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有一臺黑白電視,都是很了不起的事。 一部《西游記》,我們是可以反復看的,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成就了整個童年。 我們都希望自己是齊天大圣,一個筋斗云,就能十萬八千里,還有七十二變,無所不能。 不知從哪一天開始,發現小時候熟悉的劇本,揭穿了人的命運。 五十歲之后,我們的宿命是什么樣子里,就在《西游記》里的幾句臺詞里。 01 “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走再遠,錢再多,還是想回老家。 在《西游記》里,孫悟空被唐僧趕走,第一時間就去了花果山;豬八戒,一旦遇到危險了,最放不下的,是高老莊。 是的,走萬里路,看萬里風光,你不過是一個游子而已。 唯有老家,才是你的歸宿。 很多70后,十幾歲就出去打工了,也在外頭買了房子,但是逢年過節,還是要到老家聚一聚。哪怕父母過世了,老家的房子上鎖了,到了清明節,也是要回來掃墓的。 老家很窮,沒有富貴的生活,卻一次次撫慰我們的靈魂。 太多的人,總想自己退休了,能夠回到老家,頤養天年,早早就把老家的房子,重新修繕了。 02 “百歲光陰似水流,一生事業等浮漚”:老想著有一番作為,到頭來都是一朵浮云。 小時候,我們都希望自己長大了,成為科學家,航天員等。 走上社會之后,我們也勤勤懇懇工作,創業,設下了“百年大計”。
事情是做不完的,錢也是賺不完的。你的事業再大,也不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后來者,總是會趕超之前的人。 所謂功名利祿,那就更沒有用了,不過是虛名而已。放下來,反而輕松愉快。 也許你還會發現,在自家的族譜里,記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他是大家的祖先。 但是你再看,發現族譜里也沒有幾個名人。你也許連自己的爺爺奶奶的名字,都不記得。太爺爺是誰,印象特別模糊。 哪有什么名垂千古,不過是人間過客罷了。 03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斷親越來越嚴重。 小時候,我們是很喜歡串門的。去親戚家吃頓飯,或者是睡一晚。臨別時,長輩還會給一個小紅包。 但凡自家有什么事情,父母讓人捎口信過去,親戚們一準會來幫忙。 當我們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很多農村的親戚,都進城定居了,也有一些親戚在外地,好多年不會回來。 親戚是隨著血緣關系而來的,甩不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陌生了。 有的親戚,見面都不認得。彼此說起,誰是誰的誰,就明白了。 過年的時候,很多年輕人不會互相拜年,長輩也是懶得去的。大家也習慣了,不會責怪。 04 “教訓不嚴師之惰,學問無成子之罪”:拼盡全力致富,只是為了兒女過得好一點。 為什么我們拼盡全力,也要在城里買房? 不是自己要很好的生活條件,而是為了讓兒女在城里讀書,能改變命運。 我們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干了很多農活,也窮怕了。總不能讓兒女重復我們的老路。 如果兒女讀書不厲害,也起碼要送他們去學一門技藝。學剪頭發、炒菜、開挖機,都好,反正不能成為賣苦力的人。 我們也會存一筆錢,給兒女成家立業。給兒女在更大的城里買房,給他們一筆創業資金,都是好的。 當我們五十歲的時候,兒女也成年了,他們有出息嗎?若是沒有,我們是很自責的,認為自己沒有管教好。 有句話說得好:“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父母和子女,交替支撐起一個大家庭。子女比父母強一點,家庭就旺盛了。 05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愛過的人再多,真愛的只有老伴。 在《西游記》里,唐僧到了女兒國,遇到了漂亮的國王。 國王說:“我舍我的王權富貴,你舍你的戒律清規。” 唐僧很無奈,反復強調自己要西行,不能貪念任何的男女之情。 命里的緣分,要舍去的話,就像針扎到自己的心頭。但仍舊要舍去。 真的,我們一路上會遇到很多的人,也有很多的緣分。愛情,友情,同學情等,都讓你感受美好。 也許有人,遇到了第三者,但又能如何呢?到底是要彼此辜負的。 少年夫妻老來伴。過了五十歲,我們身邊的人,就變成了老伴了,你還要折騰啥呢? 都是做爺爺奶奶的人了,要是不守住愛情,那就讓子孫笑話,也給了子孫壞榜樣,這是非常忌諱的。 從生命來說,你的身體在下坡,也需要人照顧了。老伴就是最好的保姆。 最不能辜負的,也唯有老伴了。 06 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 70后的我們,熬過青春歲月,從一窮二白到有房有車,從單身到兒孫滿堂,終于是“五十知天命”。 最終命運是什么樣子,已經有了雛形,順其自然去做,你才會越來越輕松。 就像孫悟空一樣,努力拼搏,不問結果,終究立地成佛。 就像豬八戒一樣,憨憨的,不計較得失,放下面子,萬般自然。 就像沙悟凈一樣,沒有什么存在感,默默無聞,實在。 人生到頭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