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
前兩天在網(wǎng)上,刷到一篇熱度飆升的舊帖子。 網(wǎng)友@小慧,幾年前發(fā)帖吐槽了一些她和丈夫相處的煩惱。 她想要和丈夫一起學英語,方便以后旅游,結(jié)果被拒絕。 她轉(zhuǎn)發(fā)了很多實用視頻,丈夫看都不看,還說她多管閑事。 諸如此類的雞毛蒜皮,不一而足。 就這樣普通的日常貼,因為小慧前陣子的更新,忽然爆了。 更新內(nèi)容就一句話:“這個新年,和老公一架沒吵,耶!” 區(qū)區(qū)十幾個字,激起了無數(shù)人好奇。 看有人不斷追問,小慧索性在原貼上更新了一段話: “不吵架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去年過四十歲生日時,我把愿望交給老公許,他竟然讓我少替他操心。 本來很生氣,可既然答應(yīng)了他,我也就試著放手。 想不到,一個月下來,那些日常的家務(wù),我沒催,其實他也會去做。 靠我提醒的瑣事,現(xiàn)在不說了,他忘了幾次,也就自己記住了。 慢慢地,我也感覺到不用操心和內(nèi)耗有多舒坦。 今年初,我主動提出,要和他互相放養(yǎng),給足雙方獨立的空間。 兩個人都把自己哄開心后,再時不時湊在一起過日子,兩口子反而更幸福了。” 后續(xù)小慧還發(fā)了些帖子,有些是和朋友的,但更多是獨自一人聽歌閱讀、逛街旅行。 看得出,她現(xiàn)在的生活很開心,一掃當初的內(nèi)耗和焦慮。 她的故事已然翻開新篇章,這也給很多中年女人一點啟示。 如果你常常焦慮內(nèi)耗,感覺和伴侶矛盾不斷,不妨像小慧一樣,試著離丈夫“遠”一些。 學會以下3點,也許你的婚姻也能從此通透幸福,輕松愜意。 01 學會放棄完美, 對婚姻太高期待,難免降低你的幸福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yè)說: 對愛情婚姻萬萬不可“胸懷大志”,“志向”越大必然痛苦越深,要求越多收獲越少。 兩人世界里,你可以對自己“高標準”,但不可對伴侶“嚴要求”。 誠然如此。 就像社會學中那個“60分理論”一樣,對婚姻滿意度最高的群體,往往持有“及格就很好”的心態(tài)。 當你對另一半要求過高時,你得到的往往不是一個完美的愛人,而是一段充斥著情緒化和不愉快的感情。 只有降低期待,放棄完美,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 復旦大學教授沈奕斐,曾經(jīng)也對丈夫充滿期待,希望對方能隨時讀懂自己的想法。 但遺憾的是,沈教授的另一半,偏偏是個不解風情的大直男。 有一次,沈奕斐和丈夫逛街,走著走著,開始感覺口干舌燥。 她想讓丈夫買水,但又不想直說,于是便反復問丈夫是否口渴。 沒想到,丈夫并沒領(lǐng)會她的意思,反復回答她“沒有”,氣得沈奕斐火冒三丈。 她高聲質(zhì)問道:“我給了你這么多次機會,你就不能體會到走了那么久,我需要喝水嗎?!” 丈夫聞言停下發(fā)問:“那你現(xiàn)在要不要喝水呢?” 沈奕斐反問:“你覺得呢?” 丈夫沒聽懂她的暗示,笑著說:“應(yīng)該不渴吧,我們一會再喝。” 那一天,沈奕斐氣極了。 生氣之余,她決定改變自己,放棄讓老公處處懂自己的想法,開始學著打直球。 再一次逛街逛累了,沈奕斐直接和丈夫說:“我累了,想喝水?!?/span> 丈夫也很爽快地應(yīng)下,立刻前去買水。 的確,這種直接了當?shù)恼f話方式,并不符合沈奕斐期待的浪漫。 但婚姻本來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單向篩選,而是基于兩人特點,找到雙方都舒適的相處模式。 很多人在親密關(guān)系中,都會有一種“理想化投射”現(xiàn)象,即把對異性的所有幻想,投射在另一半身上。 這本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對方可以滿足我們的幻想,那皆大歡喜。 但如果幻想落空,那也很正常,人無完人,沒必要去勉強對方。 學會尊重伴侶的個性,理解伴侶的感受,卸下期待,停止比較,才能為關(guān)系減負,才是中年夫妻正確的相處之道。 ![]() 02 學會親密有間, 和丈夫拉進距離,反而親近夫妻關(guān)系 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燃燒的物體需保持適當距離,才能充分燃燒。 婚姻亦如此,過度黏合會消耗激情,適度距離反而會激發(fā)吸引力。 熱戀的時候,總覺得兩個人膩在一起,直到天長地久,才算甜蜜。 到了一定年齡才明白,愛的本質(zhì),不是把兩個人熬成一鍋粥,而是讓兩杯水保持清澈,彼此映照。 劉若英與丈夫鐘小江的婚后生活,一度不被很多人理解。 她和丈夫常常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 然后兩個人再一起回家,進家門后一個人往左,另一個人往右。 他們還有各自獨立的書房和臥室,讀書、工作和起居,往往也是各自分開的。 很多網(wǎng)友都調(diào)侃說,他們不像是夫妻,分明就是室友。 其實,劉若英在婚前就問過丈夫: 婚后我決不會在家里做全職太太,還是照常工作、唱歌、演戲、寫作,你會不會覺得很虧??? 鐘小江回答得很真誠:“就是因為你這么豐富這么有趣,我才娶你的; 如果把你娶回來,你就不干那些事了,只在家里給我洗衣做飯,我才覺得虧了呢?!?/span> 想來,他們能相濡以沫十幾年,這份婚前就已達成的共識,起了不小的作用。 很喜歡劉若英說的一句話: “因為保有你,我感覺自己幸福;同時保有我,所以能安心自由。” 如果你想借鑒一下劉若英的這種“劃清彼此”的生活方式,可以從以下2點做起。 1、劃出一片精神自留地: 每天保留1小時獨處時間,讀書、運動或發(fā)呆,提醒自己“我首先是我,然后才是妻子”; 2、培養(yǎng)一些非交集興趣: 他打游戲,你追??;他釣魚,你插花。差異化的愛好不僅避免了無意識掃興,還能創(chuàng)造分享欲,升溫感情。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懂得親密“有”間,疏而“有”道,婚姻才能免于窒息,熱情和新鮮感才能長存不竭。 ![]() 03 學會置頂自己,女到中年, 懂得先愛自己,才是最好的活法 作家梁文道說: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如果沒有自己過日子的能力,那他也沒有和別人過好日子的能力。 深以為然。 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永遠不是對方,而最該愛的,永遠都是自己。 前段時間,伊能靜和庾澄慶的過期糖熱度很高,重溫之后,我一時感慨良多。 這是一段看起來大家都沒錯,但卻沒能有個好結(jié)局的故事。 無論是伊能靜的“庾郎盤馬地,卻怕有春泥”,還是庾澄慶的“Annie(伊能靜英文名),Just for you”,都說明了伊能靜和庾澄慶是有愛的,毋庸置疑。 但大抵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伊能靜比常人更缺乏安全感。 她為了婚姻圓滿,一度失去自我,累人累己。 累到極致時,她在書中控訴這對方“你不讀我的字,不看我的表演,不在乎我的榮耀,你只是愛我,不理會我靈魂的出口”。 即便如此,她還是拼盡全力改變自己,想要拯救他們之間的感情。 可惜到最終,這段緊繃的婚姻還是在伊能靜41歲時走到了盡頭。 值得慶幸的是,離婚后的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坦言道: “婚姻失敗不是他的錯,是我沒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span> 從那天起,她開始重建自己的內(nèi)心秩序,走上自我救贖的道路。 幾年后,伊能靜與秦昊結(jié)婚,這一次,她一改前非,找回了真正的自我,為靈魂開辟了數(shù)不清的出口。 四十多歲的她,轉(zhuǎn)型成為了直播行業(yè)的領(lǐng)軍人物,時常忙于工作,無暇和丈夫團聚。 但就是這樣忙碌充實、收獲滿滿的生活,不僅治好了伊能靜多年的內(nèi)耗,還為她注入成就感、提升安全感,給予她越來越好的狀態(tài)。 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 你首先要做好自己,然后才能扮演好其他角色。 第一段婚姻時,伊能靜太想做好一位妻子,最終用力過猛,錯過了幸福。 如今的她,學會了優(yōu)先置頂自己的感受,反而給家庭帶去了更好的自己,滋養(yǎng)著每位家庭成員。 很喜歡《玫瑰的故事》中一句臺詞: 人應(yīng)該學會自我成長,自我成全,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笑的權(quán)利交給別人。 時刻記得,婚姻里越過越好的女人,靠的都是自我成長、自我成全。 人活一輩子,要先學會把自己打理好,才能有余力在生活中大放光彩。 ![]() 04 前兩年網(wǎng)上流行過一段話: 年輕時,總想著改變世界; 長大后,變得只敢改變身邊人; 人生過半,驀然回首,驚覺我這一生唯一能改變的,原來是我自己。 即使是面對另一半,其實道理也是同樣的。 你和你的伴侶永遠是獨立的個體,需要自己的思想與空間,你可以改變自己,但不要為了任何人失去自己。 就像舒婷在《致橡樹》中寫的那樣: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緣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在我看來,婚姻最好的模樣,正是如此。 它絕非一棵藤蔓纏繞著一棵樹,而是兩棵獨立的樹,在風雨中共同成長。 彼此相互獨立,卻又相依相守,永遠不離不棄。 能做到這一點的愛人,就離白頭偕老不遠了。 點個【愛心】,人生下半場,愿我們都能找到與伴侶相處的合適距離,不厭煩、不冷落,永遠細水長流地相愛下去。 作者:明冬。本文首發(fā)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十點讀書。 |
|
來自: 昵稱503199 > 《微信:讀書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