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世說新語》

     新用戶88711903 2025-03-11

    解讀時間軸:


    01:10《世說新語》是一本記錄魏晉名士言行舉止的千年暢銷書


    09:35要想讀懂《世說新語》,難在要懂得其讀法


    13:47《世說新語》是心靈史,反映的是劉宋人的心理和對歷史人物的看法


    18:54讀《世說新語》的關鍵詞:貴族、機智和洞見


    30:04《世說新語》的重要特征——魏晉風流


    43:01《世說新語》里所有故事都可見魏晉風骨,其中閃耀著的是人性光輝


    你好嗎?我是李蕾。今天來講一本書——《世說新語》,這是一本奇書。有一次我跟戴建業老師聊天,就是那個在全網講詩詞的戴建業老師。我第一次看他的視頻,是在講陶淵明,說,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種個鬼田?然后說,你聽懂了沒有?特別可愛的戴老師。


    我就問他說,你最喜歡講什么呀?他的答案是《世說新語》。戴老師的原話講,說:“看了《世說新語》,你可能走路都比別人可愛一些。”


    《世說新語》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它的作者在歷史上一直都署名為劉義慶。這本書主要就是把東漢末年一直到魏晉這兩百多年時間里,貴族們的言行、做事的派頭和奇怪的內容全部都記載了下來。


    全書三十六章,全是古文小故事,短的只有一行字,長的也大多在百來字。這一個一個的詞條記錄了魏晉時代的生活、那些高人奇士的言行和思想觀念。它展現了一個群體,叫“魏晉名士”;它贊美了一種活法,叫“魏晉風流”;它留下了一個文化記號,叫作“魏晉風骨”。


    一聽這些詞,我們都知道。因為這本書已經暢銷了上千年了。目前中小學課本里,大概有十幾篇課文都是出自《世說新語》;至少有一百多個孩子必學的成語,比如說難兄難弟、鶴立雞群、卿卿我我、身無長物、口若懸河、肝腸寸斷等等這些,也都出自《世說新語》。


    其他我們課本里熟悉的名士,比如曹操一家、王羲之一家、謝安一家、竹林七賢、建安七子,也都在《世說新語》里熠熠閃光。


    那一聽,就說這本書很重要,但它有意思嗎?比如一個關于曹操的小故事,說:“魏武帝見匈奴使者,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這就是文言文,翻譯一下什么意思呢?說曹操要接見一個來自匈奴的使者,曹操很自卑,認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怎么能鎮住遠方的來使呢?所以他就派了一個替身,叫作崔季珪,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曹操他就拿著一把刀,站在那個王位的旁邊。


    等到接見完畢,曹操就派密探去問那個使者,說:“你覺得魏王如何?”那個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風采不同尋常。但是,就在那個榻旁邊拿著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對,在《世說新語·容止篇》里,這個小故事排名第一。它在說什么呢?就是看人不準的人才看外貌,慧眼識人的人就能夠通過現象看本質。和外貌、姿容這些相比,人的氣質才是更重要的。所以多讀書,時時陶冶自己的氣質,人們是看得見的。好玩吧?


    再講一個很著名的,叫《王子猷雪夜訪戴》。王子猷就是書圣王羲之的兒子,他也是大書法家,是個典型的雅士。他有才氣,但也有雅氣;有貴族氣,但是也有痞子氣。


    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呢?說王子猷住在山陰的時候,就是現在的浙江紹興市,有一天夜里大雪紛飛,他一覺醒來推開門,就叫仆人來倒酒。喝一會兒,環顧四周,看到一片潔白。然后突然內心有一種很復雜的情緒,他就開始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這詩吟完了還得干點啥,就想起了他的好朋友,叫作戴安道。


    當時戴安道在很遠的一個地方,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嵊縣。王子猷就從紹興連夜乘著一個小船,去看望自己的朋友。這個船走了一夜才到,這個就叫作“晝夜兼程來看你”。到了戴安道的家門前,王子猷干了什么呢?他壓根就沒有進門,轉身返回去了。


    大家說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王子猷說了一句很著名的話,原文是“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很傲嬌。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就是乘著興致就來了,現在興致已經盡了,我就返回去了,為什么非要見到這個人呢?


    這是流傳特別廣的一則故事,它的核心就是叫作“我愛你與你無關”。王子猷這種不接地氣、但憑興之所至的行為,就很鮮明地體現出當時的世人所崇尚的一種風度,叫“魏晉風度”,就是任誕放浪、不拘形跡。


    他給我們上了一課,這一課的核心在說什么呢?一個詞——詩意。詩意就是毫無目的的形式,無論何時何事,重要的都不是結果,我們要好好享受的,就是這一路上的風景和此刻的詩意。


    再講一個故事,也很短。它是出自《世說新語》,叫《賢媛》。這一篇,它講的是有一位姓趙的母親,要嫁自己家的女兒。女兒到了臨嫁的時候,就跟母親要聊聊私房話——將來要注意點什么呢?


    這個趙母就告誡女兒,說:“你到了夫家,不要為了名聲刻意做好事。”女兒就問說:“這不做好事,可以做壞事嗎?”母親就說:“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呢?”


    這個故事在說什么呢?那就是永遠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活,現代人叫作“討好型人格”。這種人不但自己為聲名所累,盡干一些違心的事兒,還容易遭人記恨,并不能得到尊重。


    所以這個母親就告訴女兒,你不要討好別人,你到別人家去,依然該做做、該睡睡、該吃就吃,只要不是做壞事,你不需要取悅別人來違心地改變自己。做自己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能想象嗎?這簡直是個現代人!可它竟然發生在魏晉時期,這個思想多開明。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故事可以帶給我們很深刻的反思和學習。人類的教育啟蒙就是從聽故事開始的。《世說新語》里面有多少個這樣的好故事呢?1130個。


    正因為有《世說新語》,才讓我們知道歷史上有那么多有趣的靈魂,他們很認真地活過了自己的一生。就在他們的一生中,我們看到了什么叫作瀟灑,什么叫曠達,什么叫作率真,什么叫自然,當然也知道了什么叫作放誕。


    《世說新語》里面很多人做事都特別出格,荒謬到讓你感到吃驚的程度。當時很多名士的舉動和言行,用現在的一個詞來講,就是很“沙雕”。讓個性張揚的年輕人覺得好有同感,這個人這么有意思!隔著一千多年的遙遠時光,跟他們很默契地擊了個掌,覺得我懂你。


    的確,翻開這本書,隨便讀一則小故事,有時候我就會大笑,會皺眉,它就是會激起你的情緒。


    魯迅有一個好朋友,也是他的老鄉,叫許壽裳。許壽裳讓魯迅給他兒子推薦十本中國的好書。魯迅先生推薦的十本書之一就有《世說新語》,他把這本書稱為“孩子學習的'名士教科書’”。


    傅雷先生給孩子寫信的時候,就說:“你手頭沒有散文的書,那《世說新語》就大可一讀。我常常緬懷兩晉六朝的文化風流,認為那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高峰。”


    朱光潛先生在列出自己最喜歡的十六部古典文學作品的時候,就說《世說新語》是伴隨了他一輩子的書,應該常常拿出來讀。


    實際上,我們通讀完這本書,就會發現它除了記錄一些名士的高風亮節和高尚道德之外,其中量最大的是奇人奇聞。這些奇人奇聞恰恰是魏晉南北朝這個特殊時期的重要文化組成。


    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意味著要想讀懂《世說新語》,難點不在于古文的障礙,而在于要懂得這部書的讀法。比如為什么講《世說新語》就要講喝酒?為什么講《世說新語》要講那些人干了很多不入流的事兒?為什么那些人把自己活成了段子還能夠流芳百世?


    所以要讀懂這本書,我們得去理解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贊美什么樣的活法呢?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叫作“名士”,所謂名士,就是名聲重于一切。人要做名士就要活得漂亮。意味著什么呢?就是一個人要愛惜自己的名譽,愛惜羽毛,好好地做人,做一個自由并且有趣的人。


    你就會發現,《世說新語》里面集齊了這么一批人,又酷又怪,他不理會外界的評論,不畏懼權威的恐嚇,也不隨波逐流,他們追求的是什么呢?叫作“天地間的獨立人格”,這是一種貴族精神。


    我們就說說《世說新語》的讀法。先補充一點歷史背景,關于魏晉南北朝。東漢末年,由于皇權變更,動亂異常。比如八王之亂、永嘉之亂、蘇峻之亂等等,這個“亂”字,你就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叫“民不聊生”,還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狀。


    這三百多年,中華崩潰,外族入侵,但也是各民族融合,催生新時代、新文化的一個重要時期。所以魏晉時期是非常動蕩和壓抑的。


    對于魏晉時代的人來說,可能做什么都是錯的,怎么選都是錯的。什么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呢?那就是不合作,不被外界左右,最大程度地保留個性和完整的人格。這就是當時士人們的普遍追求。


    我們再來補充一點文學的背景,說一說這個時候的小說。中國的小說一直是模仿史傳的。最早的筆記就是一個文人聽說了一點什么好玩的事兒,就用散文記下來。所以筆記重要的不是真實,而是獵奇。這事我愿不愿意記錄,這很重要。


    當然,獵奇的事要一直能夠流傳下去變成段子,就需要符合人們內心的期待,符合真實的感受。所以為什么叫“小說”呢?小小地說,就是跟放到臺面上那些正大光明的說法是不一樣的。它給你提供另外一種解釋,叫“重在詮釋”,另外一種可能性,叫作“有可能發生的狀態”。所以小說天然就具有解構性。


    六朝的筆記小說分為兩個類別:一個叫“志人”,一個叫“志怪”。志怪就是有什么奇怪的事就記下來,多半神神鬼鬼的,比如干寶的《搜神記》,葛洪的《神仙傳》等等。


    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就是《世說新語》,它就專門記錄什么人干了什么好玩的事兒,上不了正史,那么就當野史寫下來,當文學寫下來,這些都是開創了新風氣的。包括詩歌到了這個時候,就是風格為之一變。除了曹操父子,嵇康、阮籍都是大家。到了六朝,謝靈運、謝朓等等這些人,更是天才輩出。


    所以李白的詩里就有一句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指的就是這個時期的詩歌對他的影響。有沒有覺得真是很亂!正是因為亂,它才豐富。


    到了這個時候,中國才有了豐富意義的文學,有了特立獨行的美學,這種靈魂和心胸,這種更為深遠的東西,就體現在《世說新語》里。我們把它叫作“識度”,見識的“識”,度量衡的“度”,它指的就是一個人的見識和氣度。


    北大的教授張一南老師講《世說新語》的時候,提出一個觀點,說:“與其說《世說新語》是歷史事實,不如說它是一部心靈史。”為什么呢?因為它反映了劉宋時期的人對歷史人物的看法,它記載了很多不靠譜的事兒。


    既然不靠譜,這個故事為什么會一代一代流傳下來?這恰恰就是文學的魅力——在歷史止步的地方,文學開始了。


    舉個例子,《世說新語》里面有一則故事,就是寫曹丕要殺他的兄弟曹彰,他就給曹彰吃的那個棗子里面下了毒。這個毒,如果及時地大量飲水就可以緩解。曹丕就想,說:“萬一我媽聽說了這事,給曹彰打了水來救他,我應該怎么辦呢?”


    其實有很多辦法阻止一個母親去打水救另外一個親生的孩子,可是曹丕的選擇是什么呢?《世說新語》里面記載,他把宮里能裝水的器皿全都砸了。你說這么愚蠢嗎?當然不會。可這就是文學里面的記載。


    接下來還有,說太后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兒,曹彰中毒了,她怎么去救這個孩子呢?太后就光著腳往井邊跑去汲水。寫得特別生動和具體,但是你想想,這太后披頭散發光著腳跑,這情景誰看見了?誰傳出來的?這么有戲劇性,它很有可能只是個段子。可它就一直這么流傳下來了。


    再后來曹丕毒死了曹彰,他還要殺曹植。這個說法從史學角度看就得打個問號了。可是《世說新語》里面寫,太后說了一句話:“你已經殺了我的曹彰了,不能再殺我的曹植了。”這句話就很像一個老媽媽肝腸寸斷的時候講的一句。這種非常非常細的地方,作為史料經不起考據。但是作為小說,它就很有價值。


    歷史的真相是什么呢?我們看曹丕和曹植的詩和文章,他們兄弟的感情其實沒有那么糟,但是怎么會有這種說法呢?說曹丕要殺曹植,曹丕小心眼,曹丕還毒死了曹彰。這都是在《世說新語》里面比較早提及的,而且這本書描述得非常詳細。


    我們就要問為什么這個說法會在劉宋時代流行起來的呢?你看,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思維方式了。


    首先,這本書的編撰者劉義慶的身份,他就跟曹植很像。劉義慶是誰呢?他也是皇室的親王。當時的皇帝是宋文帝劉義隆,劉義隆是一個特別猜忌親王的皇帝,他殺過自己的兄弟。劉義慶當時也被皇帝猜忌,所以他就很緊張。為了表示自己沒有野心,不想謀反,他連馬都不敢騎,就小心翼翼做人。


    在這種心態下,他來編這個故事,你就可以想,他在腦補曹丕跟曹植的關系的時候就會帶入自己的情緒。但你說這只是劉義慶一個人的帶入嗎?


    當然不是,因為他只是《世說新語》的編纂者,實際上這個故事本來就在那兒了,本來這種說法就在悄悄地流行,就在小說。劉義慶只是采用了他最有共鳴的一種說法,然后把它記錄下來而已。然后這本書就留下來了。


    我們就得想想劉宋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在這個時代,大家對“什么是士族”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統一的認識了,當時門閥下降,寒庶上升。那么寒庶跟皇權結合,在這個時代,曹植的地位已經非常高了,他成了士族的第一代表,又帥又有才華,大家都很佩服他。


    曹丕雖然跟他是一個媽生的,但曹丕是皇上。士族們自然就會覺得,皇帝天然是壓制士族的,討厭這些聰明人反對我,所以大家那時候崇拜曹植,就會覺得曹植詩寫得那么好,都沒做成皇帝,曹丕你明明不如曹植,你倒做了皇帝?


    所以在劉宋時期的人看來,這是不平等的。大家就把曹植跟曹丕的關系想象得越來越復雜,所以《世說新語》里關于曹植和曹丕關系的描寫,它不能真實地說明歷史的真相,但是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時代人們的心理。


    所以張一南老師說:“《世說新語》是一部心靈史。”這是一個非常有啟發的觀點。我在講《世說新語》的時候,就受到張一南的老師很多的影響。


    同時我還非常喜歡戴建業老師所講的《世說新語》,也推薦給大家他們的書——《戴建業講世說新語》。戴建業老師就說:“《世說新語》是給現代人看的心靈解脫書。”他對這本書的讀法理出了幾個關鍵詞。


    首先叫作“貴族”。貴族在我們的漢語中差不多成了一個貶義詞,我們可以不需要貴族。但貴族精神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晉朝的建文帝對貴族卞壸說,說:“卞壸,你如果要上戰場,你一定要備幾匹良馬。”為什么呢?失敗了以后好逃跑。卞壸就在朝廷上面,當場告訴皇帝,說:“我家世代深受國恩,在我這一代,如果國家首都晉城都被攻破了,我要良馬何用?”


    對,卞壸根本就不要良馬,他根本就不想逃跑,他就要像釘子戶一樣,釘在戰場上。其實卞壸是可以不上戰場的,其實上了戰場,哪怕仗打敗了,他可以不死的。但他不僅上了戰場,還把兩個兒子也帶上了戰場,還堅守到了最后一刻。永不妥協。這就叫作貴族精神,它指的是擔當。


    戴老師就舉了個例子:二戰的時候,英國的伊頓公學55%的中學生都戰死沙場,這就是貴族精神。它不意味著享樂,也不是特權,而是人身上高貴的責任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后退,不能逃跑。身份更高的人,就天然地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要為國家作出貢獻,為國家負責,與國家共存亡。


    其次,貴族精神還要求一個人要有高度的藝術修養。《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則里記錄了一個故事,叫作《梅花三弄》。它講的是什么呢?


    東晉有位大將軍叫桓伊,他又叫桓子野,是個大軍事家。在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場戰役,叫淝水之戰里,總指揮是謝玄,這個桓子野是副總指揮。同時這個人又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笛子吹得特別好。還是個情種,一聽到外面有美好的音樂,有人唱歌就激動得沒辦法。


    有一次王子猷,就是雪夜訪戴的那位,又出現了,他干了什么呢?王子猷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然后他乘著一艘船停泊在一個碼頭,叫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就從岸上路過。


    桓伊和王子猷兩個人根本不認識,然后手下就說這個人是桓伊,王子猷馬上就讓手下去轉告桓子野說:“聽說你的笛子吹得特別好,能不能給我吹一曲?”請注意,不是王子猷親自去請人家吹奏,而是請了手下的人去。


    桓子野當時是將軍,地位已經非常高了,可是王子猷讓手下的人去一說,桓子野居然就答應了。他下馬來坐在胡床上,拿出笛子連吹三曲。當時這個音樂驚天動地,太美了。吹奏完畢以后,這個桓伊上車就走,雙方連一句話都沒說,就此誕生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


    你說為什么這樣呢?連個招呼都不打嗎?這就是一種真正的知音。桓子野優美的笛聲需要般配的耳朵來欣賞,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如果兩個人心靈高度的溝通,有深刻的理解,那根本不需要套路,《梅花三弄》結束,這種交流就完成了。


    所以兩個人不要按照世俗的客套來寒暄,不需要多說什么,彼此就懂得,這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和你在這一刻的心心相印是超越了言語的,不需要別的關系。這就像是兩朵云,它們飛到同一高度,不必糾纏。


    這種“淡”就是一種高貴的精神。用戴建業老師的話說,你是什么人,你就配有什么樣的朋友,你的微信圈都是些什么鬼人,你就是什么鬼人。


    我們再來看看,《世說新語》里所記錄的洞見和智慧。有一個故事是關于晉武帝和山濤的。晉武帝就是司馬炎,山濤就是山巨源。


    我們之前講過一本書,叫《年輕人的國文課》,里面有一篇就講到嵇康的千古佳作,叫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就是嵇康和一個叫山巨源的人絕交了,書友們可以再去溫習一下,向嵇康學習應該怎么交朋友,應該怎么漂亮地跟人絕交以及什么樣的人才值得深交。


    這個山巨源就是山濤,他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個政治家,是一個官員。他的官還當得挺大的,他當到了宰相。晉武帝是很欣賞他的,但是每次給山濤賞賜的時候,都賞賜得很少。過了好多年以后,大家還在議論這個問題,說:“他官這么大,皇帝那么喜歡他,為什么給他這么少的賞賜呢?”


    有一天,謝安,就是“昔日王謝堂前燕”的那個謝家,謝安也是當年參加過《蘭亭雅集》的一個人,謝安把他的幾個侄子兒子找來在一起討論,說:“你們幾個小家伙說一說,晉武帝為什么每次賞賜東西給山濤都這么少呢?這么摳門呢?”


    然后謝玄就站出來說:“我敢肯定,是山濤為人淡薄,不在乎能夠得到多少賞賜,他根本就不想要東西。所以晉武帝每次在賞他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賞他的東西太少了。更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我們的晉武帝為了成人之美,說,這個大臣,他是不喜歡這些物欲的,那我就少給他一點賞賜,讓他在歷史上留下美名。這樣一來,皇上也很高貴,大臣也很高貴。”


    這番話說得漂亮吧?這叫什么?就是機智,會說話。真正的貴族都是會說話的,因為他要經過大量的學習和訓練,他要懂得人情世故,他要能夠洞徹人心。


    再講一個關于機智的例子,就是孔融。我們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對吧?就這個孔融,他從小就以神童著稱。在孔融七歲的時候,就跟隨他的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有一個人叫李元禮,有盛名。他們去看望李元禮,門衛不讓他們進去。


    孔融就跟門衛說:“我跟你們的李元禮先生是世家通好,關系很深。”那個門衛就很害怕,得罪不起,馬上就進去通報。結果孔融進去以后,李元禮一看見這個小孩,就很吃驚,說:“我從來沒見過他,他怎么能跟我說世家通好呢?”


    孔融怎么回答這個問題?他在騙人嗎?他沒有,落落大方,說:“我們家先輩跟你們家有師資之尊。”李元禮說:“我怎么不知道?”孔融講:“這里面有個典故。”


    我們給大家解釋一下,就是相傳孔夫子向老子問過禮的,這是中國文化史上非常偉大的一次見面,叫“孔子去見老子”。老子姓什么呢?姓李,叫李聃。等于說老子就是孔夫子的老師。那么好了,對應一下,孔融姓什么?姓孔;李元禮,姓李。孔融說:“我們兩家難道不是世家通好嗎?”


    對吧!難道我姓孔的人,沒有拜過你們姓李的人為老師嗎?大家聽了以后都很驚訝,說這個小孩太了不起了,反應這么敏捷,然后自圓其說,邏輯很自洽。


    結果這個時候有人就酸酸地,一位姓陳的老兄,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冒了一句,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什么意思呢?你小的時候很了不起,長大了也未必聰明。


    孔融馬上就接了一句話,說:“想君小時,必定了了。”大家有沒有聽明白他的意思?這個姓陳的老兄說:“你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也不見得。”孔融就跟他說:“我想你小的時候大概很聰明吧!”言下之意就是你現在很不咋地。這反應很快。


    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今年我們去大理團建,有一位大理的書友董大媽帶著我們到山上去摘梨子。那里還有幾棵李子樹,上面長的那個小果子,他們叫“海紅”。小孩子們覺得好開心,長得很漂亮,就去摘。就發現那個手能夠得著的地方,如果還能夠留下一些果子,要么就是被鳥吃掉了半個,要么就非常的酸。


    我就忽然想到有一個故事叫作《道旁苦李》,它也是出自《世說新語》的。它講的是竹林七賢之一,叫王戎小時候的故事。王戎七歲的時候跟很多小孩一起出去玩,然后就發現道邊有一個李子樹,上面結了很多的果子。小孩們就爬到那個樹上去爭先恐后地摘果子。


    只有這個七歲的王戎,站在這兒一動不動。人家就問他,說:“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呢?”然后王戎就說:“這個樹就在人來人往的道路邊上,可是這果子還有這么多,那它一定是苦澀的。”結果把那個李子拿來一嘗,果然是,叫“道旁苦李”,只有這個苦的李子才被剩下。


    它用來比喻什么呢?比喻庸才,就是你真的沒才華,你真的扛不住事兒,所以你才會被棄之不用,所以才沒有人重視你。所以不要講什么懷才不遇,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才,不管是正才、偏才、歪才、廢才、鬼才,你有才就會被人看見。


    所以有沒有覺得,《世說新語》跟我們現代的生活也很對應,而且讀了這本書以后,你可能大量的段子都會來自于這本書。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那個標簽,叫“魏晉風流”,這個詞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指的是玄心,就是九天玄女的“玄”。


    什么叫作玄心?有三樣東西:第一,有治學的頭腦;第二,有洞見;第三,還要有深情。馮友蘭先生當年就講,說真風流的人必有深情。所以風流不是濫情,它是一種品格。


    我們就來細說說,什么叫作深情呢?它不是指男女朋友談戀愛時候,你儂我儂、卿卿我我。它指的是一種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以及對一切美好事物懷有的真摯感情,它非常廣泛。我們來看看《世說新語》里面怎么來記錄深情的人。


    魏晉的貴族把生死看得很重要,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家記得吧,我們是講過的,可以去聽聽,里面有一句話說,“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王羲之在說,人的生死是最大的事,面臨這個時刻,人怎么能夠不痛苦呢?


    《世說新語》里面就講到很多生離和死別的故事。其中有一則,是說一個叫衛玠的人,那是著名的美男子,而且是一個名士。他要渡過長江去避亂,此刻就面容凄苦、神情憂傷。


    衛玠就跟身邊的人說:“你看到如此廣闊浩渺的長江,就不禁千頭萬緒,百感交集;一個人要是有感情的話,面對這種情景,怎么能排遣得了悲傷呢?”他就非常地痛苦,但是在為誰痛苦呢?為大好的河山和顛沛流離的百姓。


    還有桓溫。他在北伐前燕的時候路過金城,看到自己以前當瑯琊內史時,在這里種過一棵柳樹,那棵柳樹現在長得很大了,十圍那么粗。然后桓溫就突然感慨,說:“樹木尚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夠忍受歲月的流逝呢?”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說完桓溫就攀著那個樹枝,拿著枝條,眼淚就流下來了。


    這兩個小故事里面,其實只是在講兩個情緒,就是衛玠面對長江嘆息,桓溫面對柳樹感慨。但其實是在說什么呢?就是他們內心所懷有的那種對國家的深情。當時是五胡亂華,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南下入侵晉王朝,然后就迫使這些晉王朝的士族們南遷。很多大臣和百姓都是流著眼淚離開中原地區的。


    他們的身份的認同感被摧毀了,疼痛就疼在這兒。看時間飛逝,生命如此的短暫,眼前日益粗壯的柳樹和浩蕩東去的江水,就讓他們覺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不再是自然的景象,而是人心中的感情。


    這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審美,而是世人精神的慰藉。所以他們就把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上升到了永恒的悲情中間,就非常的開闊。


    再來講一個故事,說說人跟人之間的深情。講的是那個協助司馬氏南渡的名士,叫作顧榮,他在洛陽的時候去參加一個聚會。魏晉時期聚會上流行烤肉,在火上炙烤,我估計跟我們現在錄的那個淄博燒烤差不多。


    顧榮就發現,那個端著盤子給他們送烤肉的仆人流露出很想要嘗嘗這個烤肉滋味的表情,但是他身份很低,他就不敢。所以顧榮就把自己的那一份烤肉送給了這個人。跟他一起坐在酒席上的人就開玩笑,說:“你這么做很不體面。”顧榮就說:“他每一天給別人端烤肉,但始終沒有嘗到烤肉究竟是什么滋味,哪有這樣的道理呢?”他就心下不忍。


    后來就發生了永嘉戰亂,顧榮渡江避難。每每到了危急的關頭,總有一個他不認識的人來幫助他。顧榮就問這個人,說:“你為什么一直幫我呢?”然后才知道,這就是當時在宴席上的那個仆從,他曾經把自己的烤肉分給他了。


    你看,心里面有情義的人,他其實在幫助別人、在給別人溫暖的時候,并沒有想著能夠得到回報,但就像江水滔滔地流去,會化作雨再回來。人跟人之間的感情就是這樣,情誼往來,綿綿不絕。這就是在講人應該怎么樣對待別人,叫“推己及人”。


    那么一個有情的人會怎么樣對待萬物呢?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支道林愛鶴。支道林也是一個名士,他特別喜歡仙鶴,有人就送了他一對。可是仙鶴就是會飛走的,支道林就舍不得這些仙鶴,就把它們的羽毛剪掉。


    鶴張開翅膀發現不能飛了,然后就低著頭看著自己的翅膀,非常沮喪,一點都不高興。然后支道林就看著這個鶴,突然之間就看懂了。他說:“這個鶴應該是什么樣的呢?鶴唳九霄,它們應該有直上云霄的姿態,怎么會甘心成為別人觀賞的玩物呢?”所以支道林就把這個鶴的翅膀養好,然后放它們離開。


    這講的是什么呢?就是你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愛別人。我們常常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上,可是你是為他好,他真的認為這樣是好嗎?就像這對鶴,鶴的天性是什么?是自由,是翱翔于九霄之上。


    可是你把它養在自己的身邊,就像現在很多人養貓貓狗狗一樣,他給它穿鞋子,給它打扮,給它剪毛。真的是這個小貓和小狗喜歡的嗎?不是,所以它們叫作寵物。什么叫作寵物?就是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在感情上都是低等的,所以你就可以為所欲為。


    但是支道林不是這樣想,他愛鶴,他想把鶴留在他的身邊,可是突然發現鶴并不愿意這樣,鶴的內心并不快樂,所以他就推己及鶴,叫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是更重要的一點,叫作“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我覺得我喜歡你,我就想把你留在身邊,但是這叫“己所欲”,但是鶴不愿意,所以我放你自由,所以真正的愛是成全。


    當支道林讓那個鶴翱翔于青天碧宇之間的時候,他感受到了快樂,所以宗白華先生有一個文章,叫作《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他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所謂深情叫合乎自然。


    我讀到這一段,就想到郁達夫有兩句話,叫“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恐情多累美人”,我就特別喜歡這句話,這就是魏晉士人的風情,它是可以被感知的。


    很多熟悉《后宮·甄嬛傳》的人可能會記得一段劇情,就是甄嬛被趕出甘露寺以后,她就生病了,一直高燒不斷。那個果郡王就很著急,最后怎么樣給甄嬛降溫呢?就是果郡王脫掉自己的衣服,就躺在那個雪地里面,把自己凍成一根冰棍,然后再回到房子里面,抱住甄嬛,用身體給她降溫。


    大家覺得這種情景只會出現在電視劇里面。實際上,這是魏晉的時候真實發生過的,就記載在《世說新語》里。那個男主人公的名字叫作荀粲,荀粲是什么人呢?他的父親很有名,被曹操稱作“吾之子房”,就是曹操特別欣賞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叫作荀彧。荀粲就是有這樣一個著名的父親。


    他娶了誰呢?他的妻子是曹操的從弟曹洪的女兒,也是世家之女。結果這對夫妻兩個人感情就特別好。有一年的冬天,他的妻子就生病了,發燒,然后荀粲就用自己的身體凍成冰棍來給她降溫,但是妻子還是亡故了。在他的妻子亡故以后,荀粲就特別的痛苦。


    他的朋友就來安慰他,開解他說:“一個女人最難得的就是才色并茂,你那個亡妻雖然容顏絕世,但是在才情方面也并不是那么的亮眼。”意思就是你還是會遇到更好的人的,你不要放棄。


    荀粲怎么回答呢?他說:“佳人難再得。雖然我的亡妻沒有傾城的才情,但是對我來講,再也遇不到她這樣的人了。”說罷,荀粲就悲傷到不能自已,很快就去世了,只活了二十九歲。


    這個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講過《小王子》里面的獨一無二。她當然不是樣樣都比別人好,可是對我來說,世間只有她最好。所以讀《世說新語》,我常常會很感動。


    因為那個時代,其實人們活得很壓抑,命運都不能自主,顛沛流離。個體是特別渺小的,但是就有這么一些人,那么認真和干凈地活過。他們把個人的尊嚴和感情看得那么重要。


    再來講一個我印象很深的小故事,叫作《驢鳴》。這個故事發生在誰身上呢?我們往后聽,發現名頭都很大。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死掉了,曹丕——魏文帝就很痛苦,他就去給王粲送葬。這場送葬,真是歷史上最別開生面的一次葬禮。為什么呢?曹丕當時是太子,他就給王粲舉行了國葬。


    國葬,當然大家一聽就覺得應該非常的隆重,很莊嚴,對吧?曹丕就把所有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然后看著大家都站在這兒,非常沉默,他就說:“王粲生前最喜歡的是什么呢?就是他愛聽驢叫。現在在座送葬的各位,既然我們是為了讓王粲高興,我們就每個人學一聲驢叫來送他,我來帶頭。”然后曹丕就抬起頭,“嗷”的叫了一聲。


    我就是通過這一聲驢鳴,愛上魏文帝的。因為在不少的典籍里,曹丕都是一個小心眼的、很刻薄的形象,而且他也挺二的,所以他是一個很矛盾的人。你看一下,就曹丕其實自己的詩歌也寫得很好。可是注意一下他的詩歌和行為,就看到很多事上,他就是有巨大的矛盾性。


    有的時候他會這么做,有時候他會那么做,既有情又無情。比如他就在王粲的墳前可以帶頭學驢叫,這是很讓人感動的。但是轉眼,他就把王粲的兩個兒子都干掉了,他又非常的無情。所以人就是很復雜。


    《世說新語》里面記錄文學、書法、藝術、審美、生活、別離,你常常會看到很多荒誕的東西,就是因為它接受人的復雜性。它說出復雜的人在這樣一個泥沙俱下的時代,究竟是選擇了什么樣的活法。這些故事就叫作“魏晉風骨”。


    從這一個一個故事里,或許我們能看到,也能感受到后世常常仰望的那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之中人的風貌。南京博物館里面保存了一幅磚畫,叫作《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這個磚畫上把竹林七賢的聚會情景,整個刻畫了出來,非常生動和傳神。竹林七賢都有誰呢?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每個人在《世說新語》里面都留下了一把故事。


    如果我們去看這個磚畫,你想象一下那個時候人們是怎么樣生活的,我們就好像可以穿越到正始年間曹魏時期,社會動蕩,政治黑暗,戰爭頻頻爆發。


    士人們在這個時候,其實活得是非常痛苦的。他的覺醒始終夾雜著現實的腥風血雨。一方面,對于死亡是很焦慮的;另一方面,又對于生命有一種熱切的渴望。然后在政治的轉換中,覺得左右為難,總在夾縫里。


    所以魏晉士人的心中那個主基調是什么呢?是悲劇。就是在這種生存悲劇的催動下,他們形成了一種深情之美。在混亂的時期,嵇康依然要撫琴,他氣質清冷,龍鳳之姿,嵇康的故事我們之前也講過,所以在這里不再大量地重復。


    但是嵇康有一個主張,就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不愿意同流合污,他也根本不把統治者放在眼里。怎么樣呢?他說:“我要任逍遙,任自然。”所以嵇康多次蒙受征召都不肯出來做官,他干什么呢?就在家里彈琴,然后清談冥想。還愛干什么呢?就打鐵。嵇康非常的白,然后個子又高,長得又非常帥,脫光了上半身在那里打鐵,你覺得這是一幅很奇怪的畫面。


    竹林七賢中排名第二的,就是阮籍。他寫過長達五千字的《大人先生傳》。阮籍的特征是什么呢?就是特別愛喝酒。為了喝酒,他就去當那個步兵校尉。為什么呢?因為步兵校尉就可以看管酒庫,可以喝酒。


    他曾經因為鄰居的老婆長得很好看,就經常到那里去買酒,喝醉了就直接睡在人家那個女人的旁邊。他就心里面什么都沒有,所以他覺得坦蕩蕩,喝多了就躺下睡了。


    阮籍因為名氣很大,又是名士的領袖人物之一,所以司馬氏就想要跟他結親。但是他就是討厭權貴,想要遠離那個黑暗的政治圈。阮籍為了回絕掉這門親事,他就一連喝醉了六十多天,都沒有清醒。


    每一次人家那個媒人來、說客來、司馬家的人親自來看,阮籍都爛醉如泥,根本沒辦法好好地談。所以這個親事就黃了。那個時候有一個儒家的高官,叫何曾。他就很看不慣阮籍,就勸司馬氏把他殺掉。


    但是還好,司馬氏沒有那么的無趣和陰險,就說:“阮籍就是這么一個人,也挺有趣的。”所以這件事就作罷了。


    所以就能夠看出這些竹林七賢們不被我們理解的種種不靠譜行為,其實背后有一個詞,叫作“不合作”。這是一個很厲害的哲學,他就是因為我不贊同你,所以怎么辦呢?我反抗不了,那我就不合作。


    也正因為這樣,竹林七賢的生活方式就有些被神化了或者被傳奇化了。但為什么會有這種心理呢?就是因為有很多的人欣賞竹林七賢們對名教的鄙視和對生命自由的追求,他們要保有獨立的尊嚴和人格。


    《世說新語》里面有一個小文章,說的是阮籍家的人都特別能喝酒,阮籍有一個侄子阮咸,就是竹林七賢里面的一個,他也是個大酒鬼。而且他喝酒的時候,做派非常的豪放和瀟灑,他就直接用那個大壇子對嘴喝。


    你想,看過那個東方不敗嗎?就拿個酒壇子這么喝。而且由于他每天都在喝酒,他們家的那個豬一聞到酒味就會湊到他的身邊來。走地豬也十分瀟灑,發現阮咸在喝酒,然后湊到他身邊,也就湊過來跟他擠在一起喝。


    人和豬一起來喝酒,這太奇怪了吧?但是它很自然。英國有一句諺語——我寧與哲學家同悲,不與槽豬同樂。它指的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阮咸的態度是什么呢?我哪怕跟這些自然的走地豬在一起喝酒,我也不去摧眉折腰事權貴。


    這些言行都被《世說新語》記錄下來,一則一則,全是小事,它不記大事。可是你能夠通過這些細節看清楚一個人。所以《世說新語》能夠千古魅力不衰,正在于它記錄了一個一個超凡脫俗、特立獨行的風流名士。這些人普遍重情、傷情,重視生命價值。


    比如其中的王戎,他的兒子夭亡了,王戎就非常的悲痛,然后人家就來勸解他,說:“就是一個抱在懷里的小孩,他什么都不懂,你何至于這么難過呢?”


    然后王戎就講了一段話,說:“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他就是講,只有我輩才是真正的有情之人,才會對朋友、對兄弟、對妻兒投入全部的感情,這才是生命中深情的體現。


    所以這些名士們有玄心,有洞見,更有深情。他們掙脫的是禮教的束縛,他們反抗的是那個黑暗的政治。他們把自由的精神和真實的感情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出來,既有對生命的珍惜,也有對永恒的思考。


    這一本《世說新語》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讀不盡的魏晉,道不盡的深情,讓我們即便和書中的人天人永隔,但是多年后翻開這本書,卻猶如和他們對坐。無論千年百年,也可以在這群名士身上看到人性中閃閃發光的那一面。希望你也喜歡這本書——《世說新語》。


    本期節目參考書籍:《戴建業精讀世說新語》戴建業 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精品| 亚洲成人av在线系列| 国产精品麻豆中文字幕|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国产愉拍精品手机|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片AV|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乱码一卡二卡卡3卡4卡|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小说 | 夜色福利站WWW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女高中生强奷系列在线播放|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中国熟妇毛多多裸交视频| 人人爽人人片人人片AV| 国产乱码1卡二卡3卡四卡5 | 国厂精品114福利电影免费|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2019久久久高清日本道|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 欧美大屁股流白浆XXXX|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APP|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综合| 亚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在线播放亚洲成人av|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 |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男女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