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攝于杭州 文/景志祥 01 北宋建立在五代十國之后,其開國皇帝趙匡胤本是后周的殿前都點檢,由于戰功卓著,頗得后周皇帝柴榮地信任,成了柴榮身邊的紅人,柴榮這個人能力比較出眾,史載"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廣順元年(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今天的河南省濮陽市),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 郭威去世后,三十三歲的柴榮繼承了皇位,短短六年時間,他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蘇,戰事上西敗后蜀,奪取秦、鳳、成、階4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后周在他手里散發著強國的鋒芒,只可惜,天妒英才,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只有三十九歲的柴榮因病班師回京,六月十九日病逝,其子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七歲。范質、王溥、魏仁浦并相,執掌后周朝政。 七歲孩子柔柔弱弱的摸樣,似乎激活了趙匡胤隱藏的野心。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元月初一,趙匡胤的黨羽制造了北漢聯合遼國進攻后周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范質急令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率軍北上御敵,并沒有深思這份情報的真假。正月初三的夜晚,大軍抵達陳橋驛,當天夜里手下將士趁著趙匡胤酣睡之時,對其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趙匡胤做了天子,知其無力回天,只得接受已定的現實。七歲的柴宗訓被迫遜位,拱手讓出了后周的江山。 趙匡胤以武將的身份通過黃袍加身奪取了后周的江山,這宛如一面鏡子一樣,時刻提醒著趙匡胤,讓他盡快做出防范措施,避免歷史重演。這位歷史上最幸運的開國皇帝在登基以后,以最快的速度策劃了一場名叫“杯酒釋兵權”的經典之舉,此舉以豐厚的待遇解除了武將對王朝的潛在威脅。 此后北宋禁軍數量大幅度,地方節度使兵權也被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北宋文官地位扶搖直上,逐漸凌駕武將之上。宋太宗時,名將曹彬做樞密使(國防部長)時,路遇文臣車馬,都要“引車避之”。 02 宋太宗之后,這股風氣更甚。宋仁宗時的名將狄青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參加了大小25次戰役,身中8箭,從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遠的戰斗中,狄青身負重傷,但“聞寇至,即挺起馳赴”。在北宋和西夏的戰事之中,狄青為北宋立下了累累戰功,聲名也隨之大振,受到了北宋名臣范仲淹地欣賞,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 隨著地位和知名度的提高,狄青也引起了韓琦地關注,這位北宋的社稷之臣時常請狄青參加一些宴席,一個文官邀請一個武將參加宴席,今時今日我們讀這段文字的時,似乎覺得再正常不過,然而,在千余年前的北宋而言,這種畫面并不多見,這充分說明了狄青的優秀。 面對韓琦一次又一次地邀請,狄青自然也很高興,本以為這種倍有面子的事會一直持續下去,卻不想一個歌姬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切。 文人的酒會,少不了請一幫歌姬唱曲助興,其中有一名叫白牡丹的歌姬唱完了曲兒后,挨著個兒給眾人敬酒,輪到狄青時,婀娜多姿的白牡丹忽然撲哧一聲嬉笑了起來,緊跟著說了句頗為輕佻的話;“也敬斑兒一盞”,被黥面的賊配軍,我也敬你一杯吧。 大庭廣眾之下,堂堂名將被一個歌姬取笑,可謂是奇恥大辱,可當時人數眾多,個性柔和的狄青不好發作,等到第二天才讓人把白牡丹叫到了自己軍帳,令人狠狠打了一頓板子,算是出了口惡氣,卻不想此舉在無形之中得罪了韓琦。 過了幾日,狄青和舊部下焦用正在軍中喝酒,忽然有人沖了進來將焦用抓走,罪名不大,卻是斬首,狄青大吃一驚,急忙托人詢問,一番詢問下來,得知抓人的是韓琦。 狄青不敢多說什么,只是求情,“焦用有軍功,是好男兒”! 韓琦冷笑道:“東華外以狀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兒,這算什么好男兒?” 說完當著狄青的面,把立有戰功的焦用給殺了。 韓琦此舉無疑是“殺雞儆猴”,其用意顯然是警告狄青,在文官面前,縱然是有軍功的武將又如何,我想殺照樣可以殺,你還無話可說。 03 一文一武地位差別竟如此之大,以至于讓狄青忍不住生出;“韓樞密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少一進士及第耳。”地感慨來,這一聲無可奈何,我們可以看做是狄青內心深處的無奈,不如說是整個北宋武將的悲哀。 宋人王大成在《野老記聞》上記載說:狄青任樞密使四年,每當他出現時,士卒總會指著他互相夸獎,每次拿到軍餉,都說成是“狄家爺爺所賜”。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就引起了朝廷的懷疑。 于是對狄青不友好的流言蜚語就開始在市面上流傳了,這時一個叫劉敞的知制誥(官職名)開始上書,書中的內容將狄青當做了朝廷潛在的威脅,萬般無奈的狄青只能去見宋仁宗表明自己的忠心:“無功而受兩鎮節麾,無罪而出典外藩。”這話的意思是說,我沒有功勞卻讓我擔任兩鎮節度使,我沒有罪卻讓我出外主管外地,多少有些不合情理。 這話宋仁宗聽進去了,沒多久文彥博就找到了宋仁宗,上來就要求罷免狄青,宋仁宗頭腦還算清醒,說:“狄青是忠臣。” 文彥博曰:“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 上默然。 一句默然,就徹底將狄青的命運給定格了,后知后覺的狄青當即找到了文彥博詢問如此作為的原因,文彥博直視語之曰:“無他,朝廷疑爾。”沒別的意思,朝廷就是懷疑你。 史載:“青驚怖,卻行數步。”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八月,做了四年樞密使的狄青,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被罷免了樞密使的官職,隨后以護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陳州(今屬河南)知州,終其一身,再沒有回到樞密使的位置,兩年后,驚恐未定的狄青因嘴上生毒瘡,郁郁而終,享年49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