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攥著親家送來的新房鑰匙,右手掐著女婿脖子要天價彩禮——這年頭,一些婆婆們練就了“婚嫁乾坤大挪移”。 對兒媳:'咱家不搞虛頭巴腦的,錢都在酒席菜里了。' 2024年《縣域婚嫁調查報告》顯示:63%的家庭承認'嫁娶標準不一',男方家庭談彩禮時,82%會強調'新觀念';女方家庭談彩禮時,79%會哭訴'養育艱辛'。 ![]() 1.兒子是“贈品”,女兒是“限量款”:算盤打得噼啪響 婆婆眼里:兒子娶媳婦是'賺',嫁閨女是'虧'。兒媳婦不要彩禮,就像超市大促銷白拿東西,還要嫌棄贈品質量差; 自家閨女出嫁,那必須按奢侈品專柜標價,少一分都是賠本買賣,閨女的婚訂了退,退了訂,如同家常便飯;兒子娶媳婦,女方如此挑挑揀揀,心里肯定嘀咕:這女子得是有啥問題? 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婆婆和媽媽,兒子結婚,親家主動說:'孩子過得好就行,彩禮免了'。 婚禮當天,卻和親戚嚼舌頭:'連三金都不要,八成是姑娘有問題'。轉頭給自家閨女訂婚,當媽的一本帳能從閨女出生算到大學畢業,少一分免談! 有的婆婆常說:'養閨女二十多年,光奶粉錢都夠買輛車',但提到兒媳婦時立刻變臉:'現在姑娘倒貼嫁人的多的是'。 ![]() 2.婚姻成了菜市場:砍價時嫌貴,要價時喊天 娶媳婦時拼命壓價:把親家要彩禮說成'賣女兒',心里的算盤珠子打的噼里啪啦:零彩禮不是女方通情達理,而是自家兒子有本事,再說省下錢錢不正好給自己養老。 嫁女兒時瘋狂抬價:三金、房子、車子全套配齊,美其名曰'給閨女撐腰',其實事怕街坊鄰居說'閨女賤嫁'丟面子。 ![]() 3.婆家的秤,娘家的砣:輕重自有說法 兒媳婦進門:婆婆覺得是'外來戶',彩禮要多了顯得媳婦金貴,以后不好拿捏。零彩禮的媳婦,在婆家眼里是上桿子高攀。 閨女出嫁:婆婆變身'護犢子的老母雞',要的彩禮越多,越顯得閨女在婆家有地位,其實彩禮多半攥在娘家手里。 ![]() 當彩禮變成生意,婚姻還剩幾分真心? 而當90后開始用“婚前協議”對抗彩禮雙標,這場荒誕戲碼終于迎來轉機—— 婚姻不是買賣,彩禮更非標價 《縣域婚嫁報告》中亦有曙光:36%的年輕人堅持“彩禮量力而行”,51%的夫妻通過共同儲蓄分擔婚嫁開支。 或許,當我們放下“賺賠邏輯”,不再用金錢衡量親情,婚姻才能回歸本質: 它不是兩個家庭的算計,而是一對愛人的新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