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25日,人民解放軍包圍了河北隆化縣城。就在一年前,國民黨軍用碉堡群組成了密集的火力網,擋住了解放軍的進攻,這讓他們自以為防御工事固若金湯。 但是這一次,一名還不到19歲的解放軍戰士挺身而出,手托炸藥包拉燃導火索,成功地炸毀了敵人關鍵的碉堡,用生命為戰友打開了勝利的通道…… 1 一張遲到30年的照片 讓我們看到英雄真正的模樣 董存瑞參軍的時候16歲,犧牲的時候還不到19歲,當時未找到他的任何照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每當有紀念董存瑞的活動時,現場掛著的都是一幅畫家根據董存瑞的戰友和家人描述繪制的畫像。 直到197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參觀董存瑞烈士陵園的游客提供了重要線索,董存瑞的戰友韓德發那里好像有一張董存瑞的照片。當工作人員拿到這張泛黃的照片后,發現背后寫著“董存瑞,送贈,韓上士留念”。 據了解,董存瑞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識字不多。那么,這張照片上的字是他寫的嗎?照片中的人究竟是不是董存瑞? 2 參軍兩年多就被授予毛澤東獎章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46年的延慶阻擊戰中,敵人憑借人數和裝備優勢,發起一次又一次沖鋒,特別是敵人的坦克,對我軍造成了很大威脅。董存瑞想到在訓練時老戰士曾告訴他,打坦克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燃燒瓶。只要將燃燒瓶投擲到坦克的關鍵部位,就能阻擋坦克前進。 然而,董存瑞在實際操作執行當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隨后,在其他戰役中,他又有哪些英勇表現,最終榮獲了毛澤東獎章呢? 3 總攻時刻將至 橋上為何冒出暗堡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戰斗打響。我軍第11縱隊的三個師迅速包圍了隆化縣城。董存瑞帶領的爆破組,肩負著清除外圍碉堡和炮樓的重任。 當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6連開始對隆化中學發起總攻,可就在這時,隆化中學北門外的一座橋上突然響起了槍聲。突然出現的隱蔽橋型暗堡,阻擋在6連唯一的攻擊路線上。 董存瑞扛起炸藥包,在戰友郅順義的掩護下,艱難地向暗堡逼近。然而,當董存瑞到達橋下后,卻遭遇棘手難題,炸藥包支架已用盡,光滑的墻面根本無法固定炸藥包。此時,預定總攻時間已到,沖鋒號已經吹響,董存瑞毅然做出了那個激勵了幾代人的壯舉...... |
|
來自: 在有意無意之間 > 《央視“等著我”欄目紅色專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