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了年紀,走路都不穩(wěn)、站一會兒就腿麻,吃得也少、睡得也差,整天就是“累、困、乏”。可真要動一動,去走走路、出出汗,又嫌麻煩嫌累。 這些問題根源——氣血堵了,毒排不出去! 為什么很多人上了年紀,身體越來越沉?因為肝、脾、腎三臟功能弱了,代謝慢了,氣血運行不暢了,毒素積在體內(nèi)出不去。 ![]()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這些毒不是西醫(yī)講的細菌病毒,而是濕毒、寒毒、血瘀、氣滯、痰飲等體內(nèi)的“邪”。這些邪留久了,就會堵經(jīng)絡、困氣血,讓人越來越?jīng)]精神。 很多人明明飲食清淡、也沒暴飲暴食,但臉色還是發(fā)黃、舌苔厚膩,尤其一到換季就犯困、渾身發(fā)沉,這都是經(jīng)絡堵、氣血瘀、排毒不暢的表現(xiàn)。 足三里,這個穴位在小腿上,膝蓋下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的地方。常揉這個地方,不光健脾胃、助消化,還能讓全身氣血活起來,濕氣、寒氣也能慢慢排出去。 中醫(yī)講,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大穴,這條經(jīng)絡走全身,是氣血的“高速公路”。經(jīng)常按一按足三里,脾胃運化強了,氣血充足,毒素自然排出去。 很多人不在意這個動作,其實這小動作作用可大著呢。因為人的會陰部是六條經(jīng)絡的交會點,分別是:任脈、督脈、沖脈、肝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 這些可都是管著咱身體“根基”的經(jīng)絡,跟生殖、泌尿、排泄、免疫、內(nèi)分泌統(tǒng)統(tǒng)相關(guān)。 ![]() 每天有意識地做提肛動作,能起到以下幾個作用: 通任督,升陽氣 活血脈,去寒濕 固精氣,強腎陽 利二便,排毒素 特別是久坐不動的人,氣血最容易瘀滯在下焦(盆腔、小腹、腿部),一提肛,等于是用力把這一帶的“死水”攪活了。 特別提醒:3類人做了效果更明顯 久坐族:辦公室坐一天,容易氣滯血瘀,提肛最適合; 寒濕重的人:總覺得濕氣重、手腳冰冷、面色暗沉; 中老年人群:陽氣漸衰,代謝變慢,經(jīng)絡不通,最該做。 中老年人的養(yǎng)生,不是靠補藥補出來的,而是靠把身體的通道打通了,靠自己“動”出來的。 別小瞧這個小動作,坐著就能做,不累、不出汗,也不用花錢。貴在兩個字:“堅持”。 ![]() |
|
來自: 新用戶0923oTsF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