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xdr大寫的人 左宗棠,晚清名臣,不僅在政治、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成就,更在書法藝術上造詣深厚,尤其擅長楹聯創作。他的對聯作品,不僅書法精湛,更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令人回味無窮。 左宗棠的書法風格大氣沉穩,既有顏真卿的雄渾厚重,又有柳公權的骨力遒勁,同時還兼取魏碑之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他的對聯作品,用筆穩健,線條流暢,結構嚴謹,布局疏朗,展現出一種儒將風范。 左宗棠的對聯,內容豐富多彩,既有表達高遠志向的,也有抒發人生感慨的,還有描繪自然風光的。他的對聯作品,往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將個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融入其中,使讀者在欣賞書法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深刻內涵。 例如,他的一副對聯寫道:“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副對聯不僅語言簡練、對仗工整,而且寓意深遠,表達了左宗棠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他鼓勵人們要有遠大的志向,但又要腳踏實地;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要享受生活的樂趣,但又要懂得節制和珍惜。
 左宗棠的對聯作品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他為江蘇無錫梅園題寫的對聯:“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這副對聯簡潔明了,卻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被后人廣為傳頌。 又如,他的另一副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副對聯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學者的風范。 總之,左宗棠的對聯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欣賞他的作品,不僅可以領略到書法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一位偉大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左宗棠的歷史故事與簡介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鉆研輿地、兵法。后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陜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事跡: 1:左宗棠23歲成婚時,曾在新房自擬一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后來左宗棠遠戍新疆,出嘉峪關時,沿途插柳,初不過為標示歸途也,而積久成蔭,風景一變。有湘人某游士拜謁左宗棠于塞上,獻詩云:“大將征西久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惹得春風度玉關。”左宗棠大笑而悅,優禮待之。 2 :左宗棠布衣時,林則徐就聞其名。1849年,林則徐途經湖南,遍尋不得,后終于在湖上得見。左宗棠也早慕林則徐大名,急于相見,不料慌忙之間落入水中。左宗棠爬上林則徐的船后,要行拜謁之禮,林則徐忙阻攔道:“落湯雞了,還做什么禮節?快去更衣!”兩人相談達旦。林則徐嘆道:“他日竟吾志者,其唯君乎!”臨別,林則徐即于舟中手書一聯曾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極感之,晚年猶懸此聯于齋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