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避型有一種 與愛絕不相容的緊張 他怕愛 ![]() ![]() 在生活的情感漩渦中,許多回避型人格的人,就如這般,懷揣著對愛的恐懼,一次次推開所愛之人。但他們的內心深處,同樣渴望被堅定地選擇。這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心理密碼?讓我們借助伊米?洛《你的敏感,就是你的天賦》中的智慧,一同探尋。 ![]() ![]() “你推開愛,是因為你害怕自己無法承受背叛。” 回避型人格常常下意識地認定,只要永遠不相信、不依賴任何人,就能避免再次遭受痛苦的失望。過往經歷中那些失望瞬間,如同陰霾,籠罩在心頭,讓他們不敢輕易觸碰愛。要打破這一困局,首先得讓內心那個害怕的孩子,相信自己是安全的。 “也許你無論走到哪里都體會不到家的感覺,可能你真正的'家’不是你出生的那個家,不是你生活的地方,不是某個特定的人、某個團體,而是你在智力、情感和精神上聯結的'會面時刻’,是你自由地、毫無歉意地表達自我之時的感受,那就是你的家。” 回避型人格在親密關系中難以找到歸屬感,不妨試著在自我表達中,去尋找那份心靈的寧靜與歸屬感。 憤怒、焦慮、悲傷,這些看似負面的情緒,實則是成長的信號。“憤怒是在告訴你,有人越過邊界;焦慮是在提醒你什么是重要的;悲傷讓你重新觸摸到自己溫柔的心。” 回避型人格往往選擇壓抑情緒,但若能正視這些情緒,便能從中獲取成長的力量。 在腦海中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吧,無需刻意思考、控制或決定任何事情,答案自會浮現。回避型人格自我療愈的起點,是意識到生活的常態就是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要學會接納這種不確定性,讓內心逐漸放松下來。 ![]() 伊米?洛以專業心理醫生的視角,寫透了高敏感人群的心境。李誕的推薦,也讓更多人關注到這本書。它不僅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還能增進對他人的理解,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定。希望每一位高敏感人群,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治愈的力量,實現從回避到自洽的蛻變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