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話世界 共同發展 — ![]() 對話世界 共同發展 ![]() 明清兩代是中國傳統木構建筑技術集大成的時代,其建筑體系不僅在結構技術上臻于成熟,也在形式美學、文化象征與禮制表達上高度系統化。作為承載與聯結屋宇結構的關鍵構件,柱與梁的形制、布局與裝飾不僅體現了工程智慧,更是明清時代禮制秩序、等級制度和審美傾向的物質化表現。本文將從柱與梁兩大類構件出發,系統梳理其類型、功能、構造及文化意義,呈現明清建筑構架系統的豐富面貌。 ![]() ![]() 一、明清建筑的總體建筑構件名稱 ![]() ![]() ![]() 木結構建筑剖面圖 ![]() ![]() 二、柱構件: 垂直支撐與等級秩序的象征 柱是明清建筑中最基本的垂直構件,承擔著傳遞屋頂荷載至基礎的主要功能。根據所處位置、承重結構與功能的差異,柱的種類極為繁復,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空間組織與構架責任。 ![]() 常見的柱子類型 檐 柱 檐柱位于建筑最外側,直接支撐屋檐,構成建筑外廓的基本線條。檐柱不僅是結構單元,更是空間的開端,其高度、粗細乃至柱礎形式往往體現出建筑等級與尺度的端莊比例。在不同屋面形式下,檐柱與屋檐形成的飛翹關系,也成為中國古建最具視覺識別度的特征之一。 ![]() 檐柱 金 柱 金柱居于檐柱之內,作為承重系統的主柱之一,金柱按與檐柱距離遠近分為外金柱與內金柱。它們構成了建筑空間的深度骨架,尤其在廳堂建筑中,其布置決定了內部進深的分段與空間功能的劃分。 ![]() 金柱 中 柱 中柱往往置于側面或中心位置,為全屋最關鍵的支柱,所承結構最多,地位舉足輕重。中柱常見于大體量建筑,如廟宇、大殿、會館等,其本身即具象征意義,體現中心—邊緣、主—次的空間邏輯。 ![]() 中柱 角柱、山柱、重檐金柱 角柱為檐柱一類,只因設于轉角而名。山柱則位于山墻之中,承接山面屋架,是坡屋頂結構不可或缺的節點。重檐金柱是重檐建筑中專為支撐上層屋檐而設的柱子,其存在彰顯了建筑等級的再上升。 ![]() 特殊柱類:功能與裝飾兼具 蟠龍柱:多見于宮殿、壇廟等權威建筑,龍紋盤繞象征皇權尊貴,是工藝性與象征性合一的藝術表達。 ![]() ![]() 盤龍柱 童柱:起到承托與構架節點連接的作用,結構雖隱蔽,卻不可或缺。 ![]() 雷公柱:設置于亭閣中心,是所有角梁匯聚的受力焦點,在圓形或中央集中式結構中尤為關鍵。 ![]() ![]() ![]() ![]() 三、梁架構件: 水平延展與空間塑形的核心 在梁架系統中,梁不僅承擔屋頂重力的橫向分布與傳遞,更通過其布置方式決定了建筑內部的空間組織形式。尤其在抬梁式結構中,梁層的數量與形制更直接體現了建筑規模與等級。 (一)梁 類 構 件 挑 尖 梁 在帶有斗栱的大式建筑中,承接檐頭桁檁之梁,其梁頭側面呈桃形,故名桃尖梁。不起承重作用,主要是連接作用。 ![]() 挑尖梁 抱 頭 梁 用在無斗栱大式或小式建筑中,它的位置與大式建筑中的挑尖梁相同,位于檐柱和金柱之間,梁頭放在檐柱上。 ![]() 抱頭梁 平 梁 又稱“兩栿”,位于梁架結構頂部,平行于正脊,與脊柱垂直相交的梁。 抬梁式建筑中,梁的名稱與其連接的的數量相關,處在屋架最上層,只承托兩根檁,其上正中設置短柱承托脊檁的梁就稱為平梁。也有的將脊檁算在內,稱為三架梁。 ![]() 平 梁 月梁(虹梁) 以彎弧形式出現,不僅結構穩固,更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常配以浮雕、透雕等藝術處理,是古代大型禮制性建筑如廟宇、宮殿中不可忽視的視覺焦點。 ![]() 月 梁 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 不同層級的架梁根據所承檁木數量而定,層級越高、數量越多,說明屋頂跨度越大,建筑體量越宏偉。 ![]() 三架梁 ![]() 五架梁 ![]() 七架梁 (二)檁 類 構 件 檁是設置于梁之上、用于承椽的長材,結構雖細,卻決定了屋面傾斜角度與整體屋頂形態。 - 檐檁定義屋檐曲線的起始; - 金檁承上啟下,維持屋面中部構架; - 脊檁位于屋脊之巔,是屋面最高線條的形成者。 檁木往往截面圓潤,順應椽木排列,其走勢直接影響屋面的水流與排雨性能。 ![]() 檁類構件 (三)枋 類 構 件 枋作為橫向拉結柱網的重要構件,雖較梁細小,卻在結構穩定與裝飾表現中扮演關鍵角色。 - 額枋、金枋、脊枋共同構成柱網之間的橫向框架; - 穿插枋則更體現明清建筑廊道空間的層次組織與結構整合。 枋面常施以彩繪或雕刻,與斗拱、雀替等共同形成屋檐下最具觀賞價值的裝飾帶。 ![]() 枋類構件 (四)斗拱:結構美學的巔峰表現 斗拱是明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構造形式之一,既為結構關鍵節點,也為裝飾核心。其承重邏輯科學嚴謹,通過斗(方木)與拱(弓形挑出件)的疊加組合,實現荷載層層傳遞與空間挑出。斗拱分類清晰:柱頭科標志結構起點,角科強化轉角穩定,平身科則保持結構延續。清代斗拱更成為“模數制”的核心,其尺度決定整棟建筑的整體比例與構件規格,是古建筑幾何秩序的基礎。 ![]() 斗 拱 (五)角梁:空間轉折的結構節點 角梁設置于屋檐轉角,因應屋面斜線而布置,是解決平面與屋面相交處結構穩定的重要方式。通常由上下兩根交疊形成,其端部結合金檁或角柱,為轉角檐面提供結構支持與視覺連貫性。 ![]() 角梁 ![]() 綜上所述,明清建筑的柱與梁架構件不僅構成了完整的結構系統,更是構筑禮制空間與象征體系的重要工具。從梁柱的構造邏輯中,我們可見其“因材施藝”的工程智慧,從其形制裝飾中,又可見中華建筑美學的博大精深。正是這一柱一梁之間的匠心與規范,成就了中國古代建筑千年不墜的輝煌與魅力。 ![]() ![]() ![]() ![]() ![]() 對話世界 共同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