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作娘與小情兒的第 295 篇文章 作(zuō)娘與小情兒 一個非典型全職媽媽與小情兒相愛相殺的手記 在重慶這個西南一隅,號稱山水之城,號稱霧都,號稱沒有春天的城市,能在春天看到蒙古國吹過來的沙塵,俺這輩子也算是值了 我很少關注天氣預報,沙塵最嚴重的那天,我是午后才發現重慶天氣的異常的,因為發現曬在陽臺的衣服上全是沙塵,再抬頭一看,嚯,這情景我熟悉啊,二十年前的北京的春天這似乎是常態啊,烈日被渾濁的沙粒吞噬,變成一團模糊的光暈,空氣里都是土味,整個世界似乎都籠罩在一種“黃色濾鏡”里,既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遂趕緊關起所有窗子。 ![]() ![]() 隔著滿是黃泥點的窗子,樓下學校的操場上,還有一群無所畏懼的中學生們在風沙中熱火朝天地打著籃球 ![]() 記憶一下回到25年前的北京,相仿的年紀,同樣的不知死活在風沙中穿梭 網絡信息不像現在發達,像大風刮碎玻璃這等事,也是第二天看報紙才知道,還有就是有北京當地的同學跟我們說的,他家鄰居誰誰家的窗子關著都被刮下來了啥啥的,大半夜的那風叫得有多厲害。聽得一群初到北京大多來自長江以南的女同學一愣一愣的,我雖然來自東北,但在俺們那噶也沒見過這么大的風啊,可能冬天的西北風也不比這差,但沒見過這么埋汰的裹著沙子的大風啊 我清楚的記得一個周末,天氣預報說有沙塵暴了,但那會誰怕這個啊,啥也不能阻擋女生的愛美之心,同寢室的幾個女生相約去逛街買衣服,聽北京當地的同學說,西單是北京孩子愛逛的,還有動批(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這些地方賣的衣服都是潮流風向標,我們權衡一下距離,還是西單近一些,也熟一些,因為挨著天安門嘛 于是一幫人浩浩蕩蕩往西單去,清楚地記得下午回學校時,風越刮越大裹挾著沙粒不光睜不開眼,頂風走路都費勁,一張嘴就滿嘴沙子。于是我們就奢侈一把坐地鐵回的學校 回到學校,幾個寢室的姐妹們擠在公共衛生間,對你們沒聽錯,我們那會就是八人間的寢室,沒有獨立衛生間,一層樓一個衛生間,洗漱和拉屎在一個地方 我們分享著今天各自的戰利品以及見聞,還有就是今天的大風,大家都覺得今天終于看到胖的好處了 我們逗她說,那是因為她頭發少,結果我們這些頭發多的,也是一插一盆黃泥湯,我們由起初的驚訝,到后來的嘻嘻哈哈,互相給對方洗頭,因為感覺這樣能洗干凈點,不過那段時間總感覺,剛洗完,只要第二天出去,回來總是有小沙粒在頭發里,甚至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我頭發里長了什么小生物 那個時候我們還正年輕,天不怕地不怕,后來有了自己的孩子,才開始真正關注環境問題,好在政府也一直在為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一直努力著,終于在08年奧運前迎來了奧運藍,也很少聽到沙塵暴這個詞兒了,但PM10、PM2.5等專有名詞卻頻見報端,環境問題、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問題永遠是任重而道遠。 離開北京來到川渝地區已經整十年,本以為再不會遭遇滿頭沙粒,滿鼻土味以及粉塵過敏和北京咳,結果這大漠北的風沙還是跨過秦嶺、越過長江吹到了巴山蜀水,跨越二十年又吹起我的記憶褶皺。 那些留在“黃色濾鏡”里的青蔥歲月,那些在困境中長出的堅韌,早已潛移默化融進血液里,印證著我們成長的足跡。我們懷念的永遠不是災難本身,而是風沙中淬煉出的剛毅的自己。 當浮塵回歸大地,春風再次拂面,愿每一粒塵埃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歸處,愿所有塵埃里的人兒也都能回歸自己的本源 ![]() ![]() ![]() ![]() ![]() ![]() 今晚的重慶月朗風清,我熟悉的那個大重慶又回來了,明天我要繼續出去嘚瑟了,春光短暫又爛漫,人們就得出去抓緊浪 作娘與小情兒 身高1米74,氣場8米16,可甜可咸,可攻可受, 懷有一顆少女心的斜杠中年文藝女壯年, 一個對一切新鮮事物保有好奇心的超級無敵大辣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