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學生趁我進班講課之前,用我的電腦搜索出學校網站上我的工作照,在他想把照片投到屏幕之前,被我制止了。我也注意到他并沒有在我進班之前將電腦投屏,是有意在等我到班看我的態度的。以我對學生的了解,他只是想調皮一下以表達與老師關系的親近,我沒有責怪他。而且我還為了緩和孩子的尷尬而開玩笑的說,那張照片不是我最好看的照片,有機會我找張好看的照片給他們看。 為了不讓學生在其他時候犯這種有失禮貌的邊界的錯誤,我也當即在班級表達出這樣的觀點:電腦作為老師的個人物品,除了我在課堂上投屏呈現的部分,其他內容均屬于個人隱私范圍,私自動老師的電腦是有失禮貌和分寸的,同時我列舉了其他超越邊界的行為。 我所在中學是一所重點高中,客觀地講,這里聚集了全市最好的學生,因為學生整體素質好,大部分孩子的家教也很好,大多數時候老師們會默認這些孩子是懂得禮節的,因而也缺少對孩子們禮節方面細節的教育。事實上,確實大部分學生都不需要這方面的教育。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和低年級都沒有接受過細致的禮儀教育。 越是對成績好的孩子,老師和家長越是容易忽視其他方面細節的培養,因為這些孩子觀察能力強,大部分會很自覺地學習到應有的行為規范,而且這些自尊心也強,基本都會為了防止被否定和批評而避免做失當行為。同時,老師們一是出于對“好”學生的喜愛,二是為了照顧他們的自尊心,通常不太會直接指出學生行為習慣方面的不當之處。 有些孩子在一些小事上缺少邊界感。這些問題,除卻一些孩子自身因素外,也反映出學校在一些教育的細節上還是缺少系統的基本禮儀的教育和指導,雖然這部分教養更多的應該是家庭的責任。 以下是我最近發現但也是礙于情面沒有跟學生指出的一些我認為的缺少邊界感的行為: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拿走老師的麥克使用;未經老師允許,直接到辦公室倒老師煮好的茶水;在老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坐在老師的辦公位上;在辦公室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在辦公室隨意走動;跟老師有過分撒嬌或親近;在老師休息的時間,包括午休或下班時間問問題;非不得已的情況下發長語音消息等。 我讓AI幫助列舉出的30條缺少邊界感的行為。家長可以結合自己的看法進行增刪,就是提醒不要忽略了這方面的教育,小事見人品。 以下是豆包AI列舉出的,供學生和家長參考,可以結合自己的看法增刪: 30條人群中常見的缺少邊界感的行為: 1. 未經允許擅自進入他人房間,不敲門也不打招呼。 2. 隨意翻閱他人的私人物品,如錢包、手機、日記等。 3. 過度詢問他人的私人生活細節,如收入、感情狀況、家庭矛盾等,且不顧及對方是否愿意回答。 4. 在他人明確表示忙碌或不想被打擾時,仍強行與之交談,占用對方時間。 5. 不請自來地參加他人的私人聚會或活動,事先也不詢問主人是否方便。 6. 擅自替他人做決定,例如幫別人拒絕邀請或答應別人的請求。 7. 對他人的穿著打扮、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過度評價和指責,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8. 在公共場合大聲討論他人的隱私或敏感話題,不考慮他人感受和周圍環境。 9. 頻繁地給他人打電話或發消息,即使對方沒有及時回復,也不斷催促。 10. 直接向他人借錢,不說明用途和還款計劃,也不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和意愿。 11. 不經過他人同意,就將他人的照片、視頻等資料隨意分享給他人或上傳到網絡。 12. 在他人工作或學習時,在旁邊大聲喧嘩或制造噪音,干擾他人。 13. 強行加入他人的對話,打斷別人說話,插入自己的觀點和話題。 14. 隨意使用他人的個人物品,如衣物、化妝品、書籍等,不提前征求意見。 15. 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來生活、做事,試圖改變他人的行為和想法。 16. 打聽他人的社交關系,尤其是與自己無關的人際關系細節,并四處傳播。 17. 在他人休息時,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拜訪或打擾,如在深夜或清晨打電話、敲門等。 18. 對他人的職業選擇、人生規劃等方面進行過多干涉和批評,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 19. 不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在與他人交談或相處時,距離過近,讓人感到不舒服。 20. 擅自修改他人的物品或設置,如調整他人的手機、電腦等設備的參數和設置。 21. 經常向他人抱怨自己的問題和煩惱,卻不考慮對方是否有時間和精力傾聽。 22. 隨意評價他人的朋友或家人,甚至在背后說壞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23. 要求他人時刻陪伴自己,一旦對方有其他事情要做,就表現出不滿或生氣。 24. 在他人有明確的個人安排時,強行邀請對方參加自己組織的活動,不顧及對方的計劃。 25. 對他人的興趣愛好表示不屑或貶低,認為自己的愛好才是有價值的。 26. 未經他人許可,在他人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留言、評論或發布內容。 27. 向他人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時,不考慮對方的情緒狀態,一味地發泄。 28. 看到他人在做某件事情時,不詢問就直接上手幫忙,可能打亂他人的節奏或計劃。 29. 隨意泄露他人告訴自己的秘密,沒有保守秘密的意識。 30. 在他人已經明確拒絕某項請求后,仍然反復勸說或請求,讓對方感到為難。 ![]() Deepseek的回答: 以下是30條人群中常見的缺少邊界感的行為,分類整理以便于理解: 身體與空間侵犯
隱私與物品越界
情感與關系過度介入
言語與社交越界
時間與數字邊界模糊
控制與干涉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