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間四月天,是大自然最為慷慨的饋贈,它以獨有的溫婉與明媚,悄然裝點著世間的每一個角落。在這個時節,梅子由青轉黃,杏子日漸肥碩,麥花似雪般輕盈,菜花則漸漸稀疏,每一幕都是時光精心布置的景致。古往今來,四月的美景總能觸動文人墨客心底最柔軟的部分,他們或揮毫潑墨,或淺吟低唱,將這份美好定格成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詞。今日,就讓我們循著這些經典的詩句,一同領略四月天的無盡魅力,感受那份深藏于字里行間的詩意與溫情。 ![]() ![]() 1 ![]() 鄉村四月 翁卷〔宋代〕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出神入化地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旖旎風光,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首句"綠遍山原白滿川"似潑墨畫卷,翠色漫山遍野,銀白流水逶迤,構成明凈的色塊碰撞。子規啼鳴穿透雨幕,如煙似霧的春雨中,生命律動悄然萌發。后二句筆鋒陡轉,由景及人,"閑人少"三字陡現時節金貴,蠶桑方畢秧田又起,農人如陀螺般旋轉于土地,道盡躬耕不易。全篇無華麗辭藻,卻以白描手法讓四月的鄉村躍然紙上——這是土地寫就的詩行,是汗水譜成的樂章,在千年后依然叩擊著每個讀者的心田。 ![]() ![]() 2 ![]()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范成大〔宋代〕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此詩是范成大隱退石湖后細察農事時所作。詩中"梅子金黃"與"杏子肥"相映成趣,果實凝著陽光的溫度;"麥花雪白"卻"菜花稀",素白與嫩黃在田壟間流淌。這般明艷色塊,原是詩人以畫者之眼剪裁的田園錦緞。后兩句筆鋒輕轉,日長人稀的靜謐里,蜻蜓蛺蝶的翩躚成了最靈動的落款。全篇無"閑"字卻逸趣橫生,恰似吳儂軟語般的初夏小調,在籬落間輕輕唱響農耕文明的閑適與從容。 ![]() ![]() 3 ![]()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此詩創作于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期間。以桃花為切入點,描繪了四月人間百花凋零,而山寺桃花卻始盛開的奇妙景象。詩人通過“芳菲盡”與“始盛開”的鮮明對比,表達了由愁緒滿懷到驚喜萬分的情感變化。詩中“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兩句,更是寓含哲理,暗示美好事物往往藏于不經意之處,需用心探尋。此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自然之美,又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哲思。 ![]() ![]() 4 ![]() 客中初夏 司馬光〔宋代〕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此詩寫于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時值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因竭力反對而被迫離開汴京,退居洛陽。詩中“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描繪了初夏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而“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則借物言志,以柳絮暗喻那些隨風搖擺、投機取巧之人,以葵花自比,表達了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不二和對政治立場的堅守。全詩語言平實卻意蘊深遠,展現了司馬光高潔的人格和堅定的政治信念。 ![]() ![]() 5 ![]() 四月·其一 文徵明〔明代〕 風雨將春去,清和四月天。 桐陰搖白日,草色散青煙。 興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 若為消永晝,窗下有殘編。 文徵明出身仕宦之家,早年攻讀詩文,后雖入仕卻不久便辭官歸鄉,專注于翰墨創作。此詩便是他晚年閑居時的作品,字里行間透露出一種淡泊與寧靜。首聯“風雨將春去,清和四月天”,以風雨喻人生波折,四月天則寓歷經風雨后的寧靜美好。頷聯“桐陰搖白日,草色散青煙”,細膩描繪初夏生機,桐樹成蔭,草色青青,畫面清新。頸聯“興寄琴樽外,筋骸杖履前”,道出詩人晚年寄情琴棋書畫、詩酒自娛的閑適。尾聯“若為消永晝,窗下有殘編”,展現其以讀書為樂、學問為伴的高雅情趣。全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盡顯淡泊名利、怡然自得的生活哲學。 ![]() ![]() 6 ![]() 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 張養浩〔元代〕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農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 此曲是張養浩在任陜西行臺中丞時所作。當時,關中地區遭遇嚴重旱災,張養浩臨危受命,日夜操勞,祈雨于華山岳祠,終得甘霖。曲中“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描繪了旱災之嚴重與喜雨之及時,語言簡練而情感深摯。隨后“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展現了雨后萬物復蘇的壯觀景象,寓意著希望與生機。最后“農夫,舞破蓑衣綠;和余,歡喜的無是處”以農夫狂舞、蓑衣破裂的細節,生動表現了農民與作者的喜悅之情,展現了作者與民同樂、憂民愛民的情懷。語言樸實無華,情感真摯動人,是元代散曲中的佳作。 ![]() ![]() 7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蘇軾〔宋代〕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 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莼鱸。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此詩是蘇軾被貶惠州時所作,詩中盡顯其對荔枝的喜愛與豁達心境。開篇描繪荔枝生長環境,南村北村皆有,冬不枯,煙雨里垂黃綴紫,宛如先驅。接著以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喻荔枝之美,贊其風骨傾城,無需待妃子笑。蘇軾感慨天公遣此尤物生海隅,與松檜為伴,遠勝楂梨。他洗盞酌酒,以冰盤薦荔枝,視若珍寶。尾聯則抒發人生感慨,認為涉世本為口腹之欲,一官輕于莼鱸,南來萬里食荔亦是良圖。全詩語言生動,情感真摯,盡顯蘇軾隨遇而安、樂觀曠達之胸懷。 ![]() ![]() 8 ![]() 送陳章甫 李頎〔唐代〕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陰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此詩以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之景開篇,勾勒出一幅初夏田園圖,卻暗含離別愁緒。陳章甫立身坦蕩,虬須虎眉,腹有萬卷書,卻不肯低頭屈居草莽,盡顯其豪邁不羈。他東門酤酒,心輕萬事,醉臥不知日暮,空望孤云,其超脫世俗之態躍然紙上。然津口停舟,歸家不得,鄭國游人、洛陽行子皆空嘆息,又透露出人生無奈。尾聯聞故林相識多,問罷官今如何,既表關切,又含對友人未來之期許。全詩情感真摯,既有惜別之情,又贊友人風骨。 ![]() ![]() 9 ![]() 漁家傲 歐陽修〔宋代〕 四月園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陰初茂。折得花枝猶在手。香滿袖。葉間梅子青如豆。 風雨時時添氣候。成行新筍霜筠厚。題就送春詩幾首。聊對酒。櫻桃色照銀盤溜。 《漁家傲》乃歐陽修筆下描繪四月暮春之景的佳作。此時園林春去,然密幄成蔭,綠意初盛。詞人折花枝于手,香溢滿袖,又見葉間梅子青如豆,盡顯生機。風雨添氣候,新筍成行,霜筠厚實,自然之景更迭不息。詞人題送春詩數首,借酒消愁,對櫻桃之色映照銀盤,既賞其美,又嘆春光易逝。此詞語言清麗,意境幽美,既有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又蘊含詞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全詞情景交融,韻味悠長,展現了歐陽修詞作的獨特魅力與深厚情感。 ![]() ![]() 10 ![]()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納蘭性德〔清代〕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此詞是納蘭性德悼念亡妻盧氏的深情之作。西風起時,他獨自感受涼意,蕭蕭黃葉飄落,他緊閉疏窗,于殘陽下沉思往事。詞中“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一句,巧妙化用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典故,回憶與妻子往昔的溫馨時光,那時只覺尋常,如今卻成奢望。納蘭性德以細膩筆觸,將喪妻之痛與孤獨凄涼之情融入秋景,字字含悲,句句帶淚。此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讀來令人動容,展現了納蘭詞哀婉動人的藝術魅力。 ![]() 備注:文章/資料皆為個人整理學習用,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