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曾說過:“言慢者貴,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這十二個字,是他用半生坎坷換來的處世真經,更是留給后人最深的醒世箴言。 說話太急容易惹禍,性格太硬難免碰壁,德行太薄終究走不遠。 總想著爭贏斗狠只會傷人傷己,懂得收斂鋒芒才能長存于世。 走過半生應該學會:開口多思量,遇事懂低頭,待人存寬厚。 言慢者貴 《論語》中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話到嘴邊留三分,是智慧,更是修養。 說話前多考慮前因后果,比急著開口更重要。 一句不經思索脫口而出的話,可能就讓人記恨半生。 管住嘴,慢開口,才是避禍積福的根基。 北宋名臣富弼才華橫溢,只是有個管不住嘴的毛病。 一次,他在酒宴上聽見鄰桌書生譏諷當朝官員無能,當場拍案反駁:“大宋江山穩固,豈容爾等妄議!” 誰知那書生竟是遼國探子,次日便向遼帝添油加醋稟報:“宋朝官員狂妄自大,可見趙家皇帝早有北伐之心。” 遼帝大怒,立刻陳兵邊境。 消息傳回汴京,朝廷上下亂作一團。 富弼這才知道,自己一句逞能的話,險些挑起兩國戰火。 后來他主動請纓出使遼國,在遼帝面前跪了三天三夜,才勉強平息此事。 經此一劫,富弼徹底變了個人。 他給自己定下規矩:“開口前必先沉默三息。” 哪怕被人當眾羞辱懦弱無能,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與他人爭辯。 正是這份謹言慎行,讓他后來主持宋遼和談二十余年,邊境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朱子家訓》有言:“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 人這輩子,學會閉嘴比學會說話更難。 那些真正立于高處的人,沒有一個是靠伶牙俐齒站住的。 事情辦得靠譜比會說漂亮話更重要,踏實做事比能說會道更有用。 看破的事不必說破,厭惡的人不必拆穿。 貴人語遲,福從口入。管住嘴的人,才能守住命里的福氣。 性柔者富 古語有云:“金以剛折,水以柔全。” 態度強硬的人表面上威風,實際上容易得罪人給自己招致麻煩。 溫和待人看上去好像吃了虧,其實是智慧之舉。 硬碰硬只會兩敗俱傷,以柔克剛才能四兩撥千斤。 學會把身段放軟,前路自然會越走越寬。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 楚王聽說晏嬰身材矮小,故意在城門旁開了個狗洞,當著各國使臣的面羞辱他:“齊國人只配鉆狗洞!” 晏嬰面對這般侮辱不氣不惱,拱手笑道:“出使狗國才鉆狗洞,請問楚國是狗國嗎?” 楚王被噎得說不出話,只好打開城門請晏嬰入城。 宴席上,楚王又押來一個齊國犯人,陰陽怪氣地問道:“齊國人是不是都愛偷東西?” 晏嬰不卑不亢,起身行禮說:“橘子生在淮南是甜的,長在淮北卻是苦的。這個人在齊國遵紀守法,到了楚國卻偷盜,莫非楚國的水土專門教人當賊?” 滿朝文武哄堂大笑,楚王羞得滿臉通紅,只得當場向晏嬰賠罪。 晏嬰臨走那天,楚王問他:“齊國沒人了嗎?竟派你這樣的侏儒當使臣。” 晏嬰拱手答道:“我們齊國派使臣有個規矩:賢能的去強國,無能的去弱國。我這種最沒本事的,就被派到楚國來了。” 楚王躬身道:“先生這張嘴,竟然比我國十萬大軍還厲害。” 三場交鋒,晏嬰都用柔的智慧巧妙化解,楚王從此再不敢小看齊國。 老子曾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逞強是本能,示弱才是本事。先退讓的人不是懦弱,而是通透。 針尖對麥芒,只會兩敗俱傷;以柔化百鋼,才能萬事順遂。 你的姿態放得多低,福氣就有多厚。 硬話軟說,急事緩辦,你給別人的體面,會變成別人對你的尊重。 德厚者旺 《周易》有云:“君子以厚德載物。” 靠算計得來的東西不長久,遲早會因為算計而失去。 厚道修來的福報,才是鐵打的根基,代代相傳。 人一生的福氣都是自己平時積德修來的。 厚道的人其實心里明白,守好道德底線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算計的人贏得一時,厚道的人安穩一世。 清朝年間,有個叫喬致庸的商人。 一年寒冬,伙計誤將摻了陳米的新米賣給災民。 他知道后,連夜帶人挑著新米挨家挨戶換回陳米,還多送每人一斗米賠罪。 管家心疼銀子,勸老爺道:“這點小事,何必較真?” 他指著糧倉說:“這里裝的不是米,是喬家的名聲。” 后來軍閥作亂,喬家糧倉被盯上。 當天夜里,突然有數百民眾舉著火把圍住喬家大院。 領頭的人喊話:“喬老爺平日待我們不薄,今夜誰敢動喬家一粒米,先從我身上踏過去!” 靠著這份厚道,喬家在最亂的年月里,生意反而越做越大。 最鼎盛時期,全國二十多個省份,處處都有喬家商號。 喬家整整富了六代,直到抗戰時期還在捐錢捐糧。 常言道:“厚德之人,必有后福。” 我們這一生,其實都在為自己的德行買單。 人算不如天算,德行攢夠了,福氣自然到。 算計來的都是蠅頭小利,厚道積的才是長遠福報。 ▽ 《道德經》有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世間最珍貴的道理,往往藏在最樸素的智慧里。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的是言語的分寸,處事的姿態,為人的德行。 真正的福報,從來不是爭來的,是自己修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