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雯姐說回避 你會愛上回避型是在輪回原生家庭的傷害![]() ![]()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快速喜歡上一個人,即便兩人感情基礎薄弱,卻依舊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實際上,這很可能并非純粹的愛情,而是源于童年創傷。 ![]() 多數焦慮型依戀者在孩童時期,未能得到穩定的愛,且不少人的母親情緒反復無常。這使得他們極度渴望找到一個情感寄托,以獲得被肯定的關系。由于愛的缺失,就像報復性消費一樣,長大后他們極力想要爭取被愛,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同,甚至會覺得 “如果得不到你,就好像輸了” 。 ![]() ![]() 回避型堪稱戀愛中的博弈高手,其在戀愛中的忽冷忽熱,極易讓焦慮型癡迷。戀愛初期,回避型往往表現完美,發自內心地愛與寵對方,這種互補與美好,讓焦慮型迅速幻想出一段完美愛情并深陷其中。 然而,隨著關系深入,焦慮型的缺點和脆弱逐漸暴露,回避型卻難以應對。因為在回避型的世界里,情感與依戀發育并不完全,他們缺乏責任、承諾、付出和妥協的概念。潛意識中,他們在尋找曾經缺失的 “母親” 形象,情感態度兩極分化,非完美即徹底否定。 此時,處于上頭期的焦慮型,因早期的高甜轟炸,大腦多巴胺大量分泌。而回避型的突然抽離,如同吸毒者被斷供,讓焦慮型痛苦不堪,他們瘋狂尋找原因,甚至對號入座 “回避型依戀”,還會因憐憫對方的原生家庭而試圖拯救,可這并非真正的愛,而是大腦成癮機制在作怪。所謂的 “戀愛腦” 就是這樣形成的,那些帶來極度快樂與痛苦的人,會讓大腦癡迷于這種感受,一旦對方離開,就會陷入極度沮喪,甚至覺得生活失去意義,有的人還可能因此抑郁。 ![]() 童年時若常被父母打壓,比如被說不如別人,長大后本應渴望找一個欣賞、肯定自己的伴侶。但實際戀愛中,很多人卻對輕松穩定的關系不感興趣,反而喜歡那些不那么在乎自己、甚至會打壓埋怨自己的人。在這樣的關系中,感受到的不是尊重和疼愛,而是對受虐關系的上癮,是對童年創傷的重復。 很多人明知一段關系并非正緣,對方也并非良人,卻難以割舍,原因就在于童年創傷未被治愈,對分離和失去充滿恐懼,試圖在這段關系中自救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