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鋰(Li?O)和石墨(垂直于層方向,即 ⊥c軸)都是典型的抗磁材料,但它們的抗磁性強度存在顯著差異。以下是具體對比: 1. 抗磁性強度對比 材料 磁化率(χ, 10?? emu/mol) 抗磁性來源 氧化鋰(Li?O) ≈ ?30 O2?的閉殼層電子(2s22p?)主導 石墨(⊥c軸) ≈ ?22 π電子的朗道抗磁性(Landau diamagnetism) 氧化鋰的抗磁性比石墨強約36%(即 (30?22)/22×100%)。 兩者的抗磁性均遠強于常見抗磁體(如H?O,χ ≈ ?13 × 10?? emu/mol)。 2. 物理機制差異 氧化鋰: 抗磁性完全來自離子實(Li?和O2?)的閉殼層電子,屬于局域電子抗磁性。 O2?的電子云較大(2p?軌道),對外磁場的屏蔽效應更強,因此抗磁性更顯著。 石墨(⊥c軸): 抗磁性主要源于離域π電子在垂直磁場下的環形電流(朗道抗磁性),屬于傳導電子抗磁性。 由于石墨層間電子流動性較弱,其抗磁性強度略低于氧化鋰。 3. 實驗測量注意事項 氧化鋰: 純凈Li?O的磁化率與理論值吻合較好,但若含順磁雜質(如過渡金屬離子),需通過提純或扣除背景信號。 石墨: 需嚴格定向測量(⊥c軸方向),若多晶樣品存在取向混亂,測得的抗磁性會因各向異性而降低。 4. 應用場景差異 氧化鋰: 作為絕緣體,其抗磁性主要用于基礎研究(如磁屏蔽參考材料)。 石墨: 抗磁性的各向異性可用于磁懸浮實驗(如熱解石墨在強磁場中的懸浮現象)。 結論 氧化鋰的抗磁性顯著強于石墨(⊥c軸方向),兩者差異主要源于電子結構的局域性與離域性。若需高抗磁性能的固態材料,Li?O是更優選擇;若需各向異性或導電抗磁體,則石墨更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