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給自己看病古人云:“見人過易,見己過難。” 人這輩子,最難的不是看清別人,而是看清自己。 多少人對別人的毛病評頭論足,面對自己的問題卻視而不見。 常常抱怨命運不公,感慨世事無常,卻忘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真正的成熟,是學會給自己“看病”。 人要善于發現自己的“毛病” 《禮記》里講:“好責人者,自治必疏。” 愛挑別人錯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連自己的問題都看不到的人,早該好好反思了。 這世上沒有天生的完人,卻有死不認錯的愚人。 這輩子最怕的,不是身上有毛病,而是把毛病當成了理所當然。 北宋年間有個叫張詠的官員,性子急、脾氣暴,看誰都要挑出錯來。 有次他騎馬去衙門,路上有個菜農挑著擔子走得慢,擋了他的道。 張詠張口就罵:“老東西不長眼!”揚鞭抽翻菜筐,蘿卜白菜滾了滿地。 菜農跪在地上撿菜,張詠卻大笑而去。 當天夜里,衙門書吏送來卷宗,張詠翻著翻著突然拍案大罵:“哪個蠢貨寫的文書?狗屁不通!” 書吏小聲提醒:“大人,這是您三日前親自批閱的。” 張詠抓起文書細看,瞬間臊得滿臉通紅。 原來那日他醉酒辦公,這才把文書寫的錯漏百出。 經此一事,張詠徹夜未眠,腦海中都是自己曾經做的錯事。 第二天清晨,張詠特意找到菜農賠禮,還掏出銀子補償。 他在書房也掛上“每日三省”的條幅。 每天結束了常自省:今日有沒有冤枉人?可曾犯糊涂? 十年后,張詠成了宋朝有名的賢德之相。 老話說得好:“小人無錯,君子常過”。 出問題先找自己的原因,不要急著找別人的錯。 最怕的不是犯錯,而是自己犯了錯還不認。 盯著別人的毛病不放,自己的心胸會越來越狹隘。 要學會直面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蛻變。 看到自己言行上的“病” 《禮記》有言:“君子不失口于人。” 管不住嘴的人,遲早要吃大虧。 為了一時痛快說狠話,聽的人可能記恨一輩子。 多少情誼毀在嘴上,多少福氣漏在話里。 話到嘴邊留有余地,不是圓滑,而是做人最基本的善念。 民國年間,上海有位姓王的富商,靠做藥材生意發了家。 這人有個講話尖酸刻薄,口無遮攔的毛病。 有一回喝多了酒,他當著滿堂賓客嘲笑瘸腿的合伙人:“你走路一拐一拐,倒像只瘸腿蛤蟆。” 合伙人當場摔了酒杯,第二天就撤了股。 最要命的是那年過壽,他在酒樓大擺宴席。 廚子是從鄉下來的遠房親戚,忙亂中打翻了一盆魚翅。 王老板當著幾十桌客人,指著廚子鼻子罵:“蠢得像頭驢!活該你祖祖輩輩挑大糞!” 廚子一聲不吭,當夜就卷鋪蓋回了老家。 不出三個月,周家就出了大事。 先是倉庫里的名貴藥材長了霉斑,接著又有人往藥鋪送死老鼠。 同行趁機造謠,說周家的藥吃死了人。 生意一落千丈時,他才聽說:原來是當時被他羞辱的廚子在背后報復。 王老板變賣家產那天,在當鋪門口捶胸頓足:“都怪我這張嘴!” 《格言聯璧》中說:“涉世以慎言為先。” 人生在世,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句話能成事,也能壞事。 這世上多少關系,因為幾句玩笑話就鬧掰。 說過頭的話收不回來,得罪了人再想補救就難了。 人到中年才明白,有些話寧可不說,也比逞口舌之快惹出麻煩要好。 人最好的“醫生”,永遠是自己 《了凡四訓》中講:“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朋友再多,人脈再廣,到了危難關頭只有自己最能靠得住。 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最清楚問題所在的也只有自己。 能狠心改正自己毛病的人,人生的路會越走越順。 當你開始做自己的大夫,世間再無難醫的病。 明朝年間,川渝有個富商叫沈萬三。 這人四十歲突然得了怪病,渾身長滿紅瘡,瘙癢難耐,請遍名醫都治不好。 有天云游郎中路過沈家,看了他的癥狀直搖頭:“什么藥都治不了,你這是心病。” 原來沈萬三年輕時靠賣假綢緞起家,后來雖然富貴了,卻總夢見當年被他坑害的客商。 郎中留下句話:“要治病,先治自己的心。” 當夜沈萬三翻出賬本,把二十年前騙過的人都列成單子。 從第二天開始,挨家挨戶還錢賠禮。 有個老寡婦早搬去了其他地方,他帶著兒子翻山越嶺找了半個月。 當他把十兩銀子塞進老太太手里時,老太太抹著淚說:“我早就不恨你了。” 說來也怪,隨著欠的債一筆筆還清,沈萬三身上的紅瘡慢慢結痂脫落。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世上沒有治百病的藥,但有能醫百病的心。 遇到問題先找自己的原因,總想著靠別人解決是沒用。 經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是醫治自己的最佳藥方。 ▽ 《格言聯璧》有云:“靜坐常思己過。” 多少人在指責他人時振振有詞,輪到自己卻裝聾作啞。 真正的成熟,是學會給自己當大夫。 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做錯事情不找借口推脫。 能認清自己的不足才是最該學會的本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