞拒絕,并退出國民黨。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之后,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繼續北伐,5月,在討伐奉系張作霖的河南臨潁戰役中,身先士卒三仆三起,光榮犧牲。 ![]() 蔣先云作為黃埔軍校的學生領袖,被徐向前元帥稱之為良師益友,本可以成為共和國的天才將領,卻為中國革命獻出自己年輕的的生命,正是這些先烈的犧牲才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 賀衷寒的嘴:生于湖南岳陽的賀衷寒曾是標準的熱血青年,在各種學生運動中積極踴躍,1920年,20歲的他加入中國共青團,成為最早的一批團員,并結識了一大批中共黨員。 按照這個路線,他本應發展為中共老革命,但與張國燾的沖突使他1922年就被開除出團。對蘇俄社會的親身考察,也使他對共產主義產生懷疑,漸漸他便與共產黨漸行漸遠,最終成為蔣介石門下最狂熱的反共分子。 ![]() 1924年,彷徨無措的賀衷寒在董必武指點下報考黃埔,與國民黨的親密接觸,使他找到新目標。他各科成績優秀,口才出眾,以“嘴”聞名黃埔,與陳賡、蔣先云并稱三杰,且是三杰中唯一一個親國反共的。 1926年5月,蔣介石下令解散各種學生社團,另成立“黃埔同學會”,名為促進團結,實為打壓“青年軍人聯合會”,而黃埔同學會則由賀衷寒主持,一家獨大。 ![]() 賀衷寒搞政治的能力受到蔣的信任,他并不滿足,很想帶兵,但終其一生,蔣介石沒有給予他兵權,也許是認為他沒有帶兵能力,也許是因為還是不夠信任他。 賀衷寒故意與胡宗南、陳誠走得很近,形成了黃埔系“武有胡宗南,文有賀衷寒”的輿論,擴大自己的影響,這些都令蔣介石不滿。 1931年開始,賀衷寒先后擔任了國民黨陸海空總司令部政治宣傳處處長、訓練總監部軍事教育處處長、鄂豫皖邊區剿匪總司令部政治訓練處處長等職,他還辦了“星子訓練所”,在高級政工干部中挑選130人,講習“對共產黨政治斗爭技術”。 ![]() 1932年,在蔣介石授意下,賀衷寒等發起組建了復興社,即大名鼎鼎的“藍衣社”,社員模仿意大利黑衫軍和納粹德國褐衫軍,均穿藍衣黃褲。 “藍衣社”的核心人物多畢業于黃埔軍校,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賀衷寒與胡宗南、康澤、戴笠、鄧文儀、鄭介民等人并稱復興社“十三太保”。 至1936年,賀衷寒已掌握國民黨全黨全軍的政訓大權,成為政訓系的頭領。 ![]() 相互制衡歷來是蔣介石的用人之道,賀衷寒勢力越來越大,尤其是網羅了鄧文儀等湖南籍干部形成派系,蔣介石于是支持康澤組建了效仿德國黨衛隊的“別動隊”,以西南人來牽制湖南人的野心。 一向聰明的賀衷寒豈能不體會到蔣介石的戒備,他暗中不爽,伺機改變局面。 西安事變爆發,賀衷寒活躍起來,立刻站到“討伐派”領袖何應欽這一邊,以黃埔同學會名義,擁護何應欽暫代陸海空總司令,主張轟炸西安,“決一死戰,救出校長”。賀衷寒有自己的小算盤:救出蔣介石,則得“勤王”之功;蔣介石在戰亂中喪命,還可傍上何應欽。 ![]() 孰料西安事變以各方都沒有想到的效率和平解決了,蔣介石回到南京,大罵賀衷寒、鄧文儀:“我還沒有死,你們就想改換門庭!”據說賀衷寒被罵得當場痛哭,蔣介石讓他滾出去哭。 聰明反被聰明誤,賀衷寒的仕途極盛轉衰,此后一直到臺灣,他都擔任著虛職。在臺灣期間,盡管他并無實權,仍有流言說他有湖南人的小組織,想搞分裂運動。 賀衷寒自稱“我前額有字,我是三民主義的信徒,我是中國國民黨的黨員,我是領袖的學生。我賀某從未離開臺灣一步,從未寫過一篇違背中央決定的文章與言論,運動從何而來。”如此忠心可鑒,也無法洗去前半生造成的猜疑。 ![]() 1972年,賀衷寒因骨癌在臺北寂然逝世。1973年9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蘇茲貝格來華,對周恩來總理提起:“我曾在臺灣見到過一個黃埔的學生,叫賀衷寒,聽說他還是黃埔三杰之一?” 周恩來回答道:“他是孫文主義學會的頭目,后來在政訓處培養了一批軍隊特務,解放前夕跟蔣介石跑到臺灣,但蔣知其有野心,并未重用他。在我們中美建交時,他憂郁而死。” ![]() 陳賡的腿:陳賡,湖南湘鄉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陳賡的腿之所以聞名黃埔,是說他機靈敏捷,偵察、攻城都能建功。東征時,蔣介石見陳賡作戰勇敢,命他率領連隊到總指揮部擔任警衛任務。 ![]() 惠州攻克后,東征軍分頭前進,蔣介石總指揮部所在的第三師遭遇陳炯明部隊主力包圍,全線崩潰,眼看總指揮部就要被攻陷,蔣介石要殺身成仁,陳賡連忙奪下槍,背起蔣介石頂著槍彈就往河邊跑,掩護蔣介石過河到了安全地帶。 “神行太保”陳賡又一天內徒步160里送求援信給第一師的周恩來,解了蔣介石之圍。 ![]() 據說在延安整風期間,康生說,要不是陳賡救蔣介石,哪用打這么多仗。陳賡反駁道:“那時他死了不就成了革命烈士,跟廖仲愷一樣了?”這次“挺身護主”,使陳賡一時成為蔣身邊頂尖的紅人。 ![]() 1926年“中山艦事件”后,陳賡毫不猶豫地公開共產黨員身份,退出國民黨。1927年2月,陳賡到南昌的北伐軍總部面見蔣介石。蔣介石發給他一筆錢和一個綢子封面的“特別通行證”,持此路牌,隨時可以來見蔣。 ![]() 不久,“四一二”政變爆發,陳賡聯絡組織了“黃埔軍校同學討蔣委員會”,發表討蔣宣言,與蔣介石割袍斷義。1933年3月,陳賡被叛徒出賣逮捕。 ![]() 蔣介石得知陳庚被捕后,特意發來電文,不能對陳賡用刑,要給予適當優待,以便他悔過自新,將來給予重用。黃埔同學一波接一波來勸降,都穿著筆挺鮮亮的軍裝,暗示陳賡“棄暗投明”前途無量。 ![]() 威逼利誘一個多月,陳賡也沒有低頭之意,蔣介石只好親自出山。陳賡依然不買賬。兩個月后,蔣介石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陳賡被同志“營救”出逃了。 這一次放虎歸山,讓蔣介石體會到了什么叫后患無窮,直到去了臺灣,他還罵陳賡是害群之馬,慨嘆五個胡宗南比不過一個陳賡。 ![]() 1936年,陳賡與胡宗南率軍對決一晝夜,陳賡殲敵一個旅,俘敵500;1946年,陳賡大破號稱“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精銳部隊;1947年,豫西平漢戰役中,俘虜同學李鐵軍;1948年,解放洛陽戰役中,活捉黃埔五期師弟邱行湘;淮海戰役中,俘虜同學黃維,擊斃三期學生熊綬春。 ![]() “黃埔三杰”雖然都受蔣介石器重,不過他們后來的道路卻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1927年,蔣先云以團長之職,在與奉系軍閥作戰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最后英勇獻身。 ![]() 蔣介石背叛革命,陳賡棄之而去,跟隨周恩來、朱德、賀龍參加了南昌起義,身經百戰,戰功無數,成為了共和國的大將。 賀衷寒則緊隨蔣介石,不離不棄,最后兵敗逃到臺灣,憂郁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