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侯石代,男,甘肅天水人,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于《秦州微刊》《天水文學》《齊魯文學》《東方散文》。 ![]() 西關古城的玉蘭花【原創】 春日有信,花開有期。三月的花,輪番上場,一場又一場,花開花落,花開成景,雨落成詩,讓清冷的天地,一下子變得熱鬧華麗起來,隨手攬一縷清風,便是花事的味道。 遠至山林,近到門庭。攬盡春光,有桃花紅,梨花白,金黃燦爛的迎春花,嫩綠柔軟的柳絲條,梅花的艷麗奪目,杏花的文靜與靈秀。杏花開滿杏樹坪祖塋的時候,把思念埋藏在心底。撿一瓣古城的杏花,升起一縷溫潤質樸的精神明月,寄托深藏在內心深處遙遙相望的鄉愁。 西關古城自由路的白玉蘭繁華枝滿,晶瑩如玉,枝頭上散發著清麗與幽香,爛漫迷人,春光醉人,一時間成為了當地人們觀光賞花的打卡之地,看花賞景,休閑娛樂,品嘗地方美食,從中感受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古城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就蘊藏在這條古老而質樸的小巷里。 走進西關古城育生巷,晚清名士張世英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西關里人,張世英(1844一1916),秦州育生巷人,光緒二年(1876年)舉孝廉,光緒六年考取進士,點翰林授庶吉士,光緒九年先后赴山東,陜西主政一府,兩州,十一縣,民國初年任甘肅軍政府總務長,甘肅省稅務廳廳長。 先生從政三十多年,以“勤政務實,清弊恤民,廉潔自律,明察公斷,修葺文廟,慎重祀典,彰孝賢,厲風俗,興辦教育,載星興息,民稱清官。”而聞名于世。一生以教育為重,創辦學校一千一百多所,開西北新式教育之端,辦學成就震驚朝野,蔣介石評價為“中國不可多得的,杰出的民族教育家,是中國創辦教育的先鋒。”蔡元培先生稱贊其為“全國興辦教育的楷模。”人們都親切的稱先生為“張育老”。爺爺的舅舅,我的舅太爺徐思庵先生曾在張育老創辦的亦渭學校當過校長。我雖沒有見過他老人家,但他給先祖書寫的壽聯壽匾至今尚存。 西關古城有個織錦臺,一代才女蘇蕙以其超人的智慧在八寸見方的手帕上創造了文學史上,刺繡史上,工藝史上的奇跡,唐朝有人來過西關古城,在織錦臺詩仙和詩圣兩位盛唐時期的文學巨匠都寫詩盛贊蘇若蘭,一代女皇武則天還把回文詩命名為璇璣圖。 座落在西關古城的伏羲廟,是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圣地。 走出公園,沿著步行街夾雜在人流中一路向西,跨過天橋,穿越中心廣場,從秦風在茲的街門漫步于自由路古街。一棵棵玉蘭花晶瑩剔透,花影搖曳,沿街的美食令人心動,折射出了春光與人文的詩意微光,潑灑出了千年不絕的文化和美食鄉愁。 春暖三月三,好事接二連三。“跟著藝術游甘肅”西北戲曲薈萃盛宴剛剛落下了帷幕,古巷的玉蘭花街促使人去赴一場盛大的花事盛宴。 古城厚重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不出西關古城,西關古城的這塊沃土滋養著古巷的繁華與盛世。生長在自由路的玉蘭花就象西關古城的瓜士林一樣,質樸自然,普通可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