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止痙散 ![]() 止痙散出自《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治療法》,由等量的全蝎、蜈蚣組成,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之功,主要用于風中經絡之痙厥或乙腦,癥見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者,以及頑固性頭痛、偏頭痛、關節痛等。 天麻止痙散是熊老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而創,是由止痙散加天麻、僵蠶組成,加強了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作用。臨床上熊老對該方的使用非常多,通常與其他方劑合方使用,多用于治療內外風留滯經絡所致的病證,如頭痛、眩暈、面肌痙攣、面癱、肢體抽搐、小兒抽動癥、中風等。 ![]() ①組成:天麻20g,僵蠶20g,全蝎(全蟲)5g,蜈蚣一條 ②方解: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通絡 僵蠶——化痰息風通絡 全蝎、蜈蚣——“蝎之主療,莫非風證”,息風定搐,通絡止痛 ③功效:搜風通絡,止痙止痛 ④主治:各種風邪入絡導致痙攣、抽搐。 ![]() ![]() 熊老病案舉隅 某某,女,49歲 【2025年3月14日就診】腦占位術后,反復頭痛,呈游走性疼痛,伴頭暈、頭癢,時耳鳴,無口苦發熱,手足抽筋,舌苔薄黃膩,脈弦。 病機:肝風內動,痰熱阻絡 選方:天麻止痙散加味 處方:天麻30g,僵蠶30g,全蟲5g,蜈蚣1只,蟬衣10g,刺蒺藜15g,川芎10g,白芷30g,黃芩10g,法夏10g,藁本15g,甘草6g,30劑。 按:“高巔之上,惟風可到。”風性主動,善行數變,易侵襲腦部,患者頭痛游走不定,伴頭暈、頭癢、脈弦,為內外風動,上擾清竅所致;風為百病之長,多兼夾他邪,四肢抽筋、舌苔黃膩,為肝風夾痰熱,阻滯經絡,筋脈失養所致;肝風夾痰上攻,故耳鳴。予天麻止痙散加味,搜風通絡,止痛止痙;加蟬蛻搜風止癢;刺蒺藜平肝祛風、清利頭目;加頭痛要藥川芎、白芷、藁本祛風通竅,行氣止痛;黃芩、半夏清熱化痰;甘草緩和藥性。共奏搜風通絡止痛,清熱化痰之功。 ![]() 小結 熊老認為“風動”常與痰、瘀、虛相關,故夾有痰者,可加半夏、石菖蒲、膽南星等豁痰開竅;夾瘀者,可加丹參、川芎、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陰虛血少者,多合補肝湯滋陰養血,柔肝息風;肝陽上亢者,多合天麻鉤藤飲平肝潛陽。 ![]() ![]() |
|
來自: 新用戶6492XJVX > 《口眼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