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呀,這都是因為忽略了脾所導致的,補腎的前提一定要先補脾。 正確補脾三步走 第一步,先除痰濕 脾虛之后,運化功能減弱,過多的水液堆積在體內,就會濕氣很重,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痰濕。 脾虛痰濕重的人一般會比較肥胖,脂肪大多堆積在腹部,經常腹脹、大便不成形。 整個人的精神疲憊,晚上打呼嚕很響,面部和頭部易出油等。 這時我們可以參考用枳術湯。此方由枳實和白術組成,是醫家常用于調理脾虛痰濕重的名方,有行氣消痞,健脾利水的作用。 第二步,再疏肝 痰濕除了之后就要疏肝了。 在中醫看來,肝氣不舒的情況下,就會容易傷害到脾胃。例如經常的壓力大,容易焦慮抑郁等。 此時建議參考逍遙丸。有疏肝健脾、養經調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肝郁脾虛所致的郁悶不舒,胸脅脹滿,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等。 最后一步,補脾 痰濕除干凈了,肝郁也舒暢了,最后再去補脾就容易多了。 如果你是脾氣虛,平時有腹痛、腹脹、噯氣、反酸、燒心、腹瀉、便秘的情況。 就可以參考用四君子湯,它為補氣劑,適用于脾胃氣虛證,由人參、白術、茯苓和炙甘草組成,以補補脾胃之氣,健運化職能,且滲利濕濁。 最后要提醒大家: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藥,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