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駐印新一軍的部隊編成 駐印新一軍(全稱“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一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美合作在印度蘭姆伽訓練并裝備的精銳部隊,其編制和裝備均參照美軍標準,是當時國民黨軍中的頂級王牌。具體編成如下: 1. **基本編制**: - **師級單位**:每師下轄3個步兵團、1個榴彈炮營、2個山炮營、1個汽車騾馬混合輜重營、1個通訊營、1個工兵營、1個特務連、1個搜索連及野戰醫院等。 - **步兵團**:每個團含3個步兵營,另配迫擊炮連、反坦克炮連、騾馬輜重連、通訊連等。 - **步兵營**:含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1個戰防炮排(配備巴祖卡火箭筒)。 - **步兵連**:3個步兵排+1個迫擊炮班(2門60毫米迫擊炮),每班配輕機槍1挺、沖鋒槍2支(正副班長)、步槍8支。 2. **總兵力**:初始編成時約2.4萬人(新38師和新22師各1.2萬人),后期擴編至4萬余人。 --- ### 二、輕武器種類、性能與裝備數量 駐印新一軍的輕武器以美械為主,強調火力密度和近戰能力: 1. **步槍**: - **M1903/A3春田步槍**:主力栓動步槍,槍口初速約823米/秒,有效射程550米,裝備約2.2萬支。 - **M1卡賓槍**:短管半自動,射程300米,裝備3240支。 2. **沖鋒槍**: - **M1A1湯姆遜**:射速700發/分鐘,有效射程200米,全連配18支(每班2支)。 3. **輕機槍**: - **M1918 BAR(勃朗寧自動步槍)**:射速550發/分鐘,有效射程600米,裝備1412挺。 4. **手槍**: - **勃朗寧M1911**:軍官標配,彈容量7發,有效射程50米。 --- ### 三、重武器種類、性能與裝備數量 駐印軍重火力配置遠超同期國內部隊,甚至部分優于日軍: 1. **迫擊炮**: - **60毫米M2迫擊炮**:射程1.8公里,裝備486門(每連配2門)。 - **81毫米M1迫擊炮**:射程3公里,裝備108門。 2. **火炮**: - **M1 75毫米山炮**:射程9公里,裝備72門。 - **M2A1 105毫米榴彈炮**:射程11公里,裝備12門。 3. **反坦克武器**: - **M3 37毫米戰防炮**:射速20發/分鐘,穿甲能力50毫米(500米),裝備100余門。 - **巴祖卡火箭筒**:射程150米,破甲厚度100毫米,裝備324具。 4. **火焰噴射器**: - **M2火焰噴射器**:射程20-40米,裝備255具。 --- ### 四、坦克、裝甲車輛與運輸車輛 1. **坦克**: - **M3A3斯圖爾特輕型坦克**:37毫米主炮,裝甲厚度13-51毫米,機動性強,早期裝備駐印軍戰車營。 - **M4A4謝爾曼中型坦克**:75毫米主炮,裝甲厚度63-108毫米,緬北反攻后期替換M3坦克。 2. **裝甲車輛**: - **戰車營**:每個營裝備坦克及裝甲車若干,直屬總指揮部,用于支援步兵突破防線。 3. **運輸車輛**: - **汽車兵團**:配備400輛美制載重卡車,負責彈藥、物資運輸。 - **騾馬輜重團**:輔助山地及復雜地形運輸。 --- ### 五、總結 駐印新一軍作為全美械部隊,其編成和裝備在抗戰后期達到國軍巔峰水平: - **輕武器**以半自動和自動武器為主,火力密度遠超日軍; - **重武器**配備大量迫擊炮、榴彈炮及反坦克武器,形成多層次火力網; - **機動能力**依賴汽車和騾馬混合運輸,戰車營的裝甲力量在緬北反攻中發揮關鍵作用。 但需注意,其裝備優勢依賴美軍后勤支持,回國后因補給中斷,戰斗力有所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