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胎兒轉變成嬰兒,受壓力和重力的影響,所在的環境發生了改變, 新生兒體內氣機隨之發生變化。 首先,嬰兒出生就啼哭,他是怎么啼哭的呢?胎兒在母體內的溫度相對外界環境高,一旦接觸到外在環境,膈肌就收縮,膈穹窿向下移動,胸腔上下徑增大;同時肋間肌收縮使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胸腔前后徑和左右徑增大。胸廓擴張導致胸腔內負壓增加,空氣被吸入肺部,肺泡迅速擴張,肺部羊水和其他液體被排出,向上向外宣布,向下向內肅降……后天呼吸功能就建立了,一系列強刺激呼吸反射下,嬰兒就產生了啼哭。 其次,《難經·四難》說:“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肺的肅降之氣就被吸入腎和肝,可見扁鵲派養生就是吸氣鼓肚子,呼氣虛膻中,印證了《道德經》所說的“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第三,《難經·三十六難》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可見原氣(先天之氣)系于命門。 第四,《難經·六十六難》又說:“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于五臟六腑”。可見原氣通過三焦輸布至全身。 第五,《難經·八難》又說:“生氣之源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這表明先天原氣和后天生氣(呼吸和水谷之氣)協同作用而激發腎間動氣,成為生命的根本。 所以《類經》說:“腎間動氣即命門之火,為腎氣之根。”所謂“腎間”應是臍下至腰部的腎系,即包括命門、關元附近這一片區域。腎間動氣是腎氣的核心推動力。 |
|
來自: 新用戶8347603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