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串雅》是清代醫家趙學敏整理鈴醫、走方醫及前代醫家有效經驗的一本實用臨證書籍。其中所錄小方、單方較多,且多數是現在臨證常用藥物,本文作者從《串雅》略選數則小方,簡附按語,與同學者討論如下。 黃鶴丹組成:香附一斤,黃連半斤。青囊丸組成:香附一斤,烏藥五兩三錢。交感丹組成:香附(炒黃)二斤,茯神(去皮)四兩。 上三方均以香附為君,可見所治均以氣郁為主,然氣郁一成,則血、濕、食、火、痰亦為之郁,即丹溪越鞠丸之義。黃鶴丹,又名香連丹(《醫學入門》),主治心胸痞痛,嘈雜、干噎、吞酸等證,宜于氣郁化火所生諸證。青囊丸,又名肝氣散,香附調氣解郁、除脅腹之痞脹;烏藥順氣疏胸腹邪逆之氣、兼能療反胃吐食,宿食不消,故此散主治肝胃不和,食滯濕停等證。交感丹,鐵翁先生方,香附開郁,茯神寧心,郁解心寧,故心腎交泰。交感丹《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加琥珀以寧心神、定魂魄。 組成:醋香附、酒良姜。主治心脾氣痛。 本方所治側重于寒邪氣滯胃脘,因寒者,良姜2錢,香附1錢;因氣者,香附2錢,良姜1錢;并重者,等分。若兼瘀滯者,可合丹參飲、失笑散;若氣痛甚者,可合百合烏藥湯,即焦樹德先生治心窩疼的三合、四合湯。 組成:白術一兩,車前子五錢,主治水瀉。 本方重用白術一兩,意在健脾,脾運則升降有序,輔以車前子利小便止瀉,使水濕從前后分消,藥簡法明。 組成:杜仲八兩(檽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干為末),以山藥五六兩為末,作丸。主治:頻慣墮胎,每三、四月即墮者,受孕兩月后服。 胎動不安,有因于氣虛、血虛、血熱、下元虧虛等,凡此種種,不可一概而論。杜仲、續斷均能補肝腎而強腰脊,萬密齋云此二藥可“補下元之虛”,故能治腰痛胎漏之證。《本草從新》杜仲條下亦附本方,主治同上。陳修園“所以載丸”(人參、白術、茯苓、杜仲、桑寄生、大棗)、張錫純“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均為治胎動不安主方,可以互參。 組成:粥油、鹽。主治精清不育。 凡煮粥,滾鍋中面上米沫、浮面,取起加煉過鹽少許,空心服下,其精自濃,即孕矣。吳庚生按云:此紫竹林秘傳單方,但須用粥油,并非初滾結聚之沫,乃粥將成時厚汁滾作一團者即是,按語詳明。 粥油,乃五谷之精,《保生要錄·飲食門》(蒲虔貫撰)謂:精華(筆者按此“精華”指水谷之精華)者,為髓、為精,其次者,為肌、為骨、為肉。故五谷之精,常服能益人精髓。 組成:茱萸、木香等份,煎湯飲之即愈。主治四肢堅硬如石,擊之如鐘磬聲,日漸消瘦。 筆者初識次方,是在讀熊繼柏先生《中醫創造奇跡》一書。熊先生辨證用于治四肢皮膚硬腫(硬皮?。?,認為此二藥一酸收,一辛散,相反相成,配伍精妙?!妒泪t得效方》亦載此方。 組成:人參一兩,當歸二兩,荊芥三錢。主治身癢,須暫用錐刺刀割稍緩的重證。 癢之一證,《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謂:“諸痛癢瘡,皆屬于心”,高士宗注“心”為“火”,可見,因火熱致癢者,多伴疼痛;《金匱要略》有“癢為泄風”之論,認為癢是風邪外泄表現。宋以后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認識,多從風論治癢證,以養血祛風為代表如當歸飲子等。迨王清任《醫林改錯》治痘六方之一的助陽止癢湯(黃芪1兩,桃仁2錢,紅花2錢,赤芍1錢,山甲1錢,炒皂刺1錢),立益氣化瘀通絡止癢一法;今人夏少農在治療頑固性老年瘙癢癥時,除養血祛風外,又運用重鎮法(靈磁石,代赭石、紫貝齒,左牡蠣,名“四重湯”),多獲良效。本方重在養血益氣,輔以疏風,藥簡量明,是為虛證。 組成:人參二兩,當歸二兩,麥冬二兩,五味子五錢。主治聞雷即昏暈不省人事。 聞雷則暈厥,多屬氣怯。怯即弱小,多屬神氣不足,正如《素問·臟氣法時論》云“心澹澹如人將捕之”。本方以生脈飲加當歸以補益心之氣血,心氣足,則神正而不畏。 組成:夏枯草五錢,金銀花五錢,蒲公英五錢,水酒各半煎服。主治結核瘰疬遍布脖項。 瘰疬,多以痰火論治,程鐘齡消瘰丸(玄參、貝母、牡蠣)可謂名方。本方以清熱散結為主,方雖平易,與消瘰丸各有側重,是方則可多見紅腫熱痛,局部焮熾等,消瘰丸則多見局部結核硬腫,紅腫不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