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窗外,柳樹抽芽,百花綻放,空氣中彌漫著新生的氣息。而我卻躺在病床上,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我被迫停下了忙碌的腳步,這才驚覺,曾經日夜奔忙的 “戰斗狀態”,早已在身體里埋下隱患。人總是這樣,不計后果忙碌,一朝病倒,反而換來工作長久地耽誤。 也是因為生病,給了我一些可以思考的時間。我問自己:2025年的計劃,我實現了幾個?又該如何調整和優化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策略呢? 【復盤】 2024年,我可謂是“走南闖北”,一半時間都是出差在外,也算是戰績輝煌。2025,行動軌跡依舊如此。高鐵票攢成厚厚的一沓,培訓、出差、學習、學校、教研、課標......這些都是我每天的關鍵詞。 從1月到4月,我的日程表被填得滿滿當當。最引以為傲的,是成功組織了一場大型頒獎儀式和教學比賽。頒獎儀式,我化身成一位 “總導演”——撰寫方案、布置會場、協調人員、表冊收集、統籌資源.....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有失。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也在一次次的磨礪中不斷提升,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后來的從容應對,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 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我從未停下腳步。作為教研員,我深知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領教師成長,為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助力。于是,在忙碌的工作間隙,我見縫插針地閱讀教育專著。參加線上線下培訓課程時,我如饑似渴地汲取新知識、新理念,將專家的經驗與自身的實踐相結合,不斷拓寬自己的專業視野。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本來還有一場講座可以寫進復盤里,因突如其來的病痛不得不遺憾取消。那是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打磨的內容,從選題的確定,到資料的收集,再到課件的制作,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心血。失去這次展示機會,我心中滿是失落,但也深刻意識到,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礎。 回顧這四個月,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語言能力提升方面,對普通話的學習和鞏固不夠重視。作為教研員,清晰、標準的語言表達是開展工作的重要工具,無論是組織培訓、進行講座,還是與教師交流,普通話的規范使用都至關重要。而我卻因工作繁忙,忽略了這一關鍵領域的提升,這無疑是一個需要及時彌補的短板。 【新生】 躺在床上的日子,時間仿佛被無限拉長。看著窗外的陽光一天天明媚,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病痛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不適,更是一次心靈的叩問:難道要一直這樣透支身體,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嗎? 健康才是事業和生活的基石。沒有強健的體魄,一切計劃都將成為空中樓閣。于是,我決定將 “持續鍛煉身體” 列為首要任務。待身體康復后,每天夜晚堅持慢跑,周末打打羽毛球或爬爬山,讓運動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相信,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在專業發展方面,我為自己設定了更具挑戰性的目標。計劃完成5場講座,涵蓋教研和語言文字兩大領域,教研類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與教師們共同探討教育教學的創新之路。語言文字講座則致力于推廣普通話,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分析和互動練習,讓教師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總結與反思層面,我要求自己撰寫各種心得、報告不少于 20 篇。這些文字將記錄我在教研工作中的思考與探索,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與感悟。每一篇心得、報告都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提升的機會,通過梳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總結成功的方法和策略,我可以不斷優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四月將過,我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在工作中,我將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拒絕過度勞累。制定工作計劃時,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以應對突發情況。學會拒絕不必要的任務和活動,聚焦核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加強與同事的協作,發揮團隊的力量,不再單打獨斗。在生活中,我將更加注重平衡,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5年的計劃,雖然因一場疾病被打亂了節奏,但也讓我有了重新審視和調整的機會。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帶著這份反思與成長,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前行,在未來的道路上,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點擊圖片訂閱特種紙制的中國青年作家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