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說起不少人見夜間發熱即作陰虛,開口就是XX地黃丸。實際上,所有發熱皆因衛氣稽留。若下午傍晚至夜間更甚,是因天時主降,加重了衛氣稽留;若凌晨更甚,是因天時主升,陰火外顯。 見到夜間發熱或汗出,仍須兩線兼顧,以解除衛氣稽留。 我在整理陸氏與羅天益案的時候,發現陸氏有不少夜間發熱的案例,總體質量不錯。因而將其涉及的全部十則醫案作了本期類案,我們或許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在我們身邊,夜間發熱出汗的,以小孩子為最多,往往是痰濕食積所致,偶夾風邪。本就肺脾氣虛,如是當成所謂的陰虛發熱而徑用滋陰藥,則戧伐少年的生生之氣,不可不慎也! 陸氏案1: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瘀血阻滯 病人小腹有氣上沖,熱壅頭面,身似戰栗,難以安睡。飲食比之前要多,但肌肉卻日益消瘦。白天發熱不定,凌晨1點左右開始發熱更甚,直至凌晨五點。每次發熱時,腹中似乎有塊升起的感覺。月經先期,還總是淋漓不盡。 又是半夜發熱,又是消瘦,又是與月經有關,前醫們總以陰虛治之,連治數月不效。 陸養愚診其脈,數而弦,左關尺為甚。便說這不是陰虛,而是氣郁。 既然是氣郁不能暢茂條達,郁火內伏,那么到了凌晨子時一過,正好是少陽之氣發動之時,少陽升發則郁火發于外,這才發熱更甚。 既然病人感覺到腹部有塊,且月經異常,陸養愚便認為是氣郁造成了肝血凝滯成瘕,瘕又反過來阻氣,形成氣郁血瘀的局面。 因此,僅僅調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有形之瘀血去掉才可以,而后再以緩法調氣,“必先去瘀,令有形消,而后無形可調也”。 于是在病人剛好行經期間,以“女金丹”數服進之。病人服用后隨月經得下瘀塊甚多,自此夜間再無腹塊升動。 此女金丹大概率參考的是《韓氏醫通》里的那個版本: “香附子,去皮毛,以米醋浸三日,略炒,為細末,為十五兩; 當歸、赤石脂(赤白均可)、白芍藥、人參、白薇、川芎(不見火)、牡丹皮、桂心、白芷、白術、白茯苓、元胡索、沒藥、甘草(以上各一兩)十五味,除石脂、沒藥另研外,余皆以醇酒浸三日,烘曬干,為細末,以上共十五兩; 上十六味,和合,重羅數過,煉蜜丸如彈子大,瓷器封收。“ 趁經期服用以助下瘀,是個很妙的手法。 瘀塊得以大下后,陸養愚再以他自己的“達氣養榮湯”(人參、黃連、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白豆蔻),進行調補兼清余邪。數劑后,病人再也不發熱了,也能安睡了。 隨后再加檳榔與人參,善后數劑而安,肌肉漸長。 陸氏案2: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食積阻滯 有位14歲的少年,某次感冒咳嗽,發寒熱,服藥后癥狀一時皆除,但很快就復發了。夜間熱甚,白天也有點微熱,小便色黃。前醫認為是之前過用了表散,導致氣血不足引起的,于是大補氣血,病人服用后發熱更甚。 夜間發熱始終不好,前醫就想到了“陰虛發熱”,而改用滋陰降火。這下好了,病人肚腹越來越脹,肌肉卻越來越削瘦,飲食漸減,成了“越用陰藥而陰越虧”的典型案例。 陸養愚診其脈,人迎頗和,氣口緊盛,兩尺洪滑,這哪里像是陰虛?。浚?/span> 就在這時,病家詢問他,既然滋陰無效是不是可以用參術大補? 陸養愚說你家公子一肚子的食積在里面塞著,消導都還來不及,怎么能用補? 病家一聽要用驅邪便嚇壞了,說這孩子已經瘦弱成這樣了,還能用消導? 陸養愚表示植物也有施肥太多反致貧瘠的道理,你家公子就是肥料過多不能再施肥了。病家聽了覺得有道理,這才放心交予他。 陸養愚予以“枳實、黃連、檳榔、神曲、麥芽、山楂、茯苓、澤瀉、炙草”,數劑而病人腹寬,白天不發熱了,又數劑后,晚上也不發熱了。于是去掉“檳榔、澤瀉、麥芽,加人參、白術、姜、棗”,再數劑而全愈。 給陸氏案作評注的盧紹庵表示,凡是小兒夜熱,要么是以為外感而純用發散,要么是認為夜間發熱屬陰虛而用養血滋陰清火等,常常百無一效… 看來這醫界弊病,幾百年來都不曾改善過。 陸氏案3: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過勞,痰熱&食積阻滯 某年夏天病人操勞過度,一天夜間忽而頭痛如破。內熱如火,通宵不寐,汗出如流,小便短赤,舌苔黃色,右脅脹痛。 不堪忍受,半夜就派人來請陸養愚了。 陸養愚忙完事情,黃昏才趕到病人家中。見其身熱喘急,語言似不能出,氣乏不足以息。診其脈浮數,按之不甚有力。便說這虛象是熱傷元氣所致。 此證實際上是痰熱與食積阻滯太甚,郁火升逆。正確的治法應該是消食導滯化痰清降,引領實邪下行而出,同時顧及元氣不足,可輔以人參之類。 陸養愚的第一方用了桂苓甘露飲加人參一錢,顧及到了降氣與元氣,但不是針對實邪之積的??纯磿惺裁春罄m發生? 病人服用后,汗止、熱減、喘定,能言語。當天夜晚緊接著又進一服,終于安睡,至凌晨才醒。 陸養愚診其脈,浮按已平,沉按弦而有力。 邪隨氣降,但仍未出。所以,雖然病人喘熱減自汗止,卻脅腹尚有微痛。 陸養愚明白還得給實邪以出路,于是以令其空腹服用當歸龍薈丸,而后再喝粥。當天下午,病人大便通下,色黑,脅腹疼痛當即大減。之后陸養愚以參麥散調理一二日而得以恢復。 陸氏案4: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過勞,外感,痰熱&食積阻滯 陸氏第二世陸肖愚的這則醫案,與他父親陸養愚的上案非常相似。甚至倆人在中間的未盡之處都剛好一致,一開始都未能充分顧及到三焦的實邪。 病人遠途歸家,路上受寒,到家后即發熱,晝夜不止。鼻干口干,嘔惡,胸脅痛滿,小水短赤,大便直瀉。前醫以柴苓湯投之,病人服用后諸癥更劇,還添加了頭痛如破的癥狀,晚上更嚴重到睡不著。 如此三日后請來了陸肖愚,脈左弦右洪,寸關數,兩尺稍和。 此案雖仍有寒熱往來之寒,但實邪較甚,郁熱較甚,柴苓湯并不吻合。 還是要消食導致化痰清降,稍輔以一兩味有能力達表之藥即可。 其中,實邪是此案之主,表證與無形之熱是此案之次。 這幾個因素,陸肖愚基本都看到了,但主次顛倒了。 他予以“柴胡、葛根解表為君,黃芩、石膏、知母清腑為臣,枳殼、桔梗寬中為佐,竹茹、甘草平逆為使。” 兩劑后病人嘔止痛減,看來整體氣機是有所降行。 但主次倒置會有什么結果呢? 病人熱勢仍未退,臥仍未安,溺赤便瀉尚如故。 實邪仍阻滯于里,氣機怎么能順利外達? 陸肖愚意識到了氣機尚未外達,因而把重點又放在了解表上,還是搞反了里外的主次。他去掉了知母、黃芩、竹茹,倍柴胡、葛根,再加生姜五片,且一日二劑。 病人服用后,熱退,夜即安臥,瀉亦止矣,看來表證已罷。陸肖愚以為問題已經解決了,就主以氣陰兩護兼顧濕熱余邪,善后幾天便離開了。 不解決內部實邪,而僅僅解表清熱,此案能自行徹底轉安么? 看來不行。 幾天后病人某次飲食后,身熱譫語,如見鬼狀,舌苔色黑有刺。期間大便已三日不通,癥狀日輕夜重,又請來了陸肖愚。 陸肖愚診其脈,沉按有力,兩尺帶弦。 本號雖然一直都在更新認知版本及配套語言,但許多基本內容始終沒有變過,比如三焦層面的用藥不可輕忽!無論是外感內傷,人們見熱,或是側重于用解表藥或是側重于用清熱藥,或是兩者都用,但唯獨很少會主以三焦用藥。 而這往往是諸多發熱病遷延或反復的一個主要原因。 尤其是病人很快食復的,我們就需要反省自己:之前有沒有著重使用化痰消食導滯等藥? 陸肖愚的這則醫案,看似是食復,實際上是醫者處理未能到位的必然結果。 三焦實邪此時已隨氣降而下行至腑,于是陸肖愚以“枳殼、黃連、瓜蔞仁、桃仁、白芍、檳榔、元明粉”??上Т朔經鰸櫽杏啵麑ㄏ虏蛔恪蓜┖蟛∪税Y狀雖減,卻大便仍未通。 陸肖愚以桃仁煎湯下前藥,送服陸氏自創的通下丸藥“潤字丸”(具體組成請參附錄)。終得病人大便通下而諸證皆除。后以“清氣養榮湯”(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白豆蔻、陳皮、黃連)善后而安。 陸氏案5: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痰熱阻滯 如果說第3案陸養愚一開始未能以實邪為主,那么此案他治得非常漂亮! 病人每天從下午開始發熱,直到天明才熱退,期間夜里發熱尤甚。咳嗽,但無痰。每次咳嗽時,痛引胸脅。越熱咳得越厲害,咳得越厲害胸脅痛得越厲害。 前醫先以發散治之,導致喘嗽更劇,又以化痰降氣治之不效。 不是化痰降氣本身不對,而是用藥不夠到位有力。痰結甚重,不是幾劑尋常宣肺藥就可解開的。 看似無痰實則有痰的,要比痰象外露的,膠結的程度更為嚴重。 發散宣肺化痰都不效后,前醫便以陰虛治之。如此數月后,病人飲食漸減,肌肉羸瘦。大家都以為他是得了勞瘵,命不久矣。 呵呵,這又是一個“越用陰藥而陰越虧”的案例。 最后一位前醫發覺病人脈弦數,左關尤甚,認為此是肝火所致,便用“柴胡、青皮、黃連、赤芍藥、山梔仁、白芥子”等,數劑后絲毫不效。 經過好幾個月的折騰,痰熱膠固,非一般尋常行氣化痰之湯劑可解。 病家最終找來了陸養愚,此時病人“六脈沉數而滑,右關尺更有力”。這哪里是什么陰虛啊。 陸養愚確定為痰積,但用什么藥好呢?他想到了仲景的十棗湯,可若是說出服用此湯,病家必然會因其太峻而拒絕。 另一方面,痰結膠固,確實也非湯藥可滌蕩,還得以丸藥的劑型,緩攻才行。 于是陸養愚以自家的潤字丸料再加入甘遂作丸,令病人每服二分,一日二服,之后每日加一分。待到五分一服,即第四天后,病人通下了稠痰碗許,當即胸脅不再作痛,晚上熱嗽也減輕了六七成。 而后陸養愚以人參、白術、歸、芍、茯苓、貝母、甘草為煎劑,送服丸藥。且丸藥每日減一分,直至通下的大便中再無痰,才徹底止服丸藥,純用煎劑。煎劑每日一帖,調理月余,終于嗽熱徹底不作,肌肉恢復如故。 陸養愚此案用的丸藥讓我想起了,朱丹溪那則以十棗湯粥飯丸噙化法,治上焦痰熱膠結阻氣致寒熱往來的經典案例。 此案之前沒少用過宣肺化痰,可見正確的劑型至關重要,卻是后世往往忽略的。 陸氏案6: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過勞,外感,痰熱阻滯 病人煩勞加外感風寒,咳嗽無痰,夜間發熱。 前醫先以疏風之藥欲治其外感,病人服用后反增惡心嘔吐。前醫又以二陳導痰之劑令服,病人服用后不但嘔嗽不減,晚上還睡不著了,似失神志,煩亂不安。 痰結較甚,辛溫燥散只能升動其氣而已。 陸養愚診其脈,沉弦而數,便說此證氣郁為甚,中氣又傷。因此以陸氏的“清氣養榮湯” (歸身、白芍、川芎、茯苓、木香、白豆蔻、陳皮、黃連),再加黃芩、前胡、薄荷、杏仁、蘇葉二劑。 病人服用后咳嗽減輕五成,吐嘔煩悶減輕二成,睡臥未甚安,其脈微浮而數。 看來之前肺氣未宣。 表證似解,但里證未去。 陸養愚去掉“蘇葉、前胡、杏仁”,另“加貝母、知母、山梔、棗仁、竹茹、大棗”,是些比較典型的痰熱用藥。 病人服用二劑后,諸癥俱愈,夜臥稍安。唯獨四肢懈怠,氣乏不足以息,其脈浮數而弱。 中氣不足開始浮出水面。陸養愚仍用清氣養榮湯,再加貝母、棗仁,更加人參一錢五分,扶正兼清余邪,數劑而全愈。 陸氏案7: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外感,痰熱&食積阻滯 病人某年十月患咳嗽,身熱脅痛,日輕夜重,寢食俱廢。 由于年紀大了,大家都擔心出什么問題。陸肖愚診其脈,左手浮弦,右手弦滑。便說著說“內有食積痰飲,外感風邪所致”,“少為消導而疏散之即愈矣”。意思是內化痰邪,外疏其表。 于是以“蘇葉、柴胡以解其表,青皮、白芥以治其脅,桑皮、前胡、杏仁以治其嗽,陳皮、半夏以清其痰,山楂、枳實以消其食”。此方組成還是不錯的,表里兼顧。 二劑后癥狀減輕,四劑后痊愈。 看來并不是年紀大就一定病情重難治愈,每個人的稟賦不同。 陸氏案8: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痰濕阻滯三焦與經絡 病人起先在懷孕七個月的時候,忽有一天兩足痿軟,不能履地。分娩后頓愈,但一個月后,又重新出現了癥狀,還額外多了胸脅作痛,夜間發熱。 丹溪曾說過,女子在懷孕期間一身之氣因須另外供給胎兒,以致自身升發之氣不足,從而出現痰濕食瘀等實邪阻滯。 此案之所以突然痿弱,主要是實邪阻滯,加重了氣行不利。氣行則N行,氣不通利于四肢則四肢痿弱。 產后短暫的癥狀消失,是因分娩而三焦一時暢通。但導致問題的實邪并沒有清除,因而積蓄稍久后必然再次復發。 前醫以為是血虛,便以四物湯雜以牛膝、木瓜、虎骨、鹿角膠等補藥出入加減。服藥的半年期間,似有好些的時候,但療效總是很快消失。痿弱、胸脅痛、發熱,始終沒有真正好轉。 前醫見狀轉用人參白術等補脾,病人服用后胸脅脹痛得更厲害了,幾至悶絕。前醫再急用調氣之品,病人總算脹痛稍寬,但元氣不相接續,懶于言動。 如此補養氣血,癥狀卻是不進不退。遷延一年多后,病家找來了陸養愚。 陸養愚得知病人飲食如常,肌肉如故。但足脛浮腫,胸脅揉按則微痛,不揉不按則痞悶,其脈沉緩而滑。 陸養愚說此證是濕痰積在胸脅,后流入四肢,因而胸脅痛而四肢痿軟。既然是痰濕,那么當然滋陰也好補氣也好都是不對證的,只會更加添亂。 于是陸養愚用二陳湯,加蒼術、威靈仙、黃柏、白芥子?;?,行經通絡,數劑后,病人胸脅之氣滯頓失,夜熱亦除。之后去掉白芥子,加薏苡仁,十劑后病人步履如故。 看來此人素體是非常強壯健康的,尤其是脾胃中氣的稟賦極強,否則不會經過如此蠻治一年多后,還能飲食如故。這也是她一服用正確的藥,便能迅速恢復的主要原因。 陸氏案9: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過勞,濕邪阻滯 病人十八歲,新婚期間過勞,加上外感,出現了寒熱。 前醫以九味羌活湯治之,升動其氣,病人出現了嘔吐。后來改用藿香正氣散,嘔吐雖稍減輕,但身體極其倦乏。嘔吐還是會嘔而發作,飲食不進。若是勉強飲食,則腹中飽悶,有漉漉水聲。四肢微厥,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秘,口渴而不喜湯水。晝則輕而安靜,夜則重而煩悶。 中氣較虛,濕滯阻氣,郁熱在里,氣不達于外。 之后各路醫者們各顯神通,有主調氣的,有主清火的,有主滋陰的,百投不效。 其中用滋陰的,癥狀最為嚴重,“而滋陰尤為不便”。 陸肖愚診其脈,寸關沉緩而弱,尺脈頗和。 說這是煩勞傷氣,中氣不運,不是陰虛。于是以四君子湯加棗仁、豆蔻、木香、姜、棗,煎服數劑后,病人的病情沒有明顯改善。陸肖愚令其倍加人參,再加熟附子五分。丹溪說什么來著,氣虛太甚的人,要稍加附子才能順利轉運起來。 果然,病人服用后胸膈覺寬,飲食稍進。服至二十劑,得以痊愈。 陸氏案10: 衛氣羈留的主要原因:痰熱瘀血阻滯,氣逆 病人咳嗽,吐痰有血,有時純血,有時純痰,有時痰血相半。夜熱頭眩,胸膈不舒,腳膝無力。 看起來似乎是很典型的陰虛,至少前醫是這么認為的。于是徑用滋陰降火之藥,連續已半年。 有效么?呵呵。病人不但已有的癥狀未減,還出現了“飲食漸少,精神漸羸”。 陸養愚診其脈,兩寸關沉數而有力,兩尺澀弱而反微浮。說這是“上盛下虛之癥也”。 上盛,是心肺間有留飲瘀血;下虛,是肝腎之氣不足。 于是分別以湯藥和丸藥治之。 湯藥為:“貝母、蘇子、山楂、牡丹皮、桃仁、紅花、小薊,以茅根煎湯代水煎藥”。這是要化痰下瘀。 丸藥用的是人參固本丸,令其空腹時服之。(人參固本丸:人參、地黃、熟地黃、酒制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麥冬、天冬) 如此十天后,病人痰清血止。 陸養愚之后改用清氣養榮湯與固本丸,兩者間隔服用。調理三月后,病人痊愈且成功受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