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秦文學 ![]() ![]() ![]() ![]() ![]() ![]() 在文學初心里愛好文學 ![]() 文/守望 ![]() ![]() 如果說文字是人類智慧的濃縮,那么文學創作就是文字智慧的濃縮。成長歷程中,每個人都有一個時分、一個階段或一段旅程在接觸文字智慧的過程中,偶遇文學的魅力,或許是因為不經意間的翻閱,也或許是因為別人口中的一句觸動靈魂的經典語句,這種初遇文學的時分因人而異,初心各不相同。 與文學相遇不一定會喜歡文學,但喜歡文學一定是深刻的相遇。像李金虎老師所講,他讀《平凡的世界》十遍有余,這一定是深刻的相遇,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意深陷其中。還有就是魚鴻老師,她對文學的熱愛來源于對美的表達,想通過文字的魅力描繪偶遇“仙鵝湖”之美,想把這種自然的美傳播宣揚出去。還有幾位事業有成的前輩,他們在文學中回歸生活的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活,以生活之愛贊揚生命之美。還有那些不同職場上默默堅守的勞動者,他們在文學愛好的堅守中找到了另外一個自己,那里有自由的心。與文學創作者相比,很多人只是愛好者和摸索文學之路的探索者,初心可貴,愛由心生。 真正的文學創作是孤獨的靈魂之舞。 文學創作也像科技創新、發明創造一樣需要耐心、堅守,探索和總結,是一場孤勇之旅。《三秦文學》創刊十年研討交流選在賈平凹藝術館進行,我很想把路遙先生說給來病榻前探望他的賈平凹先生那句話說給大家聽,但想想,我們更多是愛好者,這種文學狂歡者的心境和孤獨是大家無法理解的。危在旦夕的路遙對賈平凹說“日他媽的文學……你要引以為戒……”陳忠實先生也曾在交流座談會上暗暗一句“你懂個錘子”,魯迅先生的“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棵也是棗樹”,海子的臥軌離去…… ![]() 喜歡文學,在于文學的煙火之氣,也在于文學的藝術手法。平淡而重復的生活里,老舍先生把生活的煙火味寫的很細膩溫暖,《濟南的冬天》里嚴冬如春,朱自清先生的樸素親情在筆下如沐春光,《背影》里大愛不言。面對社會生活的酸甜苦辣,施耐庵在寫《水滸傳》,以江湖豪情抒發暢意人生,羅貫中在寫《西游記》,以天地人神描繪世間道場。詩詞歌賦的世界里,盡是人間冷暖和筆者胸懷,《臨江仙》中的煮酒論英雄盡付笑談中,氣勢之恢宏無出其右,《將進酒》中與爾同消萬古愁的暢意人生,自在灑脫無人可及。由次,去細品文學,文學之美在于靈魂之舞,是在珍惜生命中暢意人生,是作者跳出生命之旅揭示生活本質、謳歌生命之美的靈魂傾訴,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極致體現。 文學之樹長青,在于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的不斷創新,更在于文學內容的多元化、生活化、個性化。每一篇文章的背后一定有一個獨特的靈魂,要么是生活的極致熱愛者,要么是心靈世界的獨守者。歌以詠志、文以抒懷。在表達個性的大眾化手法中,文學表現形式上靈活多變,有情景聯想化的詩歌,有情懷生活化的散文,還有生活故事化的小說,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懸疑科幻、仙俠玄幻也在撲面而來,但放在歷史長河看,詩詞歌賦的魅力依舊經久不衰,散文小說的精妙持續發酵,傳統文學在快餐消費時代正在以新型傳播表達方式扎根發芽。《三秦文學》微刊就是極具代表的一種傳播形式,這里不乏大家的精美之作,也廣泛承載文學之友的溫馨佳篇。蒙甲興老師的生活氣息詩歌,簡短明了之余幾份耐人尋味,文學情懷隔著濃郁生活佳篇熱情洋溢。羅旭初老師的散文柔美似詩,柴米油鹽的生活里還有詩和遠方。袁勝民、郝紅梅老師的寫作熱情很高,透過他們的作品就能感知他們多么熱愛生活,每一篇散文里都充滿生命力和真善美。魚鴻老師的散文詩歌里既有生活的清新自然,也有仙女眺望的出脫,秀麗脫俗的風格沁人心脾。還有那位“80”后文友,名字未能請教,但那股子勁頭和對生活的純真之情著實感染了我。 ![]() 寫作是干凈的,創作更是虔誠的。但在時代洪流的浪濤里,如何讓傳統文學的魅力芬芳四溢,既是寫作者的初心堅守,也是傳播者的責任使命。與邊士剛教授緊鄰而坐,作為微刊的總顧問,很早就學習關注他,初次相遇,難以想象是年近七旬的大學教授、叱咤風云的金融大咖、初心不改的科班子弟。言行舉止溫文爾雅,策劃方向定位精準,晚宴上的詩朗誦感染著每一位在座者,呈現出專業素養和生命張力。閑暇之余,在和董老師、呂老師的間隙交流中,深感長者的謙遜和溫和,但各自在寫作上的情懷卻青春四溢,像正在文學殿堂里逐浪的青春少年。董老師提到的人工智能對寫作挑戰和機遇課題,聽著各位老師的分享見解,似乎感覺文學春天又將來到,這種挑戰激發著文學愛好者的責任和堅守,這樣的機遇讓更多的人關注個性化創作。余阿記老師對文學的愛那么真實,直擊寫作本質,在生活的煙霧繚繞中保留、堅持和激發自己的個性,以生活的真性情保留提升文學的真善美品質。李木子老師私下說,堅持自己愛好文學不容易,堅持把大眾文學平臺不求回報的做十年更不容易,《三秦文學》微刊十年收錄文章作品近2萬篇幅,前后編輯進出如流水,我雖有幸參與了最初的創建,但沒有傾心一路的發展,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文學情懷點燃了它,是一群像珊瑚、巧莉、鼎文老師一樣的無私熱忱壯大了它,是像焦辰龍、白忠德、束寶榮等一樣的文學先鋒指引了它,十年不是一個偶然,十年是文學的十年,是大眾的十年。 木南老師樸實的鄉音至今縈繞耳旁,他是傳播弘揚傳統文學的堅守者,在三秦文化的熏陶中,西北人的至誠至真表現的淋漓盡致,用情懷和行動鼓勵《三秦文學》繼續向前,每一位在場的人都深有感觸。你看,匯聚起來就是文學之路,熱愛、堅守、傳播、引路,每一處微弱的光都傳遞了溫暖的情,每一份單薄的力都匯聚成涓涓細流奔赴大海,十年之約是紀念更是新征程再出發,這是來自美國、北京、天津、寧夏、甘肅、山東、深圳、云南……乃至平臺后無數寫作者的初心和堅守。 愛好文學,從小人書的世界里開始,在金庸武俠的跌宕中沉迷,平凡世界里充滿平凡日子,柴米油鹽中難免酸甜苦辣。初讀《紅樓夢》一團鶯歌燕舞、分不清金陵十二釵,再讀時被“滿紙荒唐言”的開篇詩句所折服,“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些穿透時空的詩句經久不衰。初讀《狂人日記》,像似白話文里的白話文,再讀時阿Q精神細節處讓人忍俊不禁,之后心中又無比凄涼。傳統經典文學能夠穿越時代而經久不衰,作者寫人寫事的深層是刻畫還原社會本質,給讀者以深思和清醒。由此深思,文學既是個人的狂歡,也是大眾的藥引,是有社會穿透力的藝術瑰寶。 ![]() 末了,愛文學也要敬畏文學。在愛的路上去探索了文學創作之路,再去品味路遙的“日他媽的文學”,再去品味陳忠實的“你懂個錘子”,就能理解什么是孤獨者的狂歡、是人性骨子里的吶喊,這是以最純粹的語言直擊文學靈魂的傾訴。最后,愿大家在文學初心里堅守寫作的方向,也許有一天,這樣粗獷的語言也是你的純粹。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作者簡介 ![]() 成航:筆名:守望,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人,1979年9月出生,漢族,畢業于西安工程大學,畢業后參軍入伍,文學愛好者。![]() 往期回顧 ![]() 原創作品授權發布 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詩詞群群主:珊瑚在網,微信:bajishanhu ![]() 文學總顧問:鵬 鳴 平臺總顧問:邊士剛 法律顧問:李木子 顧問:白忠德、鄧漢章、羅旭初、束寶榮、史 波、孫德科 策劃:李書忠 宣傳推廣:鼎 文、王寶群、孫傳志、袁勝民 平臺主播:夢鎖清秋、英子、王迎旭、慧 質、曉 鋒 總編:魚兒姐姐、徐萱波 主編:謝亞紅、初陽、譚文群 編委:劉旭平、唐桂英、吳遠紅、張曉強、劉馬陵、夢而詩、喝 茶、南友鋒、馬永清、張興軍、吳風平、張巧莉 、秦嶺人家、秋日私語、徵 蔚、黨月琴、劉軍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