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曾深刻指出:“倘若你尚未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對手,便會將大把光陰耗費在抱怨他人、試圖改變他人之上。”對這句話領悟得越深入,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們就越能清晰地洞察到,內心的想法才是諸多困擾的源頭。 漫漫人生旅途里,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把煩惱的根源歸結于外界的人和事,卻忽視了真正限制我們的,是內心深處的執念與雜念。像發呆、擦地、專注工作或學習這些平淡日常的瞬間,其實是我們內心最為安寧、自在的時刻。但我們常常視而不見,原因就在于,這些時刻里我們沒有被各種念頭所紛擾,能夠全身心地沉浸在當下。一旦陷入對事物的區分、評判與選擇,煩惱就會緊緊跟隨。我們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或是沉浸在過去的回憶里,或是對末來充滿擔憂,內心被這些想法塞得滿滿當當,難以獲得真正的寧靜。我們常常以為, 快樂只會出現在特定的時刻,比如收獲贊美、達成目標的時候。然而,這些所謂的快樂轉瞬即逝,一旦環境改變,煩惱便會再次找上門來。 真正的修行,是學會察覺自己的念頭,不被它們牽著走。當煩惱產生時,我們要意識到,這是內心的雜念給我們設下的圈套,這時就需要及時轉移注意力,回到當下的生活中。洗菜、畫畫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都是我們可以用心感受每個瞬間的契機。不要執著于事情的好壞與對錯,讓內心慢慢恢復平靜。 在修行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清楚,自己才是最大的阻礙,內心的雜念如同困住我們的牢籠。只有沖破這個牢籠,放下對雜念的執著,才能在每一個當下,體會到安心、自在和解脫。這或許就是修行的真諦,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