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小西 公元前205年,韓信率軍攻破魏國都城平陽,魏王豹被五花大綁押至劉邦帳前。這位反復叛漢的諸侯到死都記得相士許負的預言:“薄姬當生天子!”正是這句話,讓他在亂世中賭上了身家性命。 ![]() 蒼龍入夢薄姬本是魏國宗室私生女,其生母魏媼為了攀附權貴,將女兒送入魏豹后宮。入宮前,魏媼重金請來名震天下的女相師許負。 ![]() 當許負見到薄姬時,突然伏地叩首:“此女腹中必承龍脈!”消息傳到魏豹耳中后,本已經歸降劉邦的魏豹王連夜召集謀士:“天子豈能屈居人下?”于是他決定叛出漢營。 ![]() 韓信破魏后,劉邦將魏豹后宮盡數充入織室。薄姬與其他宮女每日在織布機前勞作,手指被絲線勒出血痕。某日,劉邦巡視織室,聽見兩名得寵的宮女譏笑:“某些人還做著當太后的美夢呢!”劉邦循聲望去,只見薄姬低眉垂首,素衣荊釵卻難掩清麗。 ![]() 當夜,劉邦召見薄姬。面對這位掌握生殺大權的帝王,薄姬輕聲道:“昨夜妾身夢見蒼龍盤踞腹中。”劉邦聞言大笑:“此乃天命助朕!”《史記·外戚世家》記載:“是日幸之,竟不復見。”僅一夜寵幸,薄姬便懷上劉恒。 ![]() 薄姬的生存之道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在未央宮中,呂雉正用金簪挑著燈芯,竹簡上列著戚夫人、趙子兒等寵妃的名字。薄姬卻在這份死亡名單外,因為此時她正跪在椒房殿外,額頭緊貼青磚道:“吾愿攜恒兒戍守代地,永世不返長安。” ![]() 代國位于如今的山西北部,當時那里正是大漢與匈奴的交界地。薄姬母子抵達晉陽時,城墻殘破,庫中存糧不足三月。史書記載,薄姬“親率宮人紡績,日食不過一餐”,卻將半數俸祿用于撫恤陣亡將士遺孤。 ![]() 某日大雪封山,匈奴騎兵突襲馬邑。14歲的劉恒欲披甲迎戰,薄姬按住兒子肩膀:“為君者當知止戈之道。”她命人打開城門,將千石粟米置于城外。匈奴首領見糧車無守,疑有埋伏,竟引兵退去。此事傳入長安,呂后嗤笑:“婦人之仁!” ![]() 薄姬將《道德經》置于劉恒案頭,親授“無為而治”的精髓。代國百姓至今流傳,每逢朔望,代王必至田間扶犁,太后則坐于壟上織補舊衣。十六年間,這個邊陲之地竟成路不拾遺的樂土。 周勃誅呂公元前180年秋,長安未央宮的血跡尚未洗凈。太尉周勃提著呂產頭顱,對群臣怒吼:“劉氏血脈豈容呂氏玷污!”當周勃提出迎立劉恒時,陳平質疑:“代王年長,其母薄氏恐成新外戚。”周勃擲地有聲:“薄姬父為織工,族中無人為官,此天賜守成之君!” ![]() 《漢書》記載,周勃親率千騎赴代國邊境迎接,卻發現劉恒僅帶六名隨從,乘牛車而來。薄姬母子入長安時,百姓發現太后車駕竟無金玉裝飾。 ![]() 入宮次日,薄姬當眾焚燒代國臣民聯名請愿書:“恒兒若失德,代地父老可另擇賢君。”這番舉動徹底打消了功臣集團的疑慮。 薄太后的政治謀略公元前179年元月,未央宮前殿。周勃因謀反嫌疑下獄,漢文帝準備將他斬首。薄太后頭裹素巾闖入朝堂,將頭巾擲向兒子:“絳侯誅呂時手握玉璽不取,豈會謀反?”次日,周勃官復原職。 ![]() 面對南越王趙佗稱帝的危機,薄太后命人將趙佗祖墳修繕圖本送至嶺南,附言:“老婦夜夢先帝,言及與君共飲灞上。”趙佗閱后痛哭,自去帝號。 ![]() 薄太后臨終前,將珍藏的《黃帝四經》交給竇皇后:“告訴啟兒,治大國如烹小鮮。” 結語當未央宮的銅漏滴盡最后一滴水珠,薄太后的楠木棺槨正緩緩駛向霸陵。這個從織室走出的女子,用隱忍織就了大漢江山。周勃在葬禮上老淚縱橫:“若無此婦,安得文景?”而歷史給出的答案,早已鐫刻在“文景之治”的豐碑之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