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叔本華: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yagi1 2025-04-20 發布于山東
    圖片
     
    尼采活得很狂,說話更狂,喊著超人的口號,卻剎不住車地奔向地獄。
    他高呼“我是太陽”,還張狂地說“太陽是我胯下金燦燦的睪丸。”
    真是“好屌”。
    尼采找到“超人”后,就誰都不服,可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已經去世的叔本華,是他精神的導師,是他心中的“神”,那時候,他誰都不服,就服叔本華。
    初次在地攤上看見叔本華最重要的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時,尼采心中就聽見一種吶喊,“帶上這本書回家吧”。
    拿回家后,尼采被深深吸引,讀得廢寢忘食,恨不得一下子將整本書都塞進腦袋里。
    那時候,他每天六點起床讀書,一直讀到凌晨兩點,只為叔本華。
    讀著讀著,尼采覺得,這簡直就是為自己而寫。
    通過叔本華,他看到了自身可怕的真相,人生如此悲觀絕望,毫無意義,只是一團燃燒著的欲望,人被欲望驅使著去拼命。
    后來,為了服兵役,尼采走上戰場,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尼采沒有高呼上帝保佑,而是低呼“叔本華保佑”。
    很多年前,尼采從叔本華那里找到了靈魂的感動,很多年后,我們再讀叔本華,依然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恰如叔本華所言,人是一團燃燒著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滿足就痛苦,一旦滿足了就無聊。
    因此,大多數人總是在無盡的追逐之中,卻從來也不懂得真正享受人生。
    圖片

    01

    人生是變數,可是生在什么樣的家庭,是定數。
    所以,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只能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
    1788年,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富商之家,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家產頗豐。
    這樣的出身,為叔本華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他從小就不必為生存焦慮,不必為物質短缺而羞愧,家庭給他提供了錦衣玉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多年之后,叔本華也說:
    如果一個人最初就有豐厚的財產,能夠真正獨立自主地生活,就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條件,因為這樣一來,他就能擺脫人生的匱乏和辛勞,而從大眾的苦役之中解脫出來。
    他確實比較幸運,生來就不必經受物質之苦。
    然而,精神之痛苦,卻不是物質可以慰藉的,但并不是人人都有精神上的痛苦,只有那些優秀的心靈方能感受內心的痛苦。
    叔本華顯然是感受到精神的痛苦的,不然,他不會成為哲學家。
    叔本華沒有物質之苦,卻有很強烈的精神之苦,他甚至覺得,人生來就是一種錯誤,人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來了也沒用。
    就像他說的:
    “我的一生可視為一段無用之插頁,是對我長眠于'無’之極樂境界的干擾。”
    他還非常直接地說:
    “人的存在是一種錯誤,可以說今天很壞,一天比一天壞,直到最壞的事出現。”
    然而,即便人生是錯誤,也要將錯就錯地活下去。
    從叔本華還沒生下來,父親的工作就很忙,整天忙著賺錢,也沒時間陪著自己的孩子,將孩子丟給妻子,自己拼命賺錢,積累財富。
    叔本華的母親,還太年輕,帶孩子難免粗心,她要過自己的生活,不想將人生全都奉獻給孩子,多年后,叔本華回憶說:
    “和所有年輕的母親一樣,我只是一個新的玩偶而已。”
    這話可能不太公正,但母親對叔本華,確實也不夠關心,比起兒子,她更關心自己的生活。
    因此,年幼的叔本華,就像一個棄兒,爸爸不要,媽媽不愛,才六歲的時候,他就對人生深感絕望。
    生在一個商人之家,父母對他的期待,也是子承父業,讀商科,當學徒,做商人。
    他們按照自己期待的樣子去塑造叔本華,這又是人生的一大悲涼,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卻因為年幼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沒有選擇的權力,所有一切,都是別人替我們選好的。
    因此,成長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能夠有力量為自己負責,有力量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
    圖片

    02

    年幼的叔本華,接受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
    9歲的時候,他被送進學校,開始面對一個更大的世界。
    為了讓他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商人,父親讓他學習社交、跳舞,讓他和富人家的女孩交往。
    當一個商人,最重要的是會算賬,這是叔本華最重要的課程。
    然而,這些都不是叔本華喜歡的。
    他不想跳舞,也不想去取悅那些大家閨秀。
    比起學習如何經商,他更想學習文學和哲學。
    學習如何經商,只會讓他痛苦。
    一個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他不喜歡,父母卻逼著他喜歡,15歲的時候,為了讓叔本華去經商,父親給了叔本華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學習文科,學成之后當哲學家,家里的錢,一分都不會給他。
    第二個選擇,就是用金錢去腐蝕叔本華的靈魂。
    父親告訴他,如果他愿意經商,就可以給他一大筆錢,讓他漫游歐洲。
    但漫游回來,必須經商,必須去當學徒。
    十幾歲的少年,當然不想過窮日子,而且很長時間以來,他都很想漫游歐洲,最終,叔本華選了第二條路。
    這個選擇讓他羞愧不已,因為它意味著他背叛了自己的興趣,賣身為商。
    拿著錢,在歐洲漫游兩年,叔本華寫了很多日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在他面前鋪展開來。
    漫游之中,叔本華的精神得到了十足的滋養,他的所見所聞,為日后的哲學思考提供了大量素材。
    1804年,叔本華結束了歐洲漫游,按照約定成了一名小學徒。
    此時的叔本華,年僅17歲。
    在他漫游回來之后,年邁的父親,身體越來越差,第二年就去世了。
    父親去世后,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這筆遺產,足夠他一生衣食無憂。
    這對叔本華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因為他成了自己的主人,可以自己主宰自己了。
    父親的死,讓叔本華對母親感到失望,因為在父親重病在床的那些日子,母親依舊過著輕浮的生活,在社交場所愉快地享受。
    此后,叔本華開始厭惡女人和婚姻,他說:
    “我知道女人是什么。她們把婚姻當成為自己提供吃穿的補給站。”
    事實上,母親的做法,讓叔本華覺得,母親只是將父親當成一個工具,為她提供豐富的物質生活。
    十七八歲的少年,開始感到人性復雜,也開始看到人心淺薄,他甚至開始悲觀絕望,只覺人來到這個世界,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人人都渴望美好,可是這個世界,卻將太多的不美好,都展現在人們眼前。
    不僅如此,世界還要人從這不美好之中尋找美好,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圖片

    03

    叔本華的母親,是社交場所的名人,她結識了許多著名的文人,歌德就是其中之一。
    父親去世后,叔本華依舊做著學徒。
    但這份學徒生活,帶給他的只有痛苦。
    母親也發現了叔本華的痛苦,她鼓勵兒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必追隨父親的遺愿。
    可她是一個自私的人,活得很任性,也很自由,她不希望兒子來到自己身邊,她擔心他會影響自己的生活。
    在母親的鼓勵下,叔本華脫離學徒生活,重新學習文科。
    重新進入學校,叔本華已經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他的這些經歷,讓他成為一眾同學當中最特別的存在。
    做自己的叔本華,活得很放肆,他和一群貴族子弟混在一起,花錢大手大腳。
    母親當頭棒喝地告訴他,既然選擇了不去經商,要當一個哲學家,以后就注定賺不到很多錢,只能依靠手里那點遺產生活。
    如果大手大腳地花錢,以后肯定會窮困潦倒,怕是養活自己都困難。
    在學校,叔本華有些得意忘形,他寫詩諷刺學校老師,成了一眾老師的眼中釘,所有老師都不歡迎他。
    成了萬人煩之后,叔本華也覺得很沒趣,自覺地離開了。
    他想去投奔母親,但母親很直接地說:
    “你人不壞,也不是沒有思想和教養。我知道沒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你,盡管如此,你還是令人十分厭煩,讓人難以忍受。”
    一句話,你很煩,我不愿跟你住在一起。
    母親為叔本華單獨租了房間,這讓叔本華很受傷。
    幸好,此時的叔本華,內心已經變得強大,他喜歡思考,漸漸有了成為哲學家的趨勢。
    見兒子沉迷思考,母親抱怨叔本華總是沉迷“思考人間苦難。”
    正是這些思考,讓叔本華漸漸成了自己。
    1809年,叔本華21歲。
    他終于可以自由支配父親留給自己的錢了,這筆錢每年都給他帶來大量收益。
    也是21歲這一年,叔本華愛上了一個他求而不得的女人。
    他心灰意冷,決定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去哥廷根大學讀書,決心成為一個哲學家。
    他說:
    人生殊可悲,我決定以畢生思考它。
    他和朋友們一起旅游,朋友說去找女人,叔本華不愿,他說:
    “人生苦短,倏忽不定,不值得費這個力氣”。
    很多時候,人總是帶著傷痕生活,這些傷痕,雖然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但他也會影響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圖片

    04

    當你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叔本華決定思考人生。
    可是,怎么才能思考人生?
    你自己得先有思考的智慧,你不能人云亦云,你不能用別人的觀點填充自己的腦袋。
    為了能讓自己擁有思考的力量,叔本華決定去柏林大學深造,因為那里有大量哲學家,校長就是著名哲學家費希特。
    然而,去柏林大學聽了費希特的課,叔本華大失所望,他開啟諷刺模式,覺得費希特“簡直是胡扯”,是“瘋狂的囈語”。
    他嘲諷別人,也在思考自己,他的思考,越來越清晰,他的思想,越來越明顯,他寫:
    “人應當從自己的生活之中升華而出,應當認識到,一切過程和事件,喜悅和痛苦,都無法觸動他那優良的、內在的自我,一切不過是一場游戲而已。”
    外在的東西,都是表象,內在的思想,才比較真實。
    柏林發生戰亂,很多人都投入戰斗,叔本華捐了一筆錢,然后逃之夭夭,邊逃邊在頭腦里醞釀自己的博士論文。
    論文完成后,叔本華成了哲學博士。
    他本來為自己的論文感到驕傲,可是母親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覺得這玩意簡直一文不值,根本沒人感興趣。
    在論文里,叔本華說:
    “人們總是追尋自己沒有的遙遠的東西,而不是把握住自己所擁有的近在咫尺的東西;人們總是向外去尋求滿足,而不是回歸自我,在這里所有的謎團都可以解開。”
    他已經看到了人生的某些真相,從外得到的滿足,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
    人這一生,懂得自我滿足,遠比費盡心力滿足他人更加重要。
    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內在素質,而不在別處。
    盡管被母親貶得一文不值,但叔本華還是花錢出版了500本,最終幾乎都沒賣出去。
    一個人做自己,總會遇到很多困難,可是你只有迎難而上,才能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圖片

    05

    叔本華的母親,和大作家歌德,是朋友。
    但歌德一直對叔本華這個年輕人不冷不熱,直到叔本華將自己的博士論文拿給歌德看,歌德才對這位年輕人另眼相待。
    叔本華的觀點,與歌德的某些想法不謀而合,歌德真心接納叔本華做自己的追隨者。
    此時的歌德,是名動天下的大作家,而叔本華,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
    叔本華就這樣成了歌德的一個小跟班,那時候,歌德放著好好的文章不寫,竟然去研究色彩學,他們一起做實驗研究色彩。
    然而,叔本華不是一個甘愿追隨別人的人,除了他自己,他誰都不會追隨,因此,兩人很快就鬧翻了。
    要么孤獨做自己,要么庸俗跟隨別人。
    叔本華寧愿孤獨。
    此后,他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就連他的母親,也難以理解這樣奇怪的兒子,母子兩人的關系也不融洽。
    1814年,叔本華選擇離開母親,過更加孤獨的生活,他要選擇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生活,他說:
    “既然我可以選擇,那么我希望居住在一個自然風光優美、藝術氛圍濃厚,并能夠為我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料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必須要讓我獲得必要的安寧。”
    最終,他發現德累斯頓符合自己的居住要求。
    在德累斯頓,叔本華過上了一種孤獨的半隱居生活,他獨來獨往,一個人去劇院,一個人去酒館,跟一些無關緊要的人展開辯論,從不妥協,從不迎合。
    他一個朋友都沒有,對此,他解釋說:
    “沒有人配得上我的友誼。”
    在德累斯頓,叔本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創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年,作品終于創作完成,叔本華很驕傲地說,這是一部杰作,里面闡述了前無古人的體系。
    他寫信給出版商說:
    “我的這部作品是一個全新的哲學體系,毫無虛言。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人有過這樣的思想。”
    最終,書稿被出版商購買了,叔本華滿心歡喜,他覺得,自己必將一舉成名。
    可是,他太急切了,不斷寫信催促出版,甚至還出言不遜,讓出版商憤怒不已地說:
    “從您信中表現出來的粗魯和缺乏教養,讓人覺得您不是一位哲學家,而是一個車夫。”
    作品完成后,叔本華再次出去旅行,他春風得意,結識了不少迷人的女性,他大膽地求愛,可是全都被拒絕。
    又羞愧又憤怒的叔本華說:
    “只有男性的智慧為性沖動所蒙蔽時才會以佳人來稱呼那些矮身材、窄肩膀、寬胯骨、短腿的性別。”
    這話,也就是安慰自己。
    他和這個世界,終究格格不入。
    他不愿討好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不會對他另眼相待。
    圖片

    06

    不到三十歲,叔本華就已經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作品。
    他非常滿足,非常驕傲。
    可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后,門可羅雀,無人問津,總共只賣出去230本。
    叔本華心都涼了,只覺得人生充滿苦難。
    他說:
    “任何人生的歷史都是苦難的歷史”。
    然而,他是一個悲觀的樂觀者,他很快就自我安慰:
    “但愿我能驅除把一代螞蟥和青蛙視為同類的幻覺,那就太好了”。
    是的,人總要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給自己力量。
    為了宣傳自己的哲學,叔本華打算去學校當一個哲學教授,這樣,不僅可以賺錢養活自己,還能傳播自己的哲學。
    最終,他成了一名教授。
    當時,哲學界的教父是黑格爾,黑格爾就是哲學世界的王,粉絲眾多。
    最不幸的是,叔本華和黑格爾,在同一所學校教授哲學,叔本華年輕氣盛地宣布,他是專門來挑戰黑格爾的權威的。
    在他看來,黑格爾的哲學思想,都是荒謬的:
    其內容是傻瓜喜愛的最空洞無意義的詞語展示;他的表述……是最討厭的胡言亂語的廢話,使人想起瘋子的囈語。
    為了支持叔本華的工作,學校公開宣傳叔本華的講座:
    “哲學的整體:即世界與人的思想之精華的理論”。
    叔本華善于辯論,口才也很好,他講課充滿激情,遺憾的是,整個講座只吸引了5個學生,其他學生,都涌去黑格爾的課堂。
    這讓叔本華很受傷。
    他聽見黑格爾用一口難聽的、帶著濃重口音的聲音講課,他的心差點就碎了。
    挑戰失敗,在黑格爾面前,叔本華這位后來者,一敗涂地。
    長期努力,卻看不到效果,叔本華失望了。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那就不走了。
    他離開了學校,打算換一個地方發展,可是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見效果。
    自己的哲學沒人感興趣,叔本華決定,先去做一個翻譯家,成名之后再宣傳哲學,可是他翻譯的東西,根本找不到愿意出版的地方。
    他悲哀地說:
    世上的悲苦令我心碎。
    可是叔本華對自己的哲學思想,是自信的,他始終相信,他的哲學有一天會被人理解,那時候,人們就會發現他的偉大,這個時代的人發現不了他的哲學的偉大,實在是這個時代的損失。
    有些東西不被理解,不是因為這些東西不好,而是因為人們要等很久之后,才能看到這種東西的偉大。
    天才,總是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人們踩著他的腳步,要走出去很遠,才能真正理解他。
    圖片

    07

    事業充滿坎坷,叔本華的愛情,也充滿坎坷。
    二十來歲的時候,他愛上一個有夫之婦,結果可想而知。
    1821年,叔本華的桃花運再次來了,他喜歡上一個年輕的歌唱家,他們的感情長跑10年,卻也沒有一個結果。
    因為叔本華不想結婚,他覺得“結婚意味著盡量做使對方討厭之事。”他也討厭復雜的婚姻人際。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叔本華寧愿孤獨,也不愿去迎合什么。
    然而,到了1831年,叔本華四十多歲,他不想孤獨了,他想結婚了,他看到一個可以結婚的對象,他很殷勤,對著姑娘微笑,給姑娘送葡萄,可是姑娘討厭叔本華,寧愿將葡萄丟了,也不吃。
    叔本華被殘酷地拒絕了。
    他又覺得生命沒意義、沒價值了。
    他說:
    “生命本質上沒有任何價值,只是靠需要和幻覺保持運動。”
    此后,這個哲學家越過越孤獨,脾氣越來越暴躁,牢騷越來越多。
    他不愿搭理別人,也沒人搭理他。
    不愿和人打交道的叔本華,開始養寵物,他說:
    “一看到任何動物,我就開心。”
    他喜歡動物,勝于喜歡人類。
    他將狗狗當成親人,稱它們為狗先生。
    叔本華的生活,也很規律。
    早上3個小時寫作,一個小時吹長笛,然后一個人出去吃飯。吃飯時,誰也不搭理,拒絕任何人搭訕聊天。
    午飯后,去圖書館看報。
    下午,牽著狗出去散步。
    晚上,去劇院看戲,對任何打擾他看戲的行為,他都憤怒不已。
    他越來越孤獨,有時候兩個月也不出門,誰也不知道他在干嘛。
    他母親說:
    “一個人不能與世隔絕到這樣的地步。”
    慢慢的,他白天睡覺,還自己安慰自己說:
    頭腦越發達,思想越活躍,需要的睡眠越多。
    這話當然是自我安慰。
    可是,一個能與自己的孤獨共處的人,內心一定又某種豐富。
    叔本華說:
    智者,總是享受著自己的生命,享受著自己的閑暇時間。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總是害怕空閑,害怕空閑帶給自己的無聊,所以總是給自己找些低級趣味的游戲,給自己一點暫時的快感。
    懂得與自己相處,就不愿與這個世界虛與委蛇了。
    圖片

    08

    叔本華一直懷著一種希望,那就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會被人理解,會為他帶來名聲和地位。
    他一直在等著。
    1844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問世,依然銷量慘淡,不到300本。
    叔本華真的快謝了。
    但他堅信作品的價值,他說:
    “我不把現已完成的著作獻給我的同代人或同胞,而是獻給全人類,因為我確信它對人類不會沒有價值,盡管對它的承認將姍姍來遲,這是任何形式的善不可避免的命運。”
    叔本華已經老了,可是他還沒出名。
    他開始寫自己的人生感悟,作為對《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一些補充,拾遺補漏。
    寫完之后,單獨成冊,就是《人生的智慧》,叔本華將稿子交給出版商,心里卻沒有太大的希望。
    諷刺的是,這本書吸引了無數讀者,比叔本華的任何作品,都要更受歡迎。
    在書中,叔本華侃侃而談,像一個老人,講述他對生命的認識,他告訴人們,真正的幸福不能外求,只能向內去尋求。
    他還講述了自己的很多觀點,講述了自己對性愛的看法,對婚姻的看法,談了他對財富的理解。
    他還告誡人們:
    最愚蠢的事,就是用健康去換取財富。
    他教人們怎么活得更加幸福。
    可是對于人生,他一直是悲觀的。
    他說:
    人是一團燃燒的欲望,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痛苦,一旦得到了滿足,就無聊,人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關于人生追求,他說:
    除了以受苦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沒有什么目的可言。
    但是他卻建議人們,積極地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們應該按照符合自身個性的方向,力求使個性得到合適的發展,其他的則都應該避免。
    對于總是尋求外在滿足的人,他建議:
    對于我們的生活幸福來說,最重要,最關鍵的是我們的個性,這是因為個性在所有場合都起作用。
    他讓人回到自己:
    一個人自身所具有的東西越多,那么他對外部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他人對于他的意義也就越小。
    無心插柳柳成蔭,叔本華出名了。
    圖片

    09

    出名后,叔本華是很高興的。
    他一直求而不得的東西,此刻終于光顧了他。
    出名后,他過去的作品也重新得到關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得以問世。
    賣得比前兩版都好,叔本華夸張地說:
    “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可是這本書也確實吸引了一群讀者,他們像星星之火一樣,將慢慢燎原。
    年邁的叔本華,身體越來越差。
    他不怕死亡,不怕死后身體腐爛,卻怕自己的哲學不被理解,他說:
    “想到不久以后我的身體將為蟲豕吃光,我還能忍受;但是想到那些哲學教授們蠶食我的哲學,使我不寒而栗。”
    1860年9月,叔本華去世。
    直到死,他都覺得,人活著就是一種錯誤。
    如今,他終于結束了這個錯誤。
    叔本華死后多年,一個叫尼采的年輕人,在地攤上發現了叔本華,將叔本華當成自己的導師。
    他成了叔本華的追隨者,可是尼采比叔本華更加特立獨行,也更加悲劇。
    他最終喊著超人的口號,充滿激情地走向悲劇。
    在長達10年的瘋魔之后,撒手離世。
    時至今日,但凡了解哲學的人,都不會不知道叔本華。
    許多年過去了,這些偉大的靈魂,依舊孤獨前行,我們順著他們前行的軌跡,找到一些光,就照亮了我們人生的某些黑暗。
    圖片

    10

    人生本無意義。
    但正是因為人生沒有某個固定的意義,我們才能去賦予它意義,我們怎么活,怎么愛,就是我們賦予人生的意義。
    我們被丟到這個世界,就開始了生命最孤獨的旅程,從一片空白去學習,去成長,最終染上了這個世界的諸多庸俗和色彩。
    然而,生命終究是孤獨的。
    因為人生所有的路,都只能自己去走,沒有前世可以參考,沒有來生可以修正,怎么活,都是一輩子。
    但這一輩子,若能遵循自己的內在的渴望,將自己呼之欲出的本性活出來,就像一朵花綻放出來,至于會不會結果,已經不重要了。
    文|不有趣靈魂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 日韩在线视频线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精品|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夜色福利站WWW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偷炮少妇宾馆半推半就激情|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四虎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日夜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小嫩批日出水无码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国产萌白酱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 综合色一色综合久久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播放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