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沒有無緣無故生病的,也絕大部分都是從氣和恨上來的。 人體正常的情況之下,經絡是通暢的,熱氣和寒氣都是流動的,吃進去的東西,也能夠消化排出,上焦的心肺陽氣就能轉到下方,溫煦五臟六腑; 下焦的肝腎之陰要轉到上方,以滋潤心肺乃至全身。 但當熱氣不斷往上走,顛倒過來時,過多的垃圾就會在體內淤堵,就形成了過量的津液,到痰濕,再濃縮就是腫瘤。 有的人本來是不胖的,但是渾身都是氣,很容易激動,情緒變化很大,頭漲的頭痛,心臟疼,高血壓,這就導致了上半身的病,氣都在頭頂了,沉不下來。 這樣的人,是最好說話的,性子最弱的,付出最多的,甚至有些時候是過于慈悲了,沒有理性,反而傷身。 有的人是渾身寒涼的,特別是下半身的問題,這多半是從恨上來的。 這樣的人,容易有隱藏性格,很難打開真實的自己,容易活在小我之中,鉆牛角尖,因為薄情理性,臉色白缺乏血色。 恨是最傷血的,最耗心血的,所以越是薄涼之人,身心越很難去愛別人,越很難去打開自己,容易造成淤堵。 氣病血必病,血病氣必傷,氣血兩者,和則俱和,病則同病。 真正健康的人,一定陰陽平衡,氣血平衡,高者降低,低者升高。 凡是愛生氣者,以靜心為藥,以保證身體的氣血流通。 凡是怨恨者,以多走出去,多打開自己的心胸為藥。 大多數人的病都是內在的,從情緒來的。 這些年,從咨詢當中總結出的經驗,人與人之間是有磁場的,生病的人磁場是內在失衡的。 付出過多的人,容易引來的是薄涼的人,內在缺失愛的人,反而容易被多情者追逐。 仔細想想,男女之間,父母之間,交友之間,都逃不開這樣的關系。 除非一方改變,覺醒,自我完成平衡,否則業力會自動讓他們完成匹配。 因此,軟弱之人,要修的是能斷金剛。 而心冷之人,要修的是菩薩低眉。 因此,善動者一定要靜,過靜者一定要動。 這才是針對適合自己,針對不同性情的法門修行。 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性,才能救自己的命,改自己的運。 《病由心滅》這本書里也講過,人的疾病的根源在于這顆心。 心若平靜的人,心如止水的人肯定沒有疾病,所有得病的人,一定是心火很旺,很急,很擔心。 身體不舒服的原因就是,火往上竄,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人一生氣,氣往下走變成了寒。 而鏈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中間部分,中焦,是重中之重,也就是是脾。 凡是身上的問題,離不開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這五個因素。 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身體的問題,首先一定要關心的是他的吃飯、睡覺、通便。 吃不好飯,一定是脾弱消化不足,睡不好覺,是肝膽郁結,大、小便問題,是肺與心的問題,心與小腸相表里,肺與大腸相表里。 我們可以去對照身體的每個位置,就能推斷出身體的健康情況,也能防患于未然。 我們的色身,從一開始都是健康的,不健康的色身,都是因為業力的緣故受到影響。 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心。 如果我們能夠提升陽氣,特別是心上的陽氣,那么身體自然能夠健康起來,疾病自然能夠消除。 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人體的真元之氣,人體的真元之氣就能夠來往,來往就是升降出入,氣機的正常運行,也就是下入丹田,上出頭腦,這樣就不會感染邪氣了。 雜念越多的人,病越多,你的身體本來是清靜無染的。 懂得了這個秘密,就不要再要了,全丟出去,排出去,恢復你的本來面目。 如果,在你最最痛苦的時候,身體出現了問題,可能連誦經的力量就沒有了,那你就提起觀世音圣號,在心里默默的去念! 這就是補陽增陽的秘訣! 心能安定,心能醒覺,心能靈敏,心能空寂,方覺百毒不侵。 一切的問題當做消除業力去想,否則你的痛苦會在意念當中自我放大。 只要你提起圣號,就會把氣安穩下來,讓自己的身體安靜下來,那個痛苦會慢慢的化解,不再干擾你。 人體的一切病,是氣血水平越來越下降了。 把身體放松,用意向下沉,沉到地心以下去。 身體先調和了,百脈皆通了,自然可以得定,身心都放下,就沒有障礙了。 誦經打坐的目的就是,讓你的心火不要上浮,讓你的下丹田熱起來。 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交合,則腎水化為真炁,身體越來越好。 否則風一動,“火大”就開始了,火大一開始,四大就不協調了,就沒辦法入定了。 人用心一處,能量就會往那個地方走,現代人用腦有余,用腿不足。 調心,通過止觀的方法,病會連根拔起。 內在唯有深度的靜,才能實現真正的排毒,恢復靈性。 人一定要自己去調節自己,一定要找自己的性,改自己的因,讓身成為琉璃凈瓶,妄念盡消,氣血充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