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掃墓時間 清明前后十天為宜(尤其“前三后四”), 最佳時段為上午7點至下午3點(陽氣旺盛,尤其7~9點),避免陰氣過重。
去世未滿3年的新墳建議清明節前祭掃, 舊墳可在清明當天或節后4天內完成。 特殊避忌: 避開“白虎黑道日”等黃歷沖煞日。
二. 衣著要求 ①顏色禁忌:以素色、深色衣物(黑、白、灰)為主,忌大紅大紫、鮮艷暴露。 ②細節注意: 不穿新鞋(音同“邪”), 女性經期避免參與, 頭發勿遮額頭(額頭為“神燈”所在)。
三. 儀態規范 保持莊重肅穆,忌嬉笑喧嘩; 行走時注意避讓周圍墓地,不可跨踩他人墳墓或墓碑,不可觸碰他人祭品。
——不宜參與掃墓的人群—— 1. 孕婦。 2. 體弱者。 3. 六歲以下兒童。 4. 高齡老人。
四、祭掃行為禁忌 ①禁止拍照 ②忌踩踏墓地:誤踩需道歉或燒香化解; ③忌評論他人墳墓,避免褻瀆。 ④忌口無遮攔:避免說“晦氣話”(如“死”、“倒霉”),忌議先人是非。
——供品選擇 —— ①水果禁忌: 忌成串(葡萄、荔枝)、多籽(番茄、石榴)、空心(蓮霧、梨)及釋迦果(形似佛頭)。 祭品推薦: 單數供品(3或5個),香燭、紙錢、鮮花(白菊、百合)、糕點、酒水等。 祭后供品可帶走食用。
五、掃墓基本流程(看長輩如何做) 清理墓地→修正墓碑→祭拜山神土地→上香→供品→祭拜(鞠躬/跪拜)→添土→焚紙錢→叩別。 順序規范: 由長輩帶領,按長幼次序行禮,保持恭敬肅穆。
居家祭拜 若無法到墓地,可在家中朝家鄉方向擺放供品、燒香鞠躬,默念禱詞后焚紙錢。
五、安全與其他注意事項 1. 安全防范 焚燒紙錢后確保火源完全熄滅,山區掃墓注意防滑、防蟲,結伴而行。 帶孩子時提前告知意義,避免亂跑;體弱幼兒可酌情不帶。
2. 歸家禁忌 掃墓后拍打衣物灰塵,用艾草水或鹽水凈手洗臉,避免陰氣殘留。 可先去人多處(如商場)驅散陰氣,傳統認為忌直接回家或頻頻回頭。
★提前了解當地習俗,避免無意冒犯,如部分區域忌帶邪氣物品或佩戴護身符。
清明掃墓以“慎終追遠”為核心,遵守傳統禁忌是對先人的尊重,亦能規避潛在風險。具體細節可結合當地習俗調整,但心懷敬意、保持莊重始終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