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讀了莫言的新書《不被大風吹倒》,這是一本自傳式隨筆集,收錄了40篇散文。 在這本書中,他聊了當下人們關注的很多問題,包括經典的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遇到低谷怎么辦?他還在書中回憶了童年,談父親母親給他的影響,聊讀書寫作……書里既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有耍嘴皮式的幽默詼諧。 如果你正在迷茫和內耗中,不妨讀一讀這本書,也許會有一些啟發。 01 談低谷 每一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艱難時刻怎么辦? 莫言為我們分享了一本書和一個人的故事。 一本書是新華字典。他說,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艱難時刻來自童年輟學,在別的小朋友能夠上學、一起讀書玩耍的時候,他只能一個人孤零零地放牛割草。幸好,他得到了一本新華字典,可以說這本字典陪他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艱難時刻,他認識的大部分漢字都不是在學校里學的,而是來自這本字典,這為他以后寫小說奠定了基礎。 一個人是他的爺爺。他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去荒草甸子里割草,突然來了一陣狂風,把車上的草刮到了天上去,他被風刮倒在地,只見爺爺雙手緊攥車把,脊背繃得像一張弓,雙腿顫抖,與大風對抗著。爺爺與狂風對峙的模樣給莫言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借爺爺抵御大風的故事,勉勵青年朋友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被打倒,要有希望。 艱難時刻總會有,但如莫言所說,一個人可以被生活打敗,但不能被打倒。打敗是常有的,我們每一個人總會遇到難題、困難、打擊,但只要不被打倒,我們就總能重整旗鼓,再度出發。 莫言也談到了自己人生的低谷期是怎樣熬過的。他說他在二十歲之前一直處在低谷期,感覺到有希望,但希望渺茫,實現希望的路徑很窄。 這和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處境不是很相似嗎?有希望,但是也許希望渺茫。不過,只要希望沒有破滅,我們就不能讓自己沉淪下去。 在低谷期,我們要學會儲備自己,為自己的絕處逢生備足力量。 用莫言的話說,千方百計地走出去,到外面去看更加廣大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信息,學習更多的知識,使自己具備一些新的才能,干出一些自己喜歡干的事情來。他所說的事是創作,而我們可以是學習、工作、生活、情感,遇到低谷,調整心態、積蓄能量,即便是停留在原地,也要耐心等待,尋找觸底反彈的機會。 02 談意義 我們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對于這兩個人類終極問題,莫言認為沒有確切的答案。或許,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他說,構成我們身體的各種物質元素,竟然能以如此奇妙、絕對復雜、非常完美的方式,組成我們這樣一個個有情感、有理想、有追求的鮮活的個體、鮮活的人。這就是極大的意義。 所以不要太執著去獲取人生的意義,人生本就是意義。 然后他又談到活著太累、太痛苦怎么辦?他借佛教《八大人覺經》里的幾句話“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告訴我們,欲望越多,苦難越重,失望越大。 是啊,人有太多欲望,一個欲望滿足后,還有下一個欲望,所以人總是免不了要為欲望不能滿足而痛苦。 而若是現在告訴你,一切都是虛無的,就如佛教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什么都是空的,當你感到欲望不能滿足時,當你感到痛苦不可排解時,想想六道都是虛空,那痛苦的程度是不是會減輕一點呢? 世界的終極也許就是虛無。對于我們來說,做好當下,把握每一刻,把人生當做一種體驗,好與壞都是體驗的過程,也許這樣我們會活得更加輕松些。 03 談父母 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莫言的父母就是這樣的普通人。 莫言的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難以盡述。戰爭、饑餓、疾病,而在那樣的苦難中,她依然教育莫言,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 ![]() 那時候他們家正處于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里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那段時間村里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他于是擔心母親也會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 但母親只用一句話就給了他安全感和未來的希望,她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個普通人對于生命的責任感。面對苦難,仍然要掙扎著活下去,這是生命莫大的勇氣。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知道生命的苦,而依然選擇生。因為死是最容易的事情,死是自己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 在莫言的印象中,父親是個威嚴的、可敬不可親的人。 但莫言從來沒把父親的嚴厲當成負面的事,他說如果沒有父親的威嚴震懾,他能否取得今天這樣一點兒成績還不好說。 父親的威嚴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礎上,他輕錢財,重名譽,即便在讀書看似無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勵子侄們讀書。 莫言輟學后,父親雖然沒說什么,但是他知道父親很著急,開始尋求莫言到其他學校上學的可能性,無望后,讓他自學中醫,學醫不成,又要他學胡琴……在這樣一個年代里,父親的這些做法顯得難能可貴。 他還經常提醒莫言 :一定要謙虛、謹慎,看問題一定要全面,對人要寬厚,要記別人的恩,不記別人的仇。 在莫言獲得諾獎后,他說“獲獎前,你可以跟別人平起平坐;獲獎后,你應該比別人矮半頭”。父親的這些悉心教導對莫言的做人、寫作等都發揮了重要影響。 04 莫言在這本書中延續了他一貫的幽默。 2000年,他陪女兒高考,一向“唯物主義”的莫言老師也變得迷信起來。搭出租車去趕考,看到車牌照上的號碼尾數是575,他心中暗喜,也許就能考575分,那樣上個重點大學就沒有問題了。車在路口等燈時,側目一看旁邊的車,車牌的尾數是268,心里頓時沉重起來,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趕快看后邊的車牌尾數,是629,又心中大喜…… 一番心理活動讓人忍俊不禁。原來名人大家在遇到問題時,也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玄學”或許沒有用,但是會給我們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不過也要謹防它帶來消極情緒,這樣就適得其反了。 ![]() 還有他說風,那段時間海南島正遭受著七級臺風——“摩羯”,“摩羯”的力量拔樹搖樓、驚天動地,面對這樣的事實,他突然覺得那句不被大風吹倒的寄語,是不正確的。如果當年他與爺爺遇到的是“摩羯”,那么很可能被刮到爪哇國去了,哪里還輪得著他在這里東拉西扯,喋喋不休。 的確,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何其渺小,我們雖然崇尚反抗挑戰的精神,但是也必須量力而行。即對待萬事萬物,我們要保持精神高度上的不認輸,但是在行動上我們要游刃有余,學會變通,一條路走不通,那就換一條,那樣人生就能更順利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