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職場(工作)還是生活中,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事”,態度和能力哪個重要呢?很多人說能力重要。但為什么小到一個組織機構的管理者,大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在管理(或統治)過程中,對下級的提拔、培養、識人、用人等方面,都更看重態度?(體制內叫“態度端正”、“政治站位”正確)。 因為,只有融合了正確態度和“站位”的能力才是“真能力”。沒有“端正”態度、沒有“站位”正確的能力,往往就會被一票否決掉。為何會被一票否決掉?因為,如果態度不“端正”、“站位”不正確,能力越大,破壞力越大,這樣誰敢委以重任? 那為何只有融合了正確態度的能力才是“真能力”呢?這是因為,態度不僅僅是態度,正確的好態度,也是一種能力。保持好態度,“態度端正”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很強的底層能力。沒有正確的好態度,那就是一種能力欠缺。能力上有欠缺,說明能力不足。能力不足,當然不會被提拔、培養了。大道至簡,道理就是這么簡單樸素。所以,想要發展,先端正態度。 講到這里,有人會說:不對啊,不是能力是基礎嗎?這句話講得很“可愛”。雖然能力是底層支撐,但能力的展示及發揮,需要諸多條件,甚至還需要運氣(真的需要運氣)。而態度則不然,往往更外在,更直接,更容易被看到。 對于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能力是相差不大的。在能力相差無幾時,態度往往就是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除非天賦異稟,或對一個組織機構(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你有極其重要,且無可替代的價值,否則,態度差(不端正)基本上可以否決一切。都被否決了,你的所謂能力還有什么“能”和“力”呢(除非你是天賦異稟,能“另扯大旗”或“改朝換代”)。 我講這些,并不是否定能力的重要性,而是說要同時重視態度。能力和態度如人的兩條腿走路,少了一條腿,怎能走得快,走得遠呢。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