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又稱“站官屯”、東極魚米之鄉,位于黑龍江省東北端是我國的東極所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在此交匯共有江河湖庫315條,形成了土壤肥沃的三江平原,屬黑龍江水系。地勢平坦低洼多沼澤濕地,是全省地勢最低的地區。下轄4個區(向陽區、前進區、東風區、郊區)3個縣(樺南縣、樺川縣、湯原縣)代管3個縣級市(同江市、撫遠市、富錦市),總面積32460平方公里(全省第七),常住人口225.6萬,2022年GDP總量869.2億元(全省第六)。和俄羅斯有382公里的國境線,與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哈爾濱市、伊春市交界。 ![]() 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是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曾是肅慎之國、挹婁古都、滿族故鄉,黑龍江省東部區域中心城市、以綠色食品工業和輕工業為主的內陸口岸開放城市,位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擁有7個國家一類口岸和一個臨時開放口岸,是中國對俄開放的重要前沿城市和對俄開放口岸最多的地區。這里是我國黑壤有機質含量最高的地區,水資源豐富;有38余種礦產資源,水泥用大理巖儲量居全省前列;這里是赫哲族、滿族、朝鮮族等生活定居的地方,有古老的魚皮服飾、赫哲族魚宴、赫哲塔拉哈、大馬哈魚、魚骨畫等傳統飲食文化;這里有我國最晚收回的黑瞎子島(部分)領土,有美麗的三江口風景區,有漢魏、遼金時代的古城遺址等。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一起了解三江平原上的佳木斯,及所轄的4區3縣3市概況,方便大家更全面的認識這里的風土人情。 向陽區下轄5個街道,總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萬。向陽區位于市區西部、松花江南岸,地勢平坦屬平原地貌,與郊區、東風區、前進區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哈佳快速鐵路、綏佳鐵路、佳鶴鐵路)公路(哈同高速、102/221國道) ![]() 向陽區 向陽區在民國初期為屬樺川縣管轄,1937年歸佳木斯市中央區,1947年屬第二區。1956年分設西林、保衛兩個街道,1958年合并為長安區,1968年改為向陽區,1992年為市轄區。 主要景點:杏林湖、晨星島、沿江公園 前進區下轄4個街道及1個農墾,總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9萬。前進區位于市區中部、松花江南岸、鶴崗盆地的南部邊緣,轄區狹窄屬平原地貌,與向陽區、東風區、郊區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圖佳鐵路、綏佳鐵路、哈佳快速鐵路、牡佳高鐵)公路(哈同高速、102國道) ![]() 前進區 1958年永安、曉云、佳東3個街道辦事處合并成立和平區(前進區前身),1961年轄區東部劃出,1968年和平區改為前進區。2004年紅霞、三江、宏達、雙合四個社區及郊區四豐鄉的南崗村劃歸前進區管轄。 主要景點:水源山公園、街心公園 東風區下轄5個街道、1個鎮、1個鄉,,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13萬。東風區位于市區東部、松花江東南岸,鈴鐺麥河在此交匯,地勢平坦多平原漫灘地貌,與郊區、樺川縣、向陽區、前進區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牡佳鐵路、佳富鐵路)公路(哈同高速、102國道、513省道)航空(佳木斯東郊機場4C級) ![]() 東風區 東風區在民國時期屬樺川縣富田區,當時蒙古族和赫哲族在此漁獵為生,后因地界糾葛此地劃歸蒙古族,俗稱“蒙古力”。1955年屬第3區公所,1956年劃歸佳東街道,1958年成立東風區公社,1968年佳東并入東風區,1972年改稱佳木斯市東風區。2011年建國鄉改為鎮。 主要景點:千里生態園、勝利公園 郊區佳木斯市府所在地,下轄4個街道、8個鎮、3個鄉,總面積17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4萬。郊區位于佳木斯西部、完達山北麓,三面環抱市區,橫跨松花江是三江平原腹地,有13條中小河流穿境而過,地勢南高北低屬平原丘陵地貌,與湯原縣、樺川縣、東風區、向陽區、前進區、樺南縣、依蘭縣(哈爾濱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圖佳鐵路、綏佳鐵路、哈佳快速鐵路、牡佳高鐵、佳富鐵路)公路(哈同高速、鶴大高速、102/201/221國道、513省道) ![]() 郊區 郊區在清末時屬樺川縣管轄,1937年劃歸佳木斯市管轄,1946年為第三區。1952年改為第四區,1958年設立郊區,1968-1972年被撤銷直屬佳木斯市。1985年大來、敖其改為鎮,2004年松江鄉劃入東風區,2006年永紅區劃入郊區,2020年四豐鄉改為鎮。 主要景點:臥龍山、仙洞山、四豐山水庫、妙覺寺、滑雪場 樺南縣下轄6個鎮、4個鄉,總面積441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69萬,2022年GDP總量139.7億元。樺南縣位于佳木斯市南部、倭肯河東北岸、松木河東南岸、長白山余脈完達山麓,森林覆蓋率35.1%,地勢東高西低屬平原低山地貌,是四市交匯地帶,與郊區、樺川縣、嶺東區(雙鴨山市)、集賢縣(雙鴨山市)、寶清縣(雙鴨山市)、勃利縣(七臺河市)、依蘭縣(哈爾濱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沈佳高鐵、圖佳鐵路)公路(鶴大高速、201國道、307/514省道) ![]() 樺南縣 樺南縣始建于1946年,因位于樺川縣以南得名,轄區為樺川縣劃出的南部湖南營、孟家崗等地區。1954年劃屬黑龍江省,1956-1964年并入樺川縣,1985年劃屬佳木斯市。2018年設立柳毛河鎮、五道崗鄉。 主要景點:向陽湖旅游度假區、七星峰、漢魏時期遺址橫岱山古城堡和古山寨 特產和民俗:樺南白瓜籽,盛產五味子、刺五加、興安杜鵑、蒼術、升麻、黃芪等,樺南紫蘇,佳木斯大豆 樺川縣下轄5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總面積22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9萬,2022年GDP總量72億元。樺川縣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位于佳木斯市中段、松花江東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地勢平坦低洼西南高東北低,屬平原沼澤地貌地下水儲量大,是三市交匯地帶,與富錦市、集賢縣(雙鴨山市)、樺南縣、郊區、東風區、湯原縣、蘿北縣(鶴崗市)、綏濱縣(鶴崗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沈佳高鐵、圖佳鐵路、佳富鐵路)公路(哈同高速、102/221國道) ![]() 樺川縣 樺川縣在清初屬赫哲喀喇,1909年樺皮川始建樺川縣。民國元年因佳木斯水患治所遷至悅來鎮劃屬吉林省依蘭道,抗戰勝利后隸屬合江省,1946年轄區南部劃出設立樺南縣,1954年并入黑龍江省,1985年劃屬佳木斯市。 主要景點:星火鄉朝鮮民族風情園、樺川革命烈士陵園、瓦里霍吞古城、冷云公園、瓦里霍吞城址 特產和民俗:樺川大米、星火大米、綠色生態鴨蛋、朝鮮族冷面、花尾棒雞、樺川木耳、樺川黃花菜、樺川刺老芽、樺川薇菜 湯原縣下轄4個鎮、6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總面積34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37萬,2022年GDP總量74.7億元。湯原縣位于佳木斯市西北端、松花江北岸、小興安嶺東南端,有大小河流23條,湯旺河在此匯入松花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的交匯地貌,森林覆蓋率為33%,是四市交匯地帶,與南岔區(伊春市)、興安區(鶴崗市)、蘿北縣(鶴崗市)、樺川縣、郊區、依蘭縣(哈爾濱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哈佳鐵路、佳鶴鐵路)公路(鶴大高速、102/201國道、101省道) ![]() 湯原縣 湯原縣在1905年始建,因地處湯旺河平原得名。民國初期劃屬綏蘭道,1929年直屬黑龍江省,抗戰勝利后劃屬合江省。1954年屬黑龍江省合江專署,1985年并入佳木斯市。 主要景點: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抗聯遺址、飲馬湖、愿海寺、鷹山、桃溫萬戶府故城 特產和民俗:梧桐河大米、湯原大米 同江市佳木斯代管縣級市,下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總面積6229平方公里,2022年GDP總量114.7億元。同江市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區,是貫穿祖國南北公路大動脈“同三”公路的北端起點。位于黑龍江南岸、松花江和黑龍江的交匯處、三江平原北端,地勢平坦低洼,屬平原沼澤地貌,和俄羅斯有170公里的國境線,與撫遠市、饒河縣(雙鴨山市)、富錦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同江鐵路通過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向北與俄遠東鐵路相連接,匯入西伯利亞大鐵路)公路(哈同高速終點、221/331國道、中俄界江第一座固冰浮橋、307/313省道) ![]() 同江市 同江市原名“臨江”,土名“拉哈蘇蘇”,赫哲語,“廢墟”或“老屋”之意。在西周時期就有先民肅慎部在此定居,之后演變為黑水部落,清末隨著黑龍江以北割讓給沙俄后成為北部邊境,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1906年設立臨江州隸屬依蘭府。民國初年改為臨江縣劃屬吉林省,1945年劃屬合江省,1949年并入富錦縣。1955年改為同江區,1959年改為鎮,1965年設置同江縣歸合江專區管轄,1985年劃屬佳木斯市,1987年成為縣級市,1988年為通貿興邊試驗區,1994年為國際港口。 主要景點:三江口生態旅游區、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釣魚臺景區、八岔島 特產和民俗:烏日貢節、河燈節、同江赫哲族旅游節、說唱伊瑪堪、魚皮衣 撫遠市佳木斯代管縣級市,下轄7個鎮、3個鄉,總面積604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3萬,2022年GDP總量79.55億元。撫遠市是滿族肅慎人的發祥地之一,擁有中國第一個成規模化種植蔓越莓的基地、亞洲最大的蔓越莓種植基地,素有“中國蔓越莓之都”之美稱。位于烏蘇里江、濃江、黑龍江的交匯處是我國的東極,是祖國最先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唯一的水上入海通道,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航道距離僅65公里,地勢中間高兩邊低,屬平原沼澤地貌,東、北兩面被俄羅斯環繞,有212公里的國境線,與同江市、饒河縣(雙鴨山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前撫鐵路)公路(建黑高速、102/331國道)航空(撫遠東極機場4C級)航運(莽吉塔港區設計年吞吐量120萬噸) ![]() 撫遠市 撫遠市早在6000多年前有肅慎人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時期開始對中原地區稱臣納貢,此后分別有挹婁、黑水靺鞨在此定居,后屬遼女真五國部、金代胡里改路、元朝水達達路、明朝的奴兒干都司,清中前期屬吉林將軍三姓副都統管轄,宣統年間設置綏遠州屬吉林省東北路道。民國初期改為綏遠縣屬依蘭道,1929年因與吉林省綏遠縣相重合改為撫遠縣,東北光復后屬合江省管轄。1951年改為撫遠漁業特區,1952年恢復縣制,1959年駐地由撫遠鎮遷至同江鎮(1965年遷回),1985年劃屬佳木斯市,2016年成為縣級市。2018年設立黑瞎子島鎮,2021年海青鄉、通江鄉改為鎮。 主要景點:黑瞎子島、東極寶塔、東極廣場、東方第一哨、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莽吉塔站故城、華夏東極國家森林公園 特產和民俗:撫遠哲羅魚、撫遠鯉魚、撫遠大馬哈魚籽、撫遠大馬哈魚、撫遠鰲花魚、撫遠鱘魚、撫遠鰉魚、蔓越莓 富錦市佳木斯代管縣級市,下轄2個街道、11個鎮,總面積8227.16平方公里(全省最大),常住人口44.13萬,2022年GDP總量182.15億元。富錦市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城市、黑龍江省區域性中心城市、農業大縣、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中國白枕鸛”之鄉,素有“黑土綠谷、糧都富錦”之美譽。位于佳木斯市中部、松花江東南岸、三江平原腹部,水草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地勢平坦開闊,屬平原低地地貌,是三市交匯地帶,與同江市、饒河縣(雙鴨山市)、寶清縣(雙鴨山市)、友誼縣(雙鴨山市)、集賢縣(雙鴨山市)、樺川縣、綏濱縣(鶴崗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同江鐵路、福前鐵路)公路(哈同高速、建黑高速、建雞高速、102/221國道、203/306省道)航空(建三江濕地機場4C級)水運(富錦港為松花江內河第一港,是松花江唯一能夠保證枯水期過貨的深水良港,年吞吐能力100萬噸) ![]() 富錦市 清光緒年間因赫哲兵調赴甘肅立有戰功,設富克錦協領,歸三姓(今依蘭縣)副都統管轄,1905年屬臨江州,1908年改為富克錦分防巡檢,宣統元年升格為富錦縣屬東北路道。民國時期直屬吉林省,1945年8月由蘇聯紅軍與東北抗日聯軍共同解放富錦,劃屬合江省。1954年屬黑龍江省合江地區,1984年劃屬佳木斯市,1988年成為縣級市。2000年隆川鄉、富民鄉并入大榆樹鄉,永福鄉、擇林鄉并入向陽川鎮,新建鄉并入二龍山鎮,上街基鄉并入西安鎮,二道崗鄉并入錦山鎮。2002年大榆樹改為鎮,2003年西安鎮更名為上街基鎮,2004年富錦鎮改稱城關街道,2010年設置城東、城西街道,2017年撤銷城關街道設立富錦鎮。 主要景點: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富錦國家濕地公園、五頂山國家森林公園、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烏爾古力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