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近來爭議頗多!比如《水滸傳》的故事背景雖然是北宋末年,但在一些細節(jié)上確實反映了明朝的社會特征。以下是一些具體分析: 1.歷史背景 · 北宋末年:《水滸傳》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北宋末年,這一時期社會矛盾尖銳,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農(nóng)民起義頻繁。宋江等人的起義故事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已有記載,這些歷史事件為《水滸傳》提供了基礎。 · 元末明初: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這一時期社會動蕩,農(nóng)民起義頻繁,施耐庵參考了這些起義的結局,根據(jù)宋江起義進行改編。 2.社會風情與生活細節(jié) · 貨幣使用:在《水滸傳》中,好漢們在江湖上使用的貨幣以白銀為主,這是明代中后期才有的現(xiàn)象。在宋朝,白銀并不作為主要貨幣,只有在國家賠款這樣的大宗交易中才會出現(xiàn)。 · 武器與地名:某些好漢的武器以及地名也都是明朝才有的。 3.社會控制 · 北宋末年:北宋末年社會相對寬松,好漢們在江湖上行走幾乎沒有約束,處處都有可供投奔的山寨和土豪。 · 明初社會:施耐庵生活的明初社會則完全不同,朱元璋對“江湖”深惡痛絕,實行了嚴厲的社會控制。在基層實行“里甲”軌制,規(guī)定里甲內(nèi)的人民互相認識互相監(jiān)視,民人務農(nóng)不能離開“一里之間”,外出務工必須要就近為宜。 4.文學創(chuàng)作背景 · 元代水滸戲:在元代,水滸故事已經(jīng)通過雜劇等形式廣泛流傳,如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魚》和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等。 · 明代水滸雜劇:明代的水滸雜劇從明初到明末歷時較長,而小說《水滸傳》開始廣泛流傳是中葉以后的事,所以明代水滸雜劇與小說的關系比較復雜。 5.作者與成書年代 · 作者:《水滸傳》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羅貫中則做了整理。 · 成書年代:《水滸傳》的成書年代極具爭議,主流支持“明代嘉靖說”,約1524年。現(xiàn)存最早的完整版本刊于1589年。 總結 《水滸傳》雖然以北宋末年的社會為背景,但在一些細節(jié)上確實反映了明朝的社會特征,如貨幣使用、武器和地名等。這些細節(jié)可能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參考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或者是在流傳過程中被后人修改的結果。因此,《水滸傳》不僅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會現(xiàn)實,也包含了元末明初等不同時期的廣泛封建社會現(xiàn)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