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們好,歡迎來到 “中盈百佳作品評選” 的活動現場。我是主持人舟舟。在本屆評選中,眾多優秀作品脫穎而出,為現代文學增添了絢麗色彩,也給大家帶來了精神啟迪。 今天,有一位特別的嘉賓來到我們中間。他曾在熱血的青春歲月投身軍旅,于北京衛戍區書寫忠誠;而后又在公安系統堅守崗位,從基層民警成長為高級警官,為維護正義與秩序默默奉獻。退休之后,他以筆為友,開啟了全新的文學征程。 他就是羿保衛同志,一位有著豐富人生閱歷和熾熱文學情懷的創作者。他精心創作了《生子之夢》《生子之悟》、《生子之蟬》三部佳作,目前第四本書《生子之緘》書稿已交付編輯排版。這些作品飽含著他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羿保衛老師! 大家好,我是羿保衛,很高興今天來到中盈出版參加這次的百佳作品評選,希望我的作品成為您茶余飯后的朋友,成為啟迪思想的鑰匙,成為迸發靈感的火花,翻翻目錄或許能提升您閱讀的興趣,在枕上、廁上、馬上成為你的消遣。 羿保衛老師,筆名生子,出生于 1957 年 9 月 15 日。他擁有豐富而多彩的人生履歷,高中畢業后毅然投身軍旅,于北京衛戍區度過了 5 年熱血的軍旅時光,而后在公安系統中多個關鍵崗位任職,從基層民警起步,憑借著卓越的能力與堅定的信念,逐步晉升為高級警官,始終肩負著維護正義與紀律的神圣使命,直至 2017 年 9 月 15 日光榮退休。 退休后的他,懷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以及對文字的執著追求,勇敢地踏上了文學創作之路。他癡迷于用文字記錄生活的點滴,更鐘情于在作品中展現對人生的深刻思考。今天,羿老師帶著他精心創作的作品集來到我們的活動現場,其中已出版的《生子之夢》、《生子之悟》、《生子之蟬》,以及即將面世《生子之緘》,共同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梅蘭竹菊生子系列。 我們滿懷期待地借著這次訪談,能夠深入探尋羿老師從熱血的戎裝歲月到莊嚴的公安征程,再到充滿詩意的文學創作之路的獨特歷程。這不僅為讀者打開生活與文學交融之窗,也為文學創作者照亮在生活中汲取靈感、明確創作方向的前行道路,助力大家在文學的道路上綻放光彩。 1、我知道您不贊成稱呼您先生,為便于釆訪,叫您羿老師。您在工作中一直從事紀檢監督巡視相關工作,這段經歷對您退休后創作《生子之夢》《生子之悟》《生子之蟬》《生子之緘》這一系列作品有怎樣的影響? 與其說"影響",不如說是一脈相承。紀檢監察監督工作是非常神圣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我們黨和國家紀律的守護神。在《生子之夢》《生子之悟》《生子之蟬》《生子之緘》四本書的寫作過程中,基于職業素養和長期在工作過程中形成的實事求是,獨立思考,這種求真務實的習慣,讓我在寫作時總想抓住生活里最本真的紋理。有些作品,所思所想可能不全面,不準確,甚至有瑕疵,但絕不會做有違國家、民族和人民的事情, 要宣傳正能量,也是我做人做事的基本追求。 2、您提到《生子之夢》的詩歌創作起初是寫給自己欣賞把玩的,是什么促使您決定將它們整理成冊面向大眾,在這個過程中您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嚴格意義上說,《生子之夢》算不上一個詩集,無非是一些富有真情實感的順口溜。我的拙作,是一些斷句的小詩,偶爾還能押上韻。這些所謂的詩作,伴隨我大半生,有喜怒哀樂,有真情實感,有深入思考,也有溫情浪漫。所謂把玩呢?就是說看著原來自己寫的一些東西,可以追朔我思想情感的變化,也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記錄了我成長、成熟和發展的過程。把這些詩稿匯集成冊,分享給我的同學,同事,戰友,朋友和我的家人,讓他們見證我成長成熟過程中,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是順勢而為,把詩稿匯集成書。 3、《生子之夢》以詩歌記錄您從貧困到小康的時代經歷,在眾多經歷中,哪一個瞬間或事件,讓您覺得必須要用詩歌去表達,從而成為《生子之夢》里的重要篇章? 有哪些重要篇章談不到,印象比較深的,如:我的母親是為別人活著的人,寫有《我的娘》《在母親床前》《母愛永恒》等;又如,當兵的經歷,戰友的情感,警察的使命等,寫有《點名》《老班長》《失聯,你不孤單》《我曾經是一個兵》《鋒利尖刀連戰歌》,《讓警旗在心中飛揚》《人民的褒獎》;再如,真實的情感,寫有《半個世紀的模樣》,《魂在哪里游蕩》《送別》《我屬于那顆星》《青春之歌》《別打擾平靜》《你要回家》《久違的風》《男人的勛章》《一滴》《感嘆》《視而不見》《含苞的花》《把自己當孩子》《品讀心書》《在自己的軀體上雕刻》等等,這些詩作大部分是有感而發,一氣呵成。 4、您提到《生子之悟》具有隨意、隨性、隨緣、超脫的特點,以一個退休局外人的視角分享了諸多生活雜談與感悟,那么在創作中您是如何通過文字體現這種超脫心境,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您對生活獨特認知的呢? 《生子之悟》是2020年至2023年寫的隨感雜談,由于比較厚,700多頁,分成了上下冊。我在自序中談到,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一個已經退休的局外人,一個染指花甲不算年輕的漢子,一個敢于面對現實說真話的弱者。我的雜談感悟雖小,卻透露出一點思考,一點所悟,一點本真,一點純情。文章短小,就事論事,也有欲言又止的遺憾。 5、在《生子之悟》中您提到 “做真實無畏的自我,求問心無愧的本真”,在您過往豐富的人生經歷里,有哪些具體事件促使您形成這樣的人生感悟,并將其融入作品? 做真實無謂的自我,求問心無愧的本真。生活是美好的,也有糾結、痛苦、哀嘆和無助。我的這些文章是以時代為背景的,為防止思想懈怠,跟不上潮流,為防止過早患上老年癡呆癥,給自己找點事兒干,腦袋和手腳不能太閑了。我的文章記述的都是瑣事兒、雜事兒、小事兒,但卻是真情的流露,是無聲的吶喊,是事實的陳述,是內心的表達。我的文章不追求準確、精確、正確的答案和說教,只追求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的真實。 6、能否分享一下您在《生子之蟬》中最初使用以短信字數的短文進行創作,逐漸發展到形成《識字有悟》《偶有羿得》《日拱羿卒》等不同篇章的創作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轉折點或者難忘的經歷? 我喜歡看短文章,三五句話,說一個觀點,三五百字,寫一點感悟。以短信的字數寫短文,一是便于堅持,增加寫作的信心;二是觀點明確,文章重點突出。以后就形成了一頁紙文稿,一頁一篇文章,上下互不隸屬,寫起來不累,看起來不煩,閱讀起來很快,還沒到疲勞呢,就看完了。隨便翻到哪一頁都行,看著不累,或許還有啟發。 《生子之蟬》有三編,《偶有羿得》時間跨度大,當時的感悟與現在的認知,差距不可避免,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日拱羿卒》大部分是2017年寫的,每天寫一篇,由于操作不當,還丟了百拾篇,有點可惜了。 《識字有悟》有一部分寫著我們家的姓氏家譜,輩分用的字和五代人的名字。 這三編互不隸屬,也談不上什么關鍵轉折和難忘經歷。如果說最初使用短信字數,同以后創作的聯系,無非就是短小精悍,便于堅持。 7、《生子之蟬》里的文章時間跨度大,從十幾年前到現在,重新審視這些不同時期的短文,您看到了自己在思想和寫作風格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談不上寫作風格有什么變化,無非是觀點更清淅明確了。 8、《生子之緘》是在您身體抱恙影響寫作的艱難時期創作的,你是如何堅持的?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動力支撐著您? 《生子之緘》雖然交付編輯了,身體不好,對寫作影響還是挺大的。如,《生子之緘》(也是本書的書名)以通信的形式創作,并結合練習書法,文稿后附一個字和一個成語的毛筆字,把練字的過程與寫作結合起來,我叫它資源共享。原計劃每周一篇,只寫了21篇就停筆了。 《緘》分四編,也就是四個板塊,除剛才說的第一塊兒,“甲辰隨感”是感悟雜談,“甲辰詩敘″是去年寫的小詩,“嵐星雜談"是我上小說網課的作業,拿來允數的。對于身體抱恙,我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小病從醫,遵循自然規律,現在不是有句時髦的話嗎,我命由我不由天。 《生子之緘》的出版,從而形成梅蘭竹菊生子系列,這對我是一個最大的安慰,也是對親人朋友們的一個完美的交付。 9、您的《生子之緘》是在25年2月19日完成的,在完成梅蘭竹菊生子系列作品的愿望后,您接下來還有什么新的創作計劃么?是延續類似風格,還是嘗試全新領域? 沒有具體計劃,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如,編一本家族影集;完善家譜的編寫;建一個家庭文化建設平臺,學習書法、篆刻等。 有時間、有感覺還會寫些隨感、小詩等,三五年再出一兩本書,還是有可能的。 相約十年和我堂妹舉辦個人書法展,(找個文化館或公園就行,展個三天或一周)出一本學練書法的小冊子,這是我個人的小目標,以精神追求為主,也體現自娛自樂的心態。 10、您希望讀者從《生子之夢》《生子之悟》《生子之蟬》《生子之緘》這系列作品中,分別獲得怎樣不同的閱讀體驗和人生啟示? 這4本書也算是梅蘭竹菊生子系列,說到閱讀體驗和人生啟示,是因人而異的,人的閱歷經歷不同,不生體驗和人生啟示也不相同,只是我的幾本書,每篇的內容都不長,大部分是一頁一篇內容,互不隸屬,也沒有邏輯聯系,隨便翻哪一頁,都可能使你眼前一亮,也許能有一點兒啟發。 11、您對于那些心懷文學夢想、渴望勇敢展現自我的年輕創作者,您有什么建議么? 建議我不敢提,一是沒這個資格,二是沒這個膽量,不管有沒有文學夢想,不論年輕人還是老年朋友,多看些書是必要的。人工智能這么發達,借助軟件進行寫作,已成為一種趨勢。人類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區別,人會犯錯,人會遺忘,人會做夢,人會大小便,這也許就是人類最底層的優勢。 12、對于“中盈百佳作品評選”活動,在您看來,這一平臺對您的創作和發展有何特殊的意義?您認為該活動對推動優秀文學作品的推廣和支持作家有哪些積極作用? 對“中盈百佳作品評選"活動,看過你們墻上的展扳,因為來去匆匆,具體不是很了解。我真心希望能通過評選把優秀的文學作品,評出來,推出去。給作者信心,給讀者力量,給社會傳播正能量,為繁榮我們國家的文學創作貢獻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