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川滇黔交界區域回族際通婚現狀調查研究

     閑野之家 2025-04-20 發布于天津

    藍字

    歷史上川滇黔交界區域苗、彝、回、漢等民族之間不通婚的情況在方志中有所記載,現當代的一些調查資料也反映出這一事實。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族際交往日益頻繁,當地各民族之間逐漸開始通婚,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族際通婚現象日益普遍,數量比例呈增長趨勢,通婚半徑也不斷擴大。當地苗族、彝族、回族的族際通婚對象以漢族為主,且存在著民族、地區、性別等差異。從“族內婚”到大規模的“族際婚”,民族政策、外部環境、文化趨同等客觀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民族心理這一主觀因素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川滇黔三省交界區域包含四川宜賓、瀘州、云南昭通、貴州畢節等比鄰區域。但當我們跳出現有的行政區劃,這里的地理特征、歷史特點、民族分布、交往孔道、經濟關系等基本上屬于連片同質化的區域,尤其三地的苗、彝、回、漢等世居民族在歷史上并未分割開來,他們各自文化相通、支系相連,實為一體。如今這片區域,各民族交錯雜居,呈大分散小聚居狀態,苗族、彝族、回族是當地的世居民族,也是目前該區域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歷史上該區域苗、彝、回、漢等民族之間不通婚的情況在方志中有記載,現當代的一些調查資料也反映出這一事實。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族際接觸、交往日益頻繁,各民族之間逐漸開始通婚,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族際通婚現象日益增多。我們于 2017 年 8 月到畢節市 N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以下簡稱 N 自治縣) 、G區、H 縣,昭通市 Y 區、W 縣、X 縣,宜賓市 L 縣,瀘州市 Y 縣等川滇黔交界區域進行了實地調研,以期了解川滇黔交界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程中苗、彝、回民族的族際通婚現狀,探究其族際通婚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并從族際通婚狀況中了解當地民族關系現狀。
    表 1 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的民族構成情況
    地區
    N自治縣
    Y區
    G區
    H縣
    X縣
    Y縣
    W縣
    L縣
    合計
    1263521
    909265
    1137383
    649357
    1621806
    721071
    441304
    427550
    漢族








    人口
    971292
    749202
    1027130
    511863
    1483266
    646421
    390836
    406172
    占總人口的比例
    76.87%
    82.40%
    90.31%
    78.83%
    91.46%
    89.65%
    88.56%
    95.00%
    少數民族








    人口
    292229
    160063
    110253
    137494
    138540
    74650
    50468
    21378
    占總人口的比例
    23.13%
    17.60%
    9.69%
    21.17%
    8.54%
    10.35%
    11.44%
    5.00%
    苗族








    人口
    65758
    8899
    39800
    40394
    37592
    58963
    46889
    19831
    占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
    22.50%
    5.56%
    36.10%
    29.38%
    27.13%
    78.99%
    92.91%
    92.76%
    占總人口的比例
    5.20%
    0.98%
    3.50%
    6.22%
    2.32%
    8.18%
    10.63%
    4.64%
    彝族








    人口
    108695
    26606
    42385
    85241
    92502
    13264
    2993
    -
    占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
    37.20%
    16.62%
    38.44%
    62.00%
    66.77%
    17.77%
    5.93%
    -
    占總人口的比例
    8.60%
    2.93%
    3.73%
    13.13%
    5.70%
    1.84%
    0.68%
    -
    回族








    人口
    101696
    121909
    719
    1513
    249
    705
    21
    -
    占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
    34.80%
    76.16%
    0.65%
    1.10%
    0.18%
    0.94%
    0.04%
    -
    占總人口的比例
    8.05%
    13.41%
    0.06%
    0.23%
    0.02%
    0.10%
    0.00%
    -
    其他民族








    人口
    16080
    2649
    27349
    10346
    8197
    1718
    565
    1547
    占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
    5.50%
    1.65%
    24.81%
    7.52%
    5.92%
    2.30%
    1.12%
    7.24%
    占總人口的比例
    1.27%
    0.29%
    2.40%
    1.59%
    0.51%
    0.24%
    0.13%
    0.36%

    表 1 反映了截止到 2016 年末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的民族構成情況,從中可以看出: N 自治縣、H 縣、Y 區的少數民族比例最高,分別占各縣區總人口的 23. 13% 、21. 17% 、17. 60% ; N自治縣少數民族以彝、回、苗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 37. 20% 、34. 80% 、22. 50% ; Y 區少數民族以回、彝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6. 16% 、16. 62% ; G 區少數民族以彝、苗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 38. 44% 、36. 10% ; H 縣少數民族以彝、苗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2. 00% 、29. 38% ; X 縣少數民族以彝、苗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 66. 77% 、27. 13% ; Y 縣少數民族以苗、彝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8. 99% 、17. 77% ; W 縣和 L 縣少數民族均以苗族為主,分別占各縣少數民族人口的 92. 91% 和92. 76% 。

    圖片

    二、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苗、彝、回族際通婚現狀

    圖片

    ( 一) 族際通婚的數量比例
    2014-2016 年,畢節市 N 自治縣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N 自治縣苗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92、118、194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
    登記數的 25. 14% 、23. 98% 、23. 26% ; 苗漢通婚比例 各 為 當 年 苗 族 族 際 婚 總 量 的 73. 91% 、77. 97% 、76. 80% 。彝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439、553、818 對,各占當年彝族婚姻登記數的53. 87% 、55. 13% 、56. 92% ;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彝族族際婚總量的 88. 84% 、87. 88% 、88. 51% ?;刈宓淖咫H婚分別為 122、134、219對,各占當年回族婚姻登記 數 的 17. 73% 、14. 42% 、15. 96% ; 回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回族族際婚總量的 80. 33% 、68. 66% 、76. 26% 。

    ②由此可見,N 自治縣彝族的族際婚比例最高,每年均達到了當年婚姻登記數的一半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其次是苗族的族際婚比例,三年均在 24% 左右; 回族的族際婚比例最低,每年都只有百分之十幾。苗、彝、回的族際婚數量均大幅增加,對象都以漢族為主,但相比之下,彝漢通婚數占彝族族際婚總量的比例最高,三年均在 87% 以上; 2015 年回漢通婚數占比最低,為當年回族族際婚總量的 68. 66% 。2014 - 2016 年,昭通市 Y 區苗、彝、回婚姻登記情況調查統計情況為: Y 區苗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68、68、60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登記數的 34. 69% 、28. 57% 、36. 81% ; 苗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苗族族際婚總量的 88. 24% 、89. 71% 、96. 67% 。彝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436、500、454對,各占當年彝族婚姻登記 數 的 81. 19% 、77. 88% 、79. 65% ;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彝族族際婚總量的 95. 41% 、97. 60% 、97. 36% 。回族族際婚分別為155、214、201 對,各占當年回族婚姻登記數的 8. 86% 、11. 36% 、10. 51% ; 回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回族族際婚總量的 85. 81% 、93. 46% 、94. 03% 。

    ③從中可以看出,Y 區彝族族際通婚比例較高,三年均占婚姻登記數的 80% 左右; 回族族際通婚比例較低,2014 年僅有 8. 86% ,2015 - 2016年也只占 10% 左右; 苗族族際通婚比例居中,在28% - 37% 之間。三個民族的族際婚都是與漢族通婚為主,其中彝漢通婚占彝族族際婚總量的比例連續三年高達 95% 以上。2014 - 2016 年,畢節市 G 區城區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G 區城區苗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57、73、57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登記數的 58. 76% 、62. 39% 、70. 37% ; 苗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苗族族際婚 總量的 91. 23% 、84. 93% 、84. 21% 。彝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204、227、234 對,各占當年彝族婚姻登記數的94. 88% 、96. 60% 、93. 60% ;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 彝 族 族 際 婚 總 量 的 92. 65% 、92. 95% 、91. 88% 。回族三年的婚姻登記數共 36 對,除了 2016 年有 1 對族內婚以外,其余 35 對均為族際婚,占比高達 97. 22% ; 族際婚中回漢通婚占85. 71% 。

    ④G 區少數民族以彝、苗為主,回族僅有 719名,占該區少數民族人口的 0. 65% ,城區回族人口更少,故回族婚姻登記總數較少,但其中族際婚占比非常高。除此之外,G 區城區彝族的族際通婚比例也很高,三年均達到 93% 以上; 苗族的族際通婚比例雖低于彝族,但三年都在 58%以 上,從 2014 年 的 58. 76% 到 2016 年 的70. 37% ,呈不斷上升趨勢。在苗、彝、回族的族際婚中,與漢族的通婚數量占各民族族際婚總量的比例都較高,最低的是 2016 年苗漢通婚比例,也達到了 84. 21% 。2014 - 2016 年,畢節市 H 縣城關鎮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H 縣城關鎮苗族婚姻登 記 總 數 共 21 對,其 中 族 際 婚 8 對,占38. 10% ; 族際婚中,苗漢通婚數量為 7 對,占87. 5% 。彝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86、72、66 對,各占當年彝族婚姻登記數的 83. 50% 、71. 29% 、85. 71% ;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彝族族際婚總量的 98. 84% 、98. 61% 、96. 97% ?;刈寤橐龅怯洈祪H 2015 年有 3 對,均為族際婚。

    ⑤H 縣少數民族以彝、苗為主,分別占少數民族人口的 62. 00% 、29. 38% ,但城關鎮彝、苗人口數量不及其他鄉鎮,尤其是苗族,因此,苗族婚姻登記數據較少。從登記數據來看,其族際通婚比例超過了三分之一。此外,該縣回族人口僅占少數民族人口的 1. 10% ,故城關鎮進行婚姻登記的回族屈指可數,且都是與漢族通婚。城關鎮彝族族際通婚比例較高,三年均在 70%以上,而且基本上都為彝漢通婚。2014 - 2016 年,昭通市 X 縣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X 縣苗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179、180、195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登記數的46. 37% 、35. 57% 、39. 63% ; 苗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苗族族際婚總量的 89. 94% 、85. 00% 、87. 69% 。彝族的族際婚分別為 818、919、893對,各占當年彝族婚姻登 記數的 73. 89% 、73. 23% 、72. 19% ;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彝族族際婚總量的 95. 72% 、94. 56% 、96. 08% 。回族三年的婚姻登記總數共 25 對,均為族際婚,其中回漢通婚 23 對,占 92. 00% 。

    ⑥X 縣少數民族以彝、苗為主,故回族婚姻登記數不多,但族際婚比例和回漢通婚比例都非常高。彝族族際婚比例均在 73% 左右,其中彝漢通婚比例在 95% 左右。苗族族際婚比例最低,三年都在 35- 47% 之間,其中苗漢通婚比例在 85 - 90% 之間。2014 - 2016 年,瀘州市 Y 縣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Y 縣苗族族際婚分別為215、200、248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登記數的54. 02% 、53. 48% 、47. 78% ; 苗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苗族族際婚總量的 96. 28% 、94. 00% 、93. 55% 。彝族族際婚分別為 81、99、124 對,各占當年彝族婚姻登記數的 77. 14% 、81. 82% 、82. 12% ;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彝族族際婚總量的 95. 06% 、89. 90% 、95. 16% ?;刈迦甑幕橐龅怯浛倲倒?22 對,均為族際婚,其中回漢Y 縣少數民族以苗、彝為主,故回族婚姻登記數不多,但族際婚和回漢通婚比例都非常高。彝族族際婚比例均在 77 - 83% 之間,其中彝漢通婚比例都在 89-96% 之間。苗族族際婚比例最低,但仍有一半左右,其中苗漢通婚比例都在93% 以上。2014 - 2016 年,昭通市 W 縣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W 縣苗族族際婚分別為148、197、229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登記數的25. 65% 、30. 78% 、28. 99% ; 苗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 苗 族 族 際 婚 總 量 的 93. 24% 、95. 43% 、94. 76% 。彝族族際婚分別為 41、62、78 對,各占當年婚姻登記數的 78. 85% 、83. 78% 、82. 11% ;彝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彝族族際婚總量的90. 24% 、93. 55% 、92. 31% ?;刈寤橐龅怯洈倒? 對,均為族際婚,其中回漢通婚占 57. 14% ,回苗通婚占 42. 86% 。

    ⑧W 縣少數民族主要以苗族為主,故彝族和回族婚姻登記數都不多,但族際婚比例都較高,最低的是 2014 年彝族的族際婚比例,也達到了78. 85% 。苗族的族際婚比例不高,僅在 25 -31% 之間。在族際婚中,苗漢、彝漢通婚比例都很高,均在 90% 以上,回漢通婚比例要低一些,不到 60% 。2014 - 2016 年,宜賓市 L 縣苗、彝、回婚姻登記調查統計情況為: L 縣苗族族際婚分別為94、99、153 對,各占當年苗族婚姻登記數的33. 57% 、32. 78% 、31. 94% ; 苗漢通婚比例各為當年 苗 族 族 際 婚 總 量 的 97. 87% 、96. 97% 、98. 04% 。彝族婚姻登記總數共 64 對,其中族際婚 57 對,占 89. 06% ; 族際婚中,彝漢通婚有55 對,占 96. 49% ?;刈寤橐龅怯浛倲倒?5 對,均為回漢通婚。

    ⑨和 W 縣一樣,L 縣少數民族也是以苗族為主,故彝族和回族婚姻登記總數都不多,但族際婚比例都很高,回族族際婚比例為 100% ,彝族族際婚比例也接近 90% 。苗族族際婚比例比 W縣略高,均在 31-34% 之間。族際婚中,苗、彝、回族與漢族通婚比例都非常高,均在 96% 以上。
    表 2 八縣區 2014–2016 年苗、彝、回婚姻登記和族際婚匯總情況
    地區
    N自治縣
    Y區
    G區城區
    H縣城關鎮
    X縣
    Y縣
    W縣
    L縣
    總計
    苗族婚姻登記總數 (對)
    1692
    597
    295
    21
    1384
    1291
    2007
    1061
    8348
    苗族族際婚數量 (對)
    404
    196
    187
    8
    554
    663
    574
    346
    2932
    苗族族際婚比例
    23.88%
    32.83%
    63.39%
    38.10%
    40.03%
    51.36%
    28.60%
    32.61%
    35.12%
    彝族婚姻登記總數 (對)
    3255
    1749
    700
    281
    3599
    377
    221
    64
    10246
    彝族族際婚數量 (對)
    1810
    1390
    665
    224
    2630
    304
    181
    57
    7261
    彝族族際婚比例
    55.61%
    79.47%
    95.00%
    79.72%
    73.08%
    80.64%
    81.90%
    89.06%
    70.87%
    回族婚姻登記總數 (對)
    2989
    5545
    36
    3
    25
    22
    7
    5
    8632
    回族族際婚數量 (對)
    475
    570
    35
    3
    25
    22
    7
    5
    1142
    回族族際婚比例
    15.89%
    10.28%
    97.22%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3.23%


    表 2 對八縣區 2014 - 2016 年苗、彝、回三個民族的婚姻登記和族際婚情況進行了匯總,三年婚姻登記總數各為 8348、10246、8632 對,族際通婚 占 比 分 別 為 35. 12% 、70. 87% 、13. 23% 。從表 10 可以看出,苗族族際婚中,Y 縣苗族族際婚數 量 最 多,有 663 對,占 婚 姻 登 記 數 的51. 36% ; G 城區苗族族際婚比例最高,為63. 39% ; 其余縣區苗族族際婚比例均在 23 -41% 之間。彝族族際婚中,X 縣彝族族際婚數量最多,有 2630 對,占婚姻登記數的 73. 08% ; G城區彝族族際婚比例最高,高達 95% ; 其余縣區中,除了 N 自治縣為 55. 61% ,其他均在 73 -90% 之間; 回族族際婚中,Y 區回族族際婚數量最多,有 570 對,但占婚姻登記數的比例不高,僅為 10. 28% ; 除了 Y 區和 N 自治縣,其余縣區回族人口都較少,回族在這些地區基本上都是族際通婚。

    圖片

    ( 二) 族際通婚的性別比例

    圖片

    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苗、彝、回的族際通婚對象都是以漢族為主,因此,我們以 2014 -2016 年三個民族與漢族通婚的情況來分析性別比例。N 自治縣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309、1600、357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 性 的 各 占 71. 20% 、57. 81% 、56. 58% 。Y區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179、1346、522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的各占73. 74% 、57. 73% 、58. 43% 。G 區城區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162、615、30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的各占 57. 41% 、52. 68% 、46. 67% 。H 縣城關鎮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7、220、3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 給 漢 族 男 性 的 各 占 57. 14% 、60. 91% 、66. 67% 。X 縣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485、2510、23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的各占 58. 97% 、49. 20% 、86. 96% 。Y 縣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627、284、20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的各占66. 51% 、59. 86% 、60. 00% 。W 縣 苗 漢、彝 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543、167、6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 的各占 46. 96% 、68. 26% 、66. 67% 。L 縣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338、55、5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的各占 63. 31% 、80. 00% 、80. 00% 。八縣區苗漢、彝漢、回漢通婚總數分別為2650、6797、966 對,其中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 男 性 的 分 別 為 1621、3723、563 對,各 占61. 17% 、54. 77% ,58. 28% 。苗、彝、回族女性嫁給漢族男性的比例分別高于苗、彝、回族男性迎娶漢族女性的比例 22. 34、9. 54、16. 56 個百分點。

    圖片

    ( 三) 族際通婚的地域范圍

    圖片

    表 3 昭通市 W 縣 2014–2016 年苗漢族際通婚地域范圍




    年份
    族際婚
    數量 (對)
    地域范圍



    同鄉鎮
    本縣不同鄉鎮
    本市不同縣區
    本省不同市州
    不同省份
    2014 年
    苗 - 漢
    138
    37
    29
    23
    4
    45



    26.81%
    21.01%
    16.67%
    2.90%
    32.61%
    2015 年
    苗 - 漢
    188
    56
    50
    16
    11
    55



    29.79%
    26.60%
    8.51%
    5.85%
    29.26%
    2016 年
    苗 - 漢
    217
    76
    50
    28
    3
    60



    35.02%
    23.04%
    12.90%
    1.38%
    27.65%

    從表 3 得知,2014 - 2016 年,W 縣逐年登記的 138、188、217 對苗漢族際婚中,分別有 37、56、76 對男女雙方都是本鄉鎮的,各占當年苗漢族際婚總量的 26. 81% 、29. 79% 、35. 02% ; 分別有 29、50、50 對男女雙方分屬本縣不同鄉鎮,各占 21. 01% 、26. 60% 、23. 04% ; 分別有 23、16、28對男女雙方分屬本市不同縣區,各占 16. 67% 、8. 51% 、12. 90% ; 分別有 4、11、3 對男女雙方分屬本省不同市州,各占 2. 90% 、5. 85% 、1. 38% ;分別有 45、55、60 對跨省婚姻,各占 32. 61% 、29. 26% 、27. 65% 。

    表 4 昭通市 Y 區 2014 - 2016 年彝漢、回漢族際通婚地域范圍
    年份
    族際婚
    數量 (對)
    同鄉鎮 (城區)
    本區不同鄉鎮
    本市不同縣區
    本省不同市州
    不同省份
    2014 年
    彝 - 漢
    416
    136
    94
    78
    67
    41



    32.69%
    22.60%
    18.75%
    16.11%
    9.86%

    回 - 漢
    133
    34
    34
    19
    20
    26



    25.56%
    25.56%
    14.29%
    15.04%
    19.55%
    2015 年
    彝 - 漢
    488
    148
    112
    101
    82
    45



    30.33%
    22.95%
    20.70%
    16.80%
    9.22%

    回 - 漢
    200
    59
    37
    40
    21
    43



    29.50%
    18.50%
    20.00%
    10.50%
    21.50%
    2016 年
    彝 - 漢
    442
    123
    107
    105
    69
    38



    27.83%
    24.21%
    23.76%
    15.61%
    8.60%

    回 - 漢
    189
    46
    50
    37
    16
    40



    24.34%
    26.46%
    19.58%
    8.47%
    21.16%

    從表 4 得知,2014 - 2016 年,Y 區逐年登記的 416、488、442 對彝漢族際婚中,分別有 136、148、123 對男女雙方都是本鄉鎮( 城區) 的,各占當年 彝 漢 族 際 婚 總 量 的 32. 69% 、30. 33% 、27. 83% ; 分別有 94、112、107 對男女雙方分屬本區不同鄉鎮,各占 22. 60% 、22. 95% 、24. 21% ;分別有 78、101、105 對男女雙方分屬本市不同縣區,各占 18. 75% 、20. 70% 、23. 76% ; 分別有67、82、69 對男女雙方分屬本省不同市州,各占16. 11% 、16. 80% 、15. 61% ; 分別有 41、45、38 對跨省婚姻,各占 9. 86% 、9. 22% 、8. 60% 。2014 - 2016 年,Y 區逐年登記的 133、200、189 對回漢族際婚中,分別有 34、59、46 對男女雙方都是本鄉鎮( 城區) 的,各占當年回漢族際婚總 量 的 25. 56% 、29. 50% 、24. 34% ; 分 別 有34、37、50 對男女雙方分屬本區不同鄉鎮,各占25. 56% 、18. 50% 、26. 46% ; 分別有 19、40、37 對男女雙方 分 屬 本 市 不 同 縣 區,各 占 14. 29% 、20. 00% 、19. 58% ; 分別有 20、21、16 對男女雙方分屬 本 省 不 同 市 州,各 占 15. 04% 、10. 50% 、8. 47% ; 分 別 有 26、43、40 對 跨 省婚 姻,各 占19. 55% 、21. 50% 、21. 16% 。

    圖片

    三、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苗、彝、回族際通婚特點

    圖片

    ( 一) 族際通婚現象普遍且數量比例呈增長趨勢
    從 2014 至 2016 年,八縣區苗、彝、回族的族際婚數量分別為 2932、7261、1142 對,各占苗、彝、回 婚 姻 登 記 數 的 35. 12% 、70. 87% 、13. 23% 。除了 N 自治縣、Y 區回族族際通婚比例分別為 15. 89% 、10. 28% 以外,其余地區的回族以及八縣區苗族、彝族的族際通婚比例均在23% 以上,一些地區的族際通婚數量多、占比高,例如 G 區城區彝族三年的族際通婚共 665對,占彝族婚姻登記總數的 95% 。在 N 自治縣調查時,當地一位布依族干部說到: “家里有五個民族( 布依族、漢族、回族、彝族、苗族) ,都是親戚”“一大幫親戚在一起,從來不分什么( 民)族?!庇纱丝梢?,族際通婚現象在川滇黔交界區域已經相當普遍。由于難以搜集更早以前的婚姻登記數據,無法呈現川滇黔交界區域改革開放以來族際通婚的數據變化趨勢。僅從各縣區三個民族 2014- 2016 年的族際通婚數量比例來看,雖然不是都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從總體上看,基本上呈增長趨勢。有的呈現數量增長趨勢,例如,從 2014年到 2016 年,N 自治縣苗族族際婚從 92 對增長到 194 對,回族從 122 對增長到 219 對。有的呈比例上升趨勢,例如,G 區城區苗族族際婚比例從 2014 年 的 58. 76% 上 升 到 2016 年 的70. 37% 。有的則二者兼具,例如,N 自治縣彝族三年的族際婚分別為 439、553、818 對,各 占53. 87% 、55. 13% 、56. 92% ; Y 縣彝族三年的族際婚 分 別 為 81、99、124 對,各 占 77. 14% 、81. 82% 、82. 12% 。

    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族際通婚情況將會越來越普遍。族際通婚現象普遍且數量比例呈增長趨勢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從主觀上來看,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家庭或家族對待族際通婚的態度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解放前,川滇黔交界區域苗、彝、回族基本上都實行族內婚,族際之間不通婚的情況在志書中有記載,例如,民國《筠連縣志》所言,苗族“雖與漢人雜處,亦絕不通婚媾”; 20 世紀 90 年代編寫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志》寫到,彝族“1950 年前不與外族通婚”,回族“一般不與其他民族通婚”。解放前的家庭或家族是禁止族際通婚的,有的家族甚至將族際之間不能通婚的禁忌寫入族譜中,如敘永縣枧槽鄉苗族的老族譜中明文規定苗族不能與其他民族通婚瑏瑣。與其他民族通婚,在有些地方被認為“根骨不正”,也有的認為會“無育,所以不可以通婚”。當地社會對族際通婚的認可度較低,認識上“有一些局限,覺得少數民族和漢族通婚,是稀奇的事。”

    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民族政策的落實,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加,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民族之間不通婚這一老規矩仍是當地民族之間無法逾越的精神藩籬。改革開放以后,年輕一代逐漸開始族際通婚。一開始,族際通婚是要遭到家庭或家族強烈反對的,這種情況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還存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解放,觀念不斷轉變,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現在談戀愛、結婚,只要雙方喜歡就可以了,根本“不考慮民族( 因素) ”。而且年輕一代戀愛、結婚自由,基本上不再由家長包辦,婚姻自主權大大增加,正如一位村民所言: “年輕的喜歡,老的反對有啥子瑏瑤 用嘛。”因此,“現在不分啥子族瑏瑥”“只要年輕人愿意、合得來,日子過得好就行了”的觀念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族際通婚基本上不再受到干預,也得到社會、家庭或家族的認可。從客觀上來講,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川滇黔交界區域外出務工、進城經商的人口日漸增加,人口流動性不斷增強,再加之城鎮化建設的大力推進,搬遷集中居住的人口越來越多,族際交往日益頻繁,各民族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和諧,為族際通婚提供了有利條件。


    表 1: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的民族構成情況(回族)
    地區
    回族人口
    占總人口比例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N自治縣
    101696
    8.05%
    34.80%
    Y區
    121909
    13.41%
    76.16%
    G區
    719
    0.06%
    0.65%
    H縣
    1513
    0.23%
    1.10%
    X縣
    249
    0.02%
    0.18%
    Y縣
    705
    0.10%
    0.94%
    W縣
    21
    0.00%
    0.04%
    L縣
    -
    -
    -


    表 2:八縣區 2014–2016 年回族婚姻登記和族際婚匯總情況
    地區
    回族婚姻登記總數 (對)
    回族族際婚數量 (對)
    回族族際婚比例
    N自治縣
    2989
    475
    15.89%
    Y區
    5545
    570
    10.28%
    G區城區
    36
    35
    97.22%
    H縣城關鎮
    3
    3
    100.00%
    X縣
    25
    25
    100.00%
    Y縣
    22
    22
    100.00%
    W縣
    7
    7
    100.00%
    L縣
    5
    5
    100.00%
    總計
    8632
    1142
    13.23%


    表 3:昭通市 W 縣 2014–2016 年苗漢族際通婚地域范圍(回族)
    年份
    族際婚
    數量 (對)
    同鄉鎮
    本縣不同鄉鎮
    本市不同縣區
    本省不同市州
    不同省份
    2014 年
    回 - 漢
    133
    34
    34
    19
    20
    26



    25.56%
    25.56%
    14.29%
    15.04%
    19.55%
    2015 年
    回 - 漢
    200
    59
    37
    40
    21
    43



    29.50%
    18.50%
    20.00%
    10.50%
    21.50%
    2016 年
    回 - 漢
    189
    46
    50
    37
    16
    40



    24.34%
    26.46%
    19.58%
    8.47%
    21.16%


    表 4:昭通市 Y 區 2014–2016 年彝漢、回漢族際通婚地域范圍(回族)
    年份
    族際婚
    數量 (對)
    同鄉鎮 (城區)
    本區不同鄉鎮
    本市不同縣區
    本省不同市州
    不同省份
    2014 年
    回 - 漢
    133
    34
    34
    19
    20
    26



    25.56%
    25.56%
    14.29%
    15.04%
    19.55%
    2015 年
    回 - 漢
    200
    59
    37
    40
    21
    43



    29.50%
    18.50%
    20.00%
    10.50%
    21.50%
    2016 年
    回 - 漢
    189
    46
    50
    37
    16
    40



    24.34%
    26.46%
    19.58%
    8.47%
    21.16%

    人口數據:回族人口在Y區最多(121909人),占總人口的13.41%。其次是N自治縣(101696人),占總人口的8.05%。其他地區回族人口較少,尤其是G區、H縣、X縣、Y縣、W縣和L縣。
    婚姻登記數據:回族婚姻登記總數最多的是Y區(5545對),其次是N自治縣(2989對)。回族族際婚比例在G區城區最高(97.22%),其次是H縣城關鎮、X縣、Y縣、W縣和L縣(均為100.00%)。總體族際婚比例為13.23%。

    地域范圍:回族族際婚在不同省份的比例較高,尤其是在2014年和2015年。在W縣和Y區,回族族際婚在同鄉鎮和本區不同鄉鎮的比例也較高?;刈遄鳛橐粋€具有獨特文化和社會結構的民族,其通婚關系在川滇黔交界區域表現出一些顯著的特點。以下是基于表格數據的分析:
    1. 回族人口分布與通婚機會。人口分布:回族人口在Y區(121909人)和N自治縣(101696人)最多,占當地總人口的比例分別為13.41%和8.05%。其他地區如G區、H縣、X縣、Y縣、W縣和L縣的回族人口較少。通婚機會:人口較多的地區(如Y區和N自治縣)為回族內部通婚提供了更多機會,而人口較少的地區(如G區和H縣)則可能因選擇有限而更傾向于族際婚。

    2. 回族婚姻登記與族際婚比例,婚姻登記總數:回族婚姻登記總數最多的是Y區(5545對),其次是N自治縣(2989對)。其他地區的婚姻登記數量相對較少。族際婚比例:回族族際婚比例在G區城區(97.22%)和H縣城關鎮(100.00%)最高,顯示出這些地區回族與漢族或其他民族通婚的開放性。而在Y區(10.28%)和N自治縣(15.89%),族際婚比例相對較低,表明這些地區回族內部通婚的傳統較強。

    3. 地域范圍與通婚模式,同鄉鎮通婚:在W縣和Y區,回族族際婚在同鄉鎮的比例較高(如W縣2016年為35.02%,Y區2015年為29.50%),說明回族通婚仍以本地為主??鐓^域通婚:不同省份的通婚比例在某些地區較高(如W縣2014年為32.61%,Y區2015年為21.50%),反映出回族通婚的流動性較強,可能與經濟活動、教育交流或宗教聯系有關。

    4. 文化與社會因素,宗教影響:回族的伊斯蘭教信仰對其婚姻選擇有重要影響。雖然族際婚比例在某些地區較高,但宗教信仰可能促使回族在通婚時更傾向于選擇信仰相同的伴侶。社會融合:回族在一些地區的高族際婚比例(如G區城區和H縣城關鎮)表明其社會融合程度較高,可能與城市化進程和多元文化環境有關。

    5. 經濟與交通因素,經濟活動:回族在商貿、餐飲等行業的活躍可能促使其與其他民族的交往和通婚。交通便利:交通的改善和流動人口的增加可能擴大回族的通婚范圍,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

    6. 文化傳承與民族認同,文化傳承:盡管回族在一些地區的族際婚比例較高,但其獨特的飲食、語言和宗教習俗仍得以保留,顯示出較強的文化傳承能力。民族認同:回族在通婚中可能更注重文化認同而非族際界限,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其在某些地區的高族際婚比例。回族通婚關系在川滇黔交界區域表現出多樣性,既受到人口分布、地域范圍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也與宗教信仰、社會融合、經濟活動等主觀因素密切相關??傮w來看,回族在一些地區表現出較高的族際婚比例,反映了其社會開放性和文化融合能力,而在另一些地區則保留了較強的民族內部通婚傳統。這種復雜性為研究民族關系和社會變遷提供了重要的視角。

    ( 二) 族際通婚存在民族差異
    從整體上看,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的族際通婚存在較大的民族差異。彝族族際通婚比例最高,除 了 N 自治縣彝族族際婚 比例為55. 61% 以外,其余縣區彝族族際婚比例均在73% 以上。苗族族際通婚比例居中,除了 G 區城區、Y 縣苗族族際婚比例為 63. 39% 、51. 36%以外,其余縣區苗族族際婚比例均在 23% -41% 以內?;刈遄咫H通婚比例最低,雖然除了 N自治縣和 Y 區以外的六縣區回族只有 1 對為族內婚,但族際婚總量僅有 97 對,數量有限,不足以說明問題。從回族相對集中的兩個區域來看,族際通婚比例都不高,N 自治縣回族族際婚比例為15. 89%,Y 區回族族際婚比例為10. 28%。川滇黔交界區域彝族、苗族、回族在解放前都是實行族內婚的民族,也都是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漸開始通婚,但目前各民族的族際通婚比例卻存在如此大的差距。造成這一差異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一般而言,兩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同質性越高,相互之間的認同感更強,族際通婚的可能性越大。當地彝族的族際婚姻比例最高,且族際通婚對象多為漢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與漢族的文化同質性較高,族際認同感強。而回族的族際婚姻比例最低,主要在于其信仰伊斯蘭教,飲食文化與當地其他民族存在明顯差異。

    ( 三) 族際通婚存在一定范圍的地區差異
    從八縣區苗、彝、回三個民族的族際通婚比例來看,均存在地區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治地方的族際通婚率低于非自治地方,N 自治縣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苗族、彝族族際婚比例均為最低。第二,相較而言,少數民族人口多、占比高的區域,通婚率要低一些。例如,Y 區回族人口有 12 萬余人,占總人口比例 13. 41% ,是八縣區中回族人口最多、占比最高的,其族際通婚率也是最低的; W 縣苗族人口有近 5 萬人,占總人口比例 10. 63% ,其族際通婚率僅高于 N 自治縣,而低于其余六縣區; X縣彝族人口有 9 萬余人,僅次于 N 自治縣,其族際通婚率也只高于 N 自治縣。第三,城市族際通婚率高于鄉鎮,八縣區中 G 城區苗、彝族際通婚率均為最高。族際通婚率非自治地方、少數民族人口占比低的區域、城市分別高于自治地方、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高的區域、鄉鎮,主要是因為前者提供的族際交往機會明顯多于后者。族際交往勢必會產生文化涵化,而族際交往機會越多,文化涵化程度則越高,族際通婚的幾率也就更大。

    ( 四) 族際通婚存在性別差異
    從2014-2016 年八縣區苗、彝、回三個民族與漢族通婚的情況來看,族際通婚存在性別差異,主要是外嫁漢族比例高于外娶漢族比例。除了 G 城區回族女性外嫁比例低于回族男性外娶比例 6. 66 個百分點、X 縣彝族女性外嫁比例低于彝族男性外娶比例 1. 60 個百分點、W 縣苗族女性外嫁比例低于苗族男性外娶比例 6. 08個百分點以外,八縣區的苗、彝、回族女性外嫁漢族比例均高于這三個民族男性外娶漢族比例。有的還存在顯著差異,例如 N 自治縣苗族女性外嫁漢族比例為 71. 20% ,苗族男性外娶漢族比例僅為 28. 80% ; Y 區苗族女性外嫁漢族比例占 73. 74% ,苗族男性外娶漢族比例只占26. 26% ; L 縣彝族女性外嫁漢族的比例高80. 00% ,彝族男性外娶漢族 的比例低至20. 00% 。不僅川滇黔交界區域的苗、彝、回族際婚中外嫁多于外娶,我國大多數少數民族的族際婚都是男性娶進的少,而女性嫁出的多。有學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人口規模最大、族際婚數量最多的漢族在族際婚中的男多女少,而與漢族通婚者中女性較多的重要原因則在于,社會發展相對后進、對族際婚沒有太多限制的民族中的一些女性,希望通過嫁給生活水平或能力或地位相對較高的漢族男性,達到改變自己生活狀況的目的。還有學者認為,婚姻遷移的一般規律是女性的梯級遷移,并將其形象地比喻為: 山上的姑娘嫁到山腳,山腳的姑娘嫁到鄰近的平原,平原上的姑娘嫁到城市郊區,郊區的姑娘嫁進城市。不可否認,川滇黔交界區域族際婚中也存在著女性的梯級遷移,但筆者認為,造成該區域族際婚中外嫁多于外娶的原因不止于此,還有心理方面的原因。正如一位漢族教師所說: “漢族女孩嫁給外地苗族,還行,嫁給本地苗族,不行,面子觀念。漢( 女) 嫁苗( 男) 少,苗( 女) 嫁漢( 男) 多。”從中可以得知“漢( 女) 嫁苗( 男)少”的原因在于“面子觀念”,即漢族女性嫁給本地苗族男性沒有面子。究其根源,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前的川滇黔區域,漢族對少數民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見或歧視,雖然現在偏見與歧視已逐漸消失,但是有的漢族在女性婚姻方面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當然,這并不是普遍現象,因為該區域也有許多漢族姑娘嫁給少數民族的。伴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及族別觀念的淡化、民族邊界的消失,當地漢族姑娘嫁給少數民族的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多。

    ( 五) 族際通婚對象以漢族為主
    2014 - 2016 年,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苗漢、彝漢、回漢通婚數分別為 2650、6797、966 對,各占苗、彝、回族際通婚數的 90. 38% 、93. 61% 、84. 59% 。N 自治縣回漢通婚數各占當年回族族際婚總量的 80. 33% 、68. 66% 、76. 26% ,苗漢通婚數 各 占 當 年 苗 族 族 際 婚 總 量 的 73. 91% 、77. 97% 、76. 80% ,W 縣三年的回漢通婚數占回族族際婚總數的 57. 14% ,除此之外,八縣區苗、彝、回族與漢族通婚的比例均占族際婚總量的84% 以上,由此可見,該區域族際通婚對象以漢族為主,這主要是當地漢族人口規模占絕對優勢的原因。苗、彝、回族雖是當地的世居民族,也是當地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但與漢族人口相比懸殊甚大,在 N 自治縣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以外的地方都屬于散雜居。這樣的客觀現實基礎導致了當地苗、彝、回的族內婚擇偶范圍受到限制,族際婚自然成為他們的一種選擇,由于漢族人口眾多,便逐步形成了以漢族為主的族際通婚圈。

    ( 六) 族際通婚半徑不斷擴大
    川滇黔交界區域苗、彝、回的族際通婚半徑不斷擴大,不僅限于本鄉鎮( 城區) ,還包括本縣( 區) 外鄉鎮、本市外縣區、本省外市州甚至外省。例如,2014 - 2016 年 W 縣苗漢族際婚、Y區彝漢和回漢族際婚中,男女雙方都是本鄉鎮( 城區) 的差不多都在 30% 左右,男女雙方分屬本縣( 區) 不同鄉鎮的基本上在 20% 左右,而配偶為本縣( 區) 以外的族際婚占一半左右,其中W 縣苗漢跨省婚姻占 30% 左右,Y 區回漢跨省婚姻占 20% 左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各民族跨區域大流動的活躍期,川滇黔交界區域外出人口不斷增加,外出地點也不再限于本縣、本市。正如當地一位少數民族干部所言,“大家做生意,交流就多了,不像以前少數民族活動范圍都不遠,開親瑏瑦都是近的多,像現在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到處打工?!痹谶@樣的客觀條件下,苗、彝、回族的族際交往范圍不斷擴大,族際通婚半徑自然會隨之擴大。


    圖片

    四、川滇黔交界區域八縣區苗、彝、回族際通婚的主要影響因素

    圖片

    ( 一) 民族政策
    新中國成立以后,徹底廢除了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制度,民族平等成為川滇黔區域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性原則,而建立自治地方、民族鄉和獲批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則成為實現民族平等的制度保障。當地苗、彝、回族翻身做主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了平等權利,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大幅提升,民族平等得以真正實現。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使當地各民族之間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在這樣的民族關系中,當地族際通婚現象日益普遍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 二) 外部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現代化、市場化、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川滇黔交界區域的經濟、科教、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各項事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經濟條件不斷改善,教育程度顯著提高,交通條件日益便利,各民族雜處的居住格局逐漸擴大,苗、彝、回、漢族際交往日趨頻繁,為族際通婚提供了良好的客觀條件。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強,也是族際通婚的重要影響因素,該區域苗、彝、回族際通婚中跨省婚姻比例較高便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 三) 文化宗教
    川滇黔交界區域歷史上苗、彝、回聚族而居,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近代以后,各民族之間已逐漸形成混居雜處的格局,接觸、交往日益增多,民族之間的文化涵化不可避免。與當地漢族人口相比,苗、彝、回族人口較少,因此在族際接觸、交往過程中受漢文化影響勢所必然。以語言文字為例,在當地回族歷來使用漢語言文字; 苗族、彝族雖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但從語言文字的掌握和使用情況看,均呈現出和漢族趨同的態勢,多掌握和使用漢字,除了講本民族語言以外,基本上都能夠講漢語的當地方言。有的苗族或彝族已經不會苗語或彝語,如 X 縣雖有九萬多彝族,但大多都已經不會說彝語。語言文化交流障礙的消除,也是族際通婚普遍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散雜居少數民族文化的逐漸消失,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現實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宗教信仰對族際通婚產生的影響主要來源于宗教中的特殊飲食習俗。當地苗、彝族中有一些信教,多為基督教,但他們的宗教信仰并未對其族際通婚產生影響。而回族則普遍信仰伊斯蘭教,有清真飲食習俗。這一習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族際通婚,因為飲食習慣不同,感覺生活不方便。這也是三個民族中回族族際通婚率最低的主要原因。

    ( 四) 民族心理
    如果說政策、環境、文化等方面為族際通婚提供了必要的客觀條件,那么民族心理的變化這一主觀條件才是突破“族內婚”、實現大規模“族際婚”的決定性因素。解放前,苗、彝、回、漢民族之間不通婚的主要原因在于各方之間存在心理隔閡,未形成心理上的認同。解放后,隨著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苗、彝、回民族政治經濟地位的大力提高,苗、彝、回、漢民族差距不斷縮小,民族交往日益密切,民族心理均發生了積極的改變,民族之間的心理隔閡逐漸消除,族際認同逐漸增強,不通婚的傳統漸漸被新生代年輕人所打破,老一輩對族際婚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從一開始的堅決反對到后來的不反對再到現在的認可支持,族際通婚現象日趨普遍。

    圖片

    五、結語

    圖片

    只有兩個族群的文化同化已經達到較高的程度,族群之間沒有語言障礙,宗教上互不沖突或至少能彼此容忍,成員之間有很多的社會交往機會,沒有整體性的偏見與歧視,所在家庭與族群社區對于族際通婚不持反對態度甚至持比較積極的態度,這兩個族群的成員之間才有可能發生較大規模的通婚。大規模的族際通婚是族際交往深入、民族關系和諧的重要標志。一般來說,當兩個族群間的通婚率達到 10% 以上,則可以說他們之間的族群關系是比較好的。從 2014- 2016 年婚姻登記數據來看,川滇黔區域八縣區彝族族際婚比例均在 55% 以上,苗族族際婚比例均在 23% 以上,只有 Y 區回族族際婚比例最低,也達到了 10. 28% ,足見當地各民族交往的密切、深入,也可見當地民族關系的融洽、和諧。這也可從當地少數民族干部和群眾的介紹中得知: “族際之間,都相互幫忙”“經常來往,有事大家都集中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不分( 民族) ”“村子里( 民族關系) 很融洽,哪家有事,不管是不是親戚,整個村都上”瑏瑧“少數民族( 過) 節日,漢族、其他少數民族也會參加,他們也會邀請”“( 民族關系) 不是比較和諧,是很和諧”。普遍存在的族際通婚是當地族際交往日益頻繁、民族關系得以改善的結果,而族際通婚的普遍存在也將會促進當地族際交往更為密切、民族關系更加融洽。正如當地一位彝族干部所說,“民族關系越來越好,越來越和諧?!碑斎辉诤罄m的研究中還有許多情況需要我們去調查和挖掘,例如新生代的族際通婚將直接構成對下一代的影響,他們的子女選擇什么樣的民族身份和族際通婚觀念,對族際交往和族際關系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影響面的擴散趨勢和走向如何,應該說都與當地建構和諧民族關系有密切關聯,是值得繼續研究和關注的議題。

    圖片

    作者介紹:劉琳( 1976 - ) ,女,漢族,四川宜賓人,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 民族理論與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只做學術探討分享,無任何盈利。侵刪。

    圖片
    圖片
    圖片

    END

    圖片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免费福利|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五月婷|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午夜在线观看成人av| 狠狠婷婷色五月中文字幕| 无码福利写真片视频在线播放| 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久久亚洲道色宗和久久|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美女自卫慰黄网站|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男人扒开女人内裤强吻桶进去|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韩国三级在线 中文字幕 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无码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噜噜噜噜私人影院| 老熟妇乱子交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丝袜亚洲熟女|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色无码AV试看|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