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開啟這場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培訓會,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學習的機會,更是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首先,我代表學校對各位老師的積極參與表示衷心的感謝!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這個未來。我們今天在這里探討AI與教育的融合,既是對當下教育熱點的回應,也是對未來教育發展的前瞻性思考。這幾年來,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先進學校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次培訓正是我們加速追趕、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 ![]() 作為基層學校,我們既要跟上國家政策步伐,更要從學校實際出發,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此次培訓旨在幫助大家了解AI發展趨勢,掌握AI應用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大家將AI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的思考和探索。 一、把握時代脈搏,迎接科技變革當我們站在教育與科技交融的時代路口,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經撲面而來。這股力量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重塑著教育的內涵與形態。從智能備課到個性化學習,從課堂互動到評價反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面對這樣的變革,我們既不能懷著敬畏之心而躊躇不前,也不能一味追逐技術而忽視教育的本質。 教育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重要領域,更不能在這場科技變革面前畏縮不前或置身事外。當前,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教育變革之間的關系,促進兩者融合發展、雙向賦能,匯聚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動力。智慧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技術',而是要在實踐中探索二者深度融合的新路徑。這就要求我們思考:人工智能如何與教育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如何讓AI真正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而非簡單的替代品?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以銳意改革的決心和豪情,主動擁抱新技術,主動適應新變革,主動探索新路徑,為教育教學改革注入新活力,為學校發展啟動新動力!從今天起,讓我們共同探索'從實踐來,到實踐去'的智慧教育之路,用實踐的智慧解鎖AI賦能教育的無限可能。 ![]() 二、重新定義教師素養,適應智能時代要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千百年來,教師始終是教育的核心要素,而今天,面對AI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應對教育變革新挑戰,不論是教育管理人員,還是一線教師,加快提升人工智能素養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都表明,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可以看作是數字素養在智能時代的升級與擴展,是在數字素養基礎上,對技術理解、復合思維、教學創造、倫理判斷、專業發展等能力的再次躍升。這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能力,而是一個相互作用、動態影響的能力體系,共同支撐著教師角色向新而變。這種素養不僅包括技術層面的認知,還包括思維層面的能力、情感層面的態度和價值層面的判斷。 從本質上講,我們追求的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是內外兼修的統一體,既要'懂技術',也要'懂教育',更要'懂人心'。'懂技術',意味著教師需要了解AI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方法,能夠選擇適合的工具輔助教學;'懂教育',意味著教師能夠基于教育規律和學科特點,設計有效的AI融合教學方案;'懂人心',則意味著教師能夠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成長規律,在技術應用中始終保持人文關懷。只有這三者有機統一,我們才能在智能時代真正發揮教師的價值和作用,讓AI成為教育的有力助手而非冰冷的替代品。 ![]() 三、構建支持體系,推動角色轉變要有效提升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僅靠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構建系統的支持體系,為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基于我校的實際情況和對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借鑒,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把握形勢挑戰之'新'。面對AI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必須加強思想引領,更新教育理念。具體而言,我們將組織系列講座和研討活動,讓教育者先受教育,幫助每一位教師認清AI時代教育變革的大趨勢。同時,我們也要引導教師堅守教育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辯證看待技術創新,強化價值判斷能力。技術再先進,也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 其次,強化質效倍增之'技'。理念更新后,還需要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我們將立足教學實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和工作坊,幫助教師深入研究學習平臺資源利用和AI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這些培訓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培訓,而是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需求,探索AI工具如何真正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提升。我們將邀請已經在AI融合教學方面取得成功的教師分享經驗,促進校內的經驗交流和互助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