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根:知識是熬火的柴 老一輩量米有個規矩:挖一斗要平著刮,虧盈都是學問。稻盛和夫初到京瓷時,車間圖紙摞得比人高,電爐溫度一盯就是整宿。年輕人問:會算數就能當老板嗎?他搖頭:“算準成本只算小把式,能把賬本燒成膽氣才是真本事。” 知識要熬出見識,得往生活里添柴加火。山里人能從云頭看出雨勢,溫州商人走南闖北摸透八方活水,全賴早年在風浪里嗆過水。就像老木匠訓徒弟:“釘子釘歪了別慌——破木料的紋路刻在眼里,手就穩了。” 二、抽枝:見識是經霜的骨 1990年眼鏡商葉子建接下70萬副訂單時,賬上只夠買六臺機器。他借了四家廠房,招來鄰鎮閑工,自己通宵調模具。工頭說他瘋了,他指著臺州灣潮水:“趕不上這波大浪,后面三十年船都得擱淺。” 識航的人最懂兇險。朱元璋頂著陳友諒兩兒子的刀子搶兵權,胡適醞釀白話文先寫三卷《中國哲學史》。田間老漢瞧得出哪株稻要追肥,不是天生神眼,是數過十載稗草。見過暗礁的船老大劈風斬浪最穩當——見識就是把摔過的跤漚成地肥。 三、結果:膽識是斷根的斧 胡合薩裹著破襖敲開百萬富翁的門,一開口就要一萬美金。農婦揣紙條走遍中國收兔毛,三個字闖出生意經。旁人說這是賭命,他們心里雪亮:刀快不怕牛皮厚,要緊的是刃得卡進槽口。 阿米巴經營在車間劃格子辦“小朝廷”,聽著懸乎。可京瓷老師傅心里透亮:讓焊工自己核算成本,焊槍下火星子都有斤兩。稻盛和夫說透了:“知識當飯吃會撐死,見識當衣穿能暖身,膽識得煉成劈山斧——斷了自己退路,前頭天就亮了。” 四、收籽:耐摔是膽識的賬 哈佛教授巴特勒被問急過:“草莓族能成事?”他指著起霧的查爾斯河:“早二十年我跟漁夫打賭,敢在寒冬跳河的都是瘋子——現在臺上領獎的全是他們。” 培養膽識就像曬醬: 農人家曬稻不避麻雀,“損失三擔谷,野鳥不啄苗”; 管徒工的老師傅專派麻煩活,“淋過雨的瓦片粘得牢”; 企業提拔主管專挑碰釘子的,“過關的鑰匙都在舊鎖里”。 結語:人是棵倒長的樹 葉在天上,根扎土里。1958年鄭和下西洋造寶船,用的是元朝留下的槐木料——洞蟲蛀空的當龍骨,遭雷劈焦的做甲板。造船監工有句糙理:劃道口子的木頭不怕朽,舍得出棱角的料子經得浪。 如今滿街跑外賣的電動車,軸承里仍嵌著當年大航海的氣性:有識路的眼皮,有裝風的膽量,有摔散架也能擰回的軸。這大概就是膽識的本相——不必是英雄豪氣,更像是阿婆納鞋底:錐子扎下去那聲“噗嗤”,就是繼續往前走的號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