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解皓 副主任藥師 審核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三甲 白芍具有斂陰止汗、養血調經、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盜汗自汗、血虛萎黃、腹痛脅痛、頭痛眩暈、四肢攣痛等。 據現代研究顯示,白芍具有保護肝臟、促進造血、調節胃腸運動、抗腎損傷、抗缺血、抗抑郁、抗炎、鎮靜、調節免疫、鎮痛等作用。有臨床報道顯示,白芍還可用于治療牙痛、頭痛、痙攣性腹痛、不安腿綜合征、習慣性便秘等。白芍藥歸肝、脾二經,沒有毒性,使用時沒有太多禁忌,但因其藥性微寒,虛寒證的患者不宜單獨使用白芍,以免加重寒癥,此外,白芍與藜蘆同用會喪失藥效及產生毒素,使用時應注意避免將二者同用。相關人群如有使用需求,請咨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紅芍與白芍的區別是什么 朱穎 副主任醫師 審核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三甲 紅芍與白芍的區別在于功效、適應癥以及禁忌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1.功效不同:紅芍又名赤芍,其功效為清熱涼血(用清熱的方式來緩解血熱)、活血祛瘀;白芍功效為養血斂陰、柔肝止痛(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平抑肝陽。 2.適應癥不同:紅芍可用于治療溫毒發斑(溫熱毒邪侵犯人體導致皮膚出現斑點、斑塊)、血熱吐衄(由于血熱引起吐血、鼻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肝郁脅痛(脅肋部位疼痛)、經閉痛經等癥。 白芍主治肝血虧虛、月經不調、肝脾不和(肝臟和脾臟不能協調工作)、脾虛肝旺、腹痛泄瀉、痢疾腹痛、肝陽上亢(肝陽偏旺,引起頭暈、目眩、頭痛等癥狀)、頭痛眩暈等癥。 3.禁忌不同:紅芍中藥配伍禁忌為反藜蘆, 白芍能外用嗎 宋觀禮 副主任醫師 審核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三甲 白芍以煎湯內服為主,一般不用于外用。 白芍以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入藥,其性味苦、酸,微寒,能入肝、脾二經,具有斂陰止汗(收斂陰液,減少汗出),平抑肝陽,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的功效。 臨床可以用于治療血虛萎黃,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動出汗就加重),脅痛(脅肋部位疼痛),四肢攣痛,月經不調,盜汗(入睡后汗出異常,醒來后汗出停止),腹痛,頭痛眩暈等病癥。不宜與藜蘆同用。 白芍一般以煎湯內服為主,也可以入丸散劑,一般不用于外用。藥物需要在中醫辨證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盲目服用,以免耽誤病情。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炒白芍功效與作用 孔維萍 主任醫師 審核 中日友好醫院 三甲 補血、調理月經、止汗、養肝止痛、抑制過于旺盛的肝陽。 炒白芍就是炒制后的白芍。白芍是一種常見中藥,味苦、酸。白芍能夠補血、調理月經、通過收斂陰液來止汗、養肝止痛、抑制過于旺盛的肝陽。臨床上用于治療血虛引起的臉色發黃無光澤,月經不調,自汗,盜汗,側胸部位疼痛,腹痛,四肢痙攣疼痛,頭痛,頭暈等。 白芍又叫作白芍藥、金芍藥等,是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現代研究發現,白芍有抗腎損傷、抗肝損傷、抗腦缺血、抗炎、鎮靜、調節胃腸功能、調節免疫等作用。 注意事項: 適宜人群:白芍配合其他藥物或治療手段,可用于類風濕關節炎、銀屑病、慢性蕁麻疹、牙痛等人群。 禁忌人群:虛寒者不宜單獨應用,這類人群常表現為身體怕冷 生白芍與炒白芍的區別 王燕 主任醫師 審核 中日友好醫院 三甲 生白芍和炒白芍的藥用來源都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性微寒,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炮制方法、功效作用等方面。 1.炮制方法:生白芍是未經過加工炮制的干燥芍藥根;炒白芍是取凈生芍藥照清炒法加工炮制而成的。 2.功效作用:白芍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斂陰止汗(收斂陰液,減少汗出)、平抑肝陽的功效。 而生白芍多用于平抑肝陽、斂陰止汗,可治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動出汗就加重)、盜汗(入睡后汗出異常,醒來后汗出停止)、肝陽上亢(肝陽偏旺,引起頭暈、目眩、頭痛等癥狀)、頭痛眩暈等; 炒白芍多用于養血調經、柔肝止痛,可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崩漏(月經量過多或點滴不止)、脅肋 白芍的性味歸經 王瑩威 主任醫師 審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甲 白芍的性味為苦、酸,微寒,歸肝、脾經,有調經養血,斂陰,止痛柔肝等功效。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其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本藥有調經養血,止痛柔肝,斂陰止汗(收斂陰液,減少汗出),平抑肝陽的功效,可以用于血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等。 本品還可以用于脘腹(腹部)、脅肋疼痛,四肢攣急疼痛;盜汗(入睡后汗出異常,醒來后汗出停止),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動出汗就加重);肝陽上亢(肝陽偏旺,引起頭暈、目眩、頭痛等癥狀),眩暈頭痛等。 本品副作用尚不明確,不宜與藜蘆同用。請勿自行使用藥物。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與主治 楊嘉頤 副主任醫師 審核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三甲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平抑肝陽的功效。 作用與主治: 1.血虛證:本品味酸入肝,長于養血調經。適宜于血虛萎黃,頭眩心悸,月經不調或經閉不行等。 2.自汗盜汗:本品味酸收斂,能斂陰津,固腠理,止虛汗。如治氣虛自汗,常與白術、黃芪等同用。治陰虛盜汗,常與牡蠣、浮小麥等同用。 3.脅腹、四肢攣急疼痛:適用于肝郁血虛之兩脅作痛,肝脾失和之脘腹攣急疼痛及肝血虧虛、筋脈失養四肢攣急作痛等。 4.肝陽上亢證:品味酸入肝,養血斂陰,平抑肝陽。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夏昆鵬 副主任醫師 審核 浙江康復醫療中心 白芍是一種中藥材,味苦,性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適宜于血虛萎黃,頭眩心悸,月經不調或經閉不行等。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根,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白芍中含芍藥苷、氧化芍藥苷、甾醇、鞣質、酚類等成分,具有抗抑郁、鎮靜、調節胃腸功能等作用。 雖然白芍具有上述作用,但是患相關病癥者需要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服藥。 白芍功效與作用 劉敏 主任醫師 審核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三甲 中醫認為白芍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常用于緩解月經不調、崩漏、脅痛、腹痛或者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癥。 1.白芍味苦、酸,微寒,具有能泄、能燥、能收、能澀的特點,歸肝、脾經,中醫認為肝具有藏血、脾統血的功能,其藥性苦酸,能收斂固澀,因此,常用于緩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血虛、自汗、盜汗等癥狀。 2.中醫講究陰陽五行,認為肝主筋,怒則傷肝,其藥性苦酸,因此,可用于緩解血虛或者大怒導致的肝氣郁滯,如情志抑郁、喜嘆息或急躁易怒、胸脅脹滿疼痛、四肢麻木震顫、頭暈眼花、失眠多夢等癥狀。 3.根據中醫的十八反、十九畏,為了用藥安全,用藥時最好不與藜蘆同用,而且此藥藥性酸、苦, 白芍的副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王博 副主任醫師 審核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甲 白芍的副作用是偶有上腹部不適、過敏反應等。 白芍是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是一種常用中藥材。白芍本品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調節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平抑肝陽(抑制肝陽上亢)、柔肝止痛(治療肝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斂陰止汗(收斂陰液,減少汗出)的功效。 臨床上白芍用于治療月經不調、頭痛眩暈、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動出汗就加重)、盜汗(入睡后汗出異常,醒來后汗出停止)、血虛萎黃、腹痛、脅痛(脅肋部位疼痛)、四肢攣痛(四肢痙攣疼痛)。 有報道少部分人群服用白芍后出現上腹部不適、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孕婦、產后、嬰幼兒、老年人等人群不宜大量長期服用。氣虛自汗,陽虛汗出者( |
|
來自: 小蜜蜂139noicr >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