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不幸的根源,往往不是貧窮,也不是疾病,而是小事說不停,明明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非要抱怨不停,無限內耗;大事又拎不清,一遇到重大的抉擇,不是不辨是非,就是不曉輕重。” 曾有心理學家接待過一對夫妻。 結果咨詢還不到十分鐘,兩個人就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了不下20次。 誰做的家務多,誰打碎了幾只碗,誰帶孩子多,誰把米飯煮成了粥,誰開車走錯了路,誰給送爸媽的東西比送自己爸媽的貴,等等,諸如此類。 明明只是一點小事,卻非要針鋒相對,拉扯不停,整天在雞毛蒜皮里爭吵,抱怨,內耗,如此一來,不僅日子越過越不順,還讓孩子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爭吵和內耗,是家庭關系的毒藥,幸福的家庭,不見得有多少錢,家人的身體有多么健康,而在于家人之間的彼此體諒和包容。 想要一家人的日子往上走,夫妻之間一定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一書中,曾指出家庭幸福的秘訣還有一條重要的原則:要事第一。 職業更替,家庭投資,孩子教育等等這樣的事情,一家人一定要一起坐下來,好好商量,做好規劃,拿捏輕重,切忌目光短淺,得過且過。 一個家庭決策的格局,決定著家庭未來的走向,以及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幸福指數。 總之,底層家庭往往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小事上斤斤計較,消耗彼此的能量,大事上又得過且過,糊涂不已,斷了未來和后路。這樣的家庭如何幸福呢? 家是港灣,不是戰 場,雞毛蒜皮的小事,別較勁,別內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行了,至關重要的事,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性決策。 一個家庭想要興旺順遂,無非就是家庭成員之間要做到,大事上同心同力,多一點智慧,小事上互相包容,多一些糊涂。殺出原生家庭的人都是非常厲害的人因為他改變了這個家庭的模式,這個家族所有的劣勢在他這里終止了。這種人是光付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有他要克服家庭帶給他的自卑、恐慌、敏感一系列的心理,這才是他最厲害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經歷了抑郁、自我懷疑、煎熬。站在你面前,光鮮亮麗的他,他的背后是泥沼,是荊棘,是深淵。但他爬出來了,所以他很厲害!沒有父母的幫襯和家庭的托舉,一切都得靠自己。一個人的人格形成階段在幼年時期面對的是,謾罵、否定、扭曲、內耗,他的整個認知思維都是混亂的狀態,而且沒有人指引他。沒長歪已經很厲害。他能不斷的修復改正,變成更好的人,這種人已經不是一般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