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6 實際上,我沒有資質論說文學評論的ABC,既非本身寫作主體,又非入門,入道,更談不上有成熟的習作經驗。只是這多年在創作散文和報告文學的空隙,受他人、為雜志、幫友人中,隨意隨情地寫了幾十篇書評、序言、文論、寫作雜感體會之類的酷似散文的習作,又隨時翻閱了一些名家創作談或評論之類的作品,朦朧地對文學評論寫作有了些許感悟。現陳述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文學評論的定義 文學評論屬論說文范疇,但非一般性的論文構建,有其獨特的品質。它面對的是文學文本,要對文本解說、闡釋,科學性地指明文本的高下優劣,并結合現實生活與時代內涵,指出文本的社會意義,常常還提出預測與希冀,展示與想法。其內容是一的,又是豐富的。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既有研究,又是創造,好的文學評論也是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周作人曾說:“真正的文學批評應該是一篇文學作品。”朱光潛云:“批評本身是另一個作品”,“一個作品的最有意義的批評不是一篇說理的論文,而是題材相仿佛的另一個作品。”文學前輩都強調了文學評論的創造特性。針對文本、寫作出像樣的評論,往往很費勁,不亞于寫一篇長散文的難場,又比寫短篇小說麻煩。 文本作者與評論家互為兄弟姐妹,是融為一體的兩個方面,不可分離。前者為社會生產精神食糧,后者觀察鑒定,打出廣告,助其出售揚名。有評論大不一樣,沒有及時有力準確的宣揚評說,常使好的文本窮居深山無人問,不了了之。因此,人們把評論家喻為燈塔、望遠鏡、師傅、鑰匙、朋友、親人。歷史上好多名著多年沉埋無聞,久后有人識貨,認知宣傳后方見光明,就是此理。文學評論如此重要,可惜現時文學界和普通人都無視或小覷這一文體,重視不夠,寫的人少,更少有人研究。 作為科學批評、邏輯分析、論證展開、苦心審美的文學批評活動,文學評論來之不易,評論家必須具備敏銳的文本解讀能力,同時擁有“世事洞明”“人性練達”的生活經驗,要善于將生活與文本融會貫通,整體解讀。一位年輕學者對文學批評這樣定義:“批評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符號世界或經驗世界,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命’,它研究的是活生生的、尚未被命名的'生命樣本’,而不是那些被人反復解剖了多次的、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的'死尸’,它要將新的文學經驗和方式推薦給別人,讓更多的人對自己的沉睡的'軀體’產生懷疑,進而蘇醒過來。” 讀寫中,使我漸漸明白,文學批評的莊重性、實用性、前瞻性。它是研究,又是創造;它闡釋解讀,科學分析,又美學加工,哲理生發,為層出不盡的新作搖旗吶喊,掃除道路;它又是優質與局限的并存,彰顯真實的實際研發。 二、文學評說的準備工作 如同文學文本寫作的艱苦曲折,寫作文學評論也是復雜細致的工作,非經長期積累、不斷打磨,難以寫出像樣的文學評論。其中有不少繁重而復雜的準備工作要認真去做。 首先是熱愛。沒有對文學評論的明確認知和責任擔當意識,寫不出來,即使硬寫也是敗筆。也沒有一開始就有人要寫評論的,大多是有良知的作家詩人,在寫作的實踐中發現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中的長短優劣,自覺地說話、動筆,提出看法,經交流磋商,促進了寫作,久而久之,撰文多之,漸成氣候,產生了一批文學評論的內行,終于形成了文學評論隊伍,成為文壇上的一支力量。中國的文學評論自古有之,傳統優良,到了現在,發展壯大。一代代文學評論者首先從興趣出發,而后與時代需求配合,專心摯愛這一工作,擔起了評論的重擔。 其次,扎實的專業訓練。一般而論,文學評論者都有一定的文學基礎和論說文的寫作能力。但文學評論有別于一般論文套路,有其鮮明的觀察文本洞察力和與作品融合一起的解讀能力,不是死板的說教,而是靈動的闡釋。因此,有志于書寫文學評論的作家,必須補學這方面專業理論,多讀中外此類經典作品;同時勤于實踐,見賢思齊,不斷習作,逐步奔向理想的文學評論臺階。 再次,也是頂重要的準備——通透閱讀文學文本,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面對的是新生的文學文本,其外形怎樣,內涵如何,到底是怎樣的文學文本,不徹底弄清弄懂,無法下手;若倉促寫作,泛泛而談,不疼不癢,有害無益,失去批評意義。常看到聽到,一些文人評論他人作品,不看或少翻文本,憑想象應付,礙于面情,說好不說差;或受利益、權威因素左右,賣力貼金,無限拔高;或者掄起大棒,將好作品一下打倒,都失去真實,歪曲了事實。這里,最重要的是認真看文本,這是最基礎的工作。 文學評論,基于一定的哲學觀、美學觀、文藝觀。具有論述、評判的特點,往往形成輿論、引導的效應,不可輕視。要求評論者有從感性切入,文字內容要有理論高度,力爭使評論成為文藝創作的有力傳播媒介的高度認識。并具有豐富的感性體驗、厚實的理論支撐和廣博高遠的人文積淀的素質。因而文學評論者要有自己的觀點與視角,有理論的高度和人文情懷,并保持客觀獨立。即評論觀點是獨到扎實的,理論支持是較高的、有含金量的,論述是基于事實,是客觀公正的。這些都是對評論者的品格和操守的考驗。 評論是對文學文本的再創造,二者良好互動形成互文關系。其本質不只是批評,更是一種對話與交流,是一種發現和補充。批評好比是一杯熱水,作品是一包干茶,只有干茶放入批評的熱水中泡發、復合,才能釋放出香氣,故批評不能離開作品空談,需要用細讀擁抱文本,用水的張力和熱的能量,展開文本禁閉的語言系統。離開批評,作品價值依存,但是被封閉了,處于干燥的孤立之中,可見文學批評的重要。 生活是紛雜的,作品是曲折隱晦的,下足了調查、研究、解剖功夫,便打下了科學分析、巧妙結構、扎實寫作的基礎。 第四,評論要做到知人論世。評價任何一人作品,尤其是未接觸過、了解不多的作者作品,必須搞清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時勢情景,不怕麻煩,多查資料,多去了解,科學歸納,否則解讀難準,闡釋可能離譜。記住魯迅先生教誨,閱讀作品,先做到知人論世,方可事半功倍。不可就文說文,就事說事,了解了人的處境,事的前因后里,則讀文輕松,理解深刻,下筆有據。這才能寫出有品格的好文。 三、勇擔責任,奮發寫作 文學是提高社會新質生產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文學批評是推動文學作品走向高峰的助推器和燈塔,文學評論家有著光榮的歷史責任。具有良知的文學評論家,必將不負韶華,勇挑重擔,砥礪前行,扎實地寫作。 做一個理想的批評者,首先得勇氣十足,不畏風險,滿腔熱情,敢于亮劍。其次要有人民情懷,這是底色,聯緊生活,為“人生”而寫作,為社會發展而寫。這就要求要講實話、真話,不講假話、空話,修辭用語不虛美,不隱惡,言之有物,正當直行,對每句話每個詞語負責。能如此,在今天是需要點勇氣的。搞文學批評往往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受人情、名利和權威左右時而出現,按人情世故和名利左右說話,違了良心,照事實講出,卻得罪了人;“紅色批評”“人性研討”常見不鮮,出了錢的作者,贊評滿天,關系近的不得不說違心話,這些都扭曲了真正的文學評論,是應堅決反對和拒絕參加的。這些負面情況,嚴重沾污了文壇,也影響了批評者的退縮、減少,影響了文學創作的健康發展。 我十分敬佩那些勇敢亮劍、不計名利的文學評論家。他們不僅將所讀的新作品認真解剖,科學分析,而且將作品與時代生活融為一體,通過切實的文本研讀和個人的生活感受予以融合,作出準確而科學的結論,寫出促人多思、助人奮進的批評文章,促進了作者,教育了讀者,影響了社會。他們善于在時代的迷霧中闡釋和創作,善于在艱難繁瑣的鉆研琢磨中創作出感人文章,成就了文學評論的燈塔之義。他們在拼搏中前行,于批評中成長,不斷成就歷史留痕的作品,成為文藝批評的先導者。干文學批評這行,本來人少,又不受重視、小覷、不公正待遇,而且已有的看法、論斷又在不斷變化著,更增加了難度。于此背景下,尤顯理想文學評論之珍貴,尤顯寫作者的偉岸。愿更多人在力所能及前提下,學著寫點文學評論,以推動大家都熱愛的文學事業更快發展。 啰嗦了不少話,不一定對,只是我學習和創作的體會。從未想到介入文評寫作行列,只是在編雜志中寫些點評,為友人編書寫些書評, 重溫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寫點文體常識,創作中時有寫作感悟草就小文,寫著寫著累積了不少“作品”。也有興趣使然之故,更有為文藝出力初心之驅使,今后還得寫下去,直到寫不動停筆。我很少外投此類稿件,僅年輕時于《人民軍隊》《人民軍墾》報上登過幾則短小文藝評論,近年《安康時報》和《西岳》《沙苑》《三河潮》載過一些書評文章和文論稿子。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就這點而已。 文/羅德潮 圖/網絡 ![]() 作者簡介 ![]() 總編:田小勇 副總編 主編:李躍峰 顧問:張仕德 編輯:張愛玲 高華麗 小說編審:田小勇 散文編審:常盈 楊發興 詩歌編審:官華 高明 主辦單位:大荔縣作家協會 敬 請 關 注 楊堅故里,美麗大荔。 原創高地,溫馨舒適。 ![]() 友好合作單位 ![]() 南湖水上婚宴主題餐廳 ![]() ![]() ![]() |
|
來自: 新用戶8249cTO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