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什么?
龍應臺說:寫作,是使不被看見的東西被看見。
但如果讓我接觸到的學生們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大多認為:寫作就等于寫作文。
這是一個對寫作可怕的誤解。
這個想法會讓寫作天然地與作業、考試緊密聯系起來,寫作立刻變成了令人厭惡的事情。
為了做個區分,我總說,你說的寫作是學校里的考試寫作,我說的寫作是創意寫作。
創意寫作意味著,你可能需要確定你是以什么樣的視角展開寫作,你的作品的受眾—也就是讀者可能是誰,你想要用什么樣的體裁去表達,最后才會有你的主旨和立意的呈現。
在讀書會帶領中,我會從讀者閱讀的角度引導,也一定會從作者寫作的角度引導。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創意寫作表達。我特別想讓參與共讀的兒童、青少年或者成年人都能感受到E.B.懷特所說的“作家極其在意怎樣表達一件事情,而表達方式就是全部的差別所在”。
這樣的閱讀方式能夠把作家們的創意寫作表達方式遷移到日常寫作嗎?
并不容易。還是需要閱讀一些指導如何進行創意寫作的書籍。
在過去的時間里,我欣喜地發現了一些青少年,他們在學校寫作之外對寫作這種表達方式充滿熱愛,我覺得是時候把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梳理出來,也許某一本書就能成為火把,幫助他們在寫作的路上走得更遠。
這里面還有一些創意寫作的練習書,畢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不斷練習的。相信我,那些充滿創意的寫作練習材料某種程度上具有極佳的誘惑力。
讓我們從這本小說開始:
兩位因大風滯留島上的作家,與旅店老板家的小女兒一起探索她叔公留下的一個舊盒子。他們在一步步地推理過程中,逐漸發現寫作的要領。
這其實是一本敘事類型的非虛構讀物,很適合當做對創意寫作的啟蒙用書。
整本書從寫作的準備、信心的建立開始,到找到靈感,創作人物角色,打造故事情節,乃至寫作風格、敘述視角的選擇,到最后的修改,創作一個故事的幾乎所有內容都涉及到了。
讀一本小說,了解創作一個故事的全部流程,這本書可以實現。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How to be a Young Writer,可以直譯“如何成為一個年輕的作家或寫作者”。
作者克里斯托弗·埃奇是英國知名童書作家,四度入圍卡內基文學獎。他更重要的工作是與與牛津大學等機構合作,致力于對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資源的開發。他還有一本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寫作書是《給孩子的牛津寫作課》,與本書的風格接近,插圖是彩頁的,對小讀者有吸引力。
本書面向的讀者年齡更大一些,涉及到虛構寫作的更多方面,從創意開始到設計情節,如何進行構思,如何構建世界和制造沖突等幾乎所有內容。甚至還包括如何發表作品,創作戲劇、電視劇、電子游戲腳本等。
雖然每個內容都沒有過多深入,但勝在全面,而且引用了超多作家的創作心得和作品片段,彩色插圖比較多,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
這本書是人大出版社“創意寫作書系”中青少年系列中的一本,本書作者還有一本獲獎小說是《魔法灰姑娘》。
這是一位長期帶領青少年創意寫作的作家發自肺腑的作品,可以讀到滿滿的誠意。畢竟她也是歷時9年才讓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出版。
全書五個部分中第2和第4部分的內容涉及到創意寫作的具體策略,例如寫出正確的有用的細節、如何創造人物、敘事視角與風格、對話等。其余三個部分更多是在如何去除雜念心無旁騖地寫作、如何抓住靈感、在寫作小組中成長等角度展開闡述,總之,要想寫好,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寫!
譯者白鉛筆也是一位教授創意寫作的老師,但翻譯得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對引進的兒童文學作品不熟悉。
本書作者引用的很多兒童文學作品都有引進,但譯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翻譯書名,對讀者的參考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恰好提到的都是一些非常不錯的作品如《孿生姐妹》、《波馬的秘密》、《蘇菲的航海日記》等。
本書的英文書名:Seize the Story: A Handbook for Teens Who Like to Write,可以看得更清楚,這是一部寫給青少年的寫作指導書,在亞馬遜上顯示的適讀年齡是是7-12年級。
與上一本書相比,這本書給出了一個創作故事的全景圖。從人物、場景、聲音、對話到情節的發展、結構的設計,到最后的修改潤色都給出了作者的思考和建議。這對開始有心創作自己故事的青少年和想要進行寫作引導的老師、家長來說,都是很實用的工具書。
如何真正的開始創作?從哪里開始動筆?作者借用亞里士多德給戲劇家們的建議給出自己的看法:從人物陷入混亂和災難的時候開始講故事。這個建議非常實用。
關于作品的風格,作者用改寫作家作品的寫作風格的方式來進行對比,差別立刻顯現,對比果然是很好的學習方式。作者還會用一些青少年熟悉的作品如《哈利·波特》等來示例,讓這本書的可讀性大大增加。另外,每個章節的末尾都有“構建你的故事”的寫作練習值得寫一寫。
作者是寫作教練、自由寫作導師,這本書里的練習以13個冒險的形式呈現,每一個冒險都有定義的解碼、你的練習嘗試、不同作家給你的小紙條和他們的寫作示例,那些詞匯表也非常有用!
這是一本大開本的練習書,直接在上面寫的感覺會很不錯。內容很豐富,有突然想到的故事、創意實驗、迷你回憶錄、腦洞清單、認識你自己等這樣豐富的寫作角度,也會有作家的示例。
作者是創意寫作的研究者及實踐者,也是上面提到《寫作魔法書:讓故事飛起來》的譯者。這本書里有自由寫作,也有故事創作,最后一部分也有和學校寫作有交集的部分。
這套書共4冊,每一本都是打開思維、充滿創意角度的寫作游戲書。插圖和寫作內容的結合看起來很吸引人,小學中段就可以用,但很多創意青少年寫起來會更有感。
和上面這些手把手教寫作的書不同,如下這兩部作品的視野和角度會不同:
這本書是我非常喜歡的《諾福鎮的奇幻夏天》的作者,紐伯瑞金獎作家杰克·甘托斯的非虛構作品,是他分享數十年寫作經的寫作指導書。
讀這本書估計你也會像我一樣笑逐顏開。
作為一個沒有天賦的小朋友,如果走上作家之路?作家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給讀者展示了如何從尋找素材開始搭建結構最終完成作品的有趣過程。
整本書里各種自黑故事的爆料,但是笑聲中丟出一個又一個的寫作主題。對那些想要創作故事的青少年來說,是極好的獲得寫作動力和方法的作品。
安·拉莫特的文字強調的是你我都知道的寫作唯一大法:不管不顧,一定要寫下去。書名的意義就是提醒你寫作如何開啟如何繼續。
與《寫出我心》相比,這本書指導性更強。作者試圖從創作的基本角度比如角色、情節、對話等方面給出闡釋。她提供了一些看上去個人的經驗,比如“看清前方兩三英尺的范圍即可”。
還有更有用的部分是關于寫作的心境,如何面對自己的挫敗、又如何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甚至如何面對自己對同為作家朋友的嫉妒,關于拉莫特的個人故事也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讀庫出的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思路,你可以讓一本書成為你的寫作教練。集作者、譯者、編輯為一身的郝廣才用40堂課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思路。從思考的方式到語言的推敲,從故事結構到角色塑造、情節的重復與沖突,關于寫作的種種細節都在其中了。
郝廣才寫作的方式充滿吸引力,沒有條條框框的理論,用問題激起好奇,用示例展示想法,關鍵是示例都是中西結合,童話與名著交織,作家的用法信手拈來,既可以當做寫作方法的指導,也可以充實你的寫作材料庫。
本書作者是北大附中的高中創意寫作教師。在這本書里看到的所有習作、互評、寫作學習日志,都出自北大附中學生之手。這本書的寫作觀念和教學技巧,脫胎于美國高校創設于20世紀初的創意寫作學科。
國際學校的IB課程會用到國外創意寫作的授課方式,大多數高中是沒有辦法做到的。這本書里有作者4年的實踐,看到上課的方式和學生習作的水平,不由會感慨國內高中教育狀況的參差。
最令我驚艷是學生習作,有些小文章文筆老練,令人不敢相信是高中生所寫。這也側面反映了創意寫作課的作用。
另外,對IB中文感興趣的,可以閱讀錢佳楠的 《文學經典怎么讀-從IB中文到批判性閱讀》。
這本寫作書是作家葉開在上海平和中學(一所赫赫有名的IB名校)給19位初三的學生上了十堂寫作課的課堂實錄。
因為有每周一次的上課和互動,這十講的內容就比單純的講課或講座豐富了許多。葉開強調寫作是人生經驗的創造性表達,試圖從經驗寫作、虛構寫作和說理寫作幾個方向進行闡述。
想了解更多可以點擊鏈接:《寫作課》
極好的一本關于閱讀和寫作的書,極其適合初中生。
盡管它出版于1930年代,但里面談到的很多內容現在讀幾乎都不違和。
第一篇就從著名的那句“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開始,實在是貼合現如今可能很多成年人都仍舊有的困惑。
整本書以一群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故事開啟,書中成年人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對這幾位孩子的閱讀和寫作耳提面命給出有效的建議和引導。這樣的寫作手法讓一本講授閱讀和寫作方法的書與一群初中生的成長結合了起來,有教授,有討論,有運用,實在是生動了很多。
書中對寫作中情于意的運用,文章材料的觸發、國學的看法都很容易引起共鳴。這本書比兩位作者的另外一部《夏丏尊和葉圣陶的七十二堂寫作課》就有吸引力多了。
另外,王鼎均的作文系列,也是極好的值得幫助寫作的用書,是那種會培養文學的樂趣也能幫助學校寫作的用書。
三聯書店之前出版的是“作文四書”,包括《講理》、《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和《文學種子》,但已經不太好買,現在更容易看到的是青豆書坊出的“作文六書”。
我曾經買來當做禮物送給高中生但并未獲得反饋,估計這樣的作品還是需要群體共讀并且有寫作的練習,才能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