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章元 撰文/張珉 ![]() 著名金石印章收藏家、財政專家、武漢大學學長章元先生,近日清理藏印時,發現張謇(季直)閑章一枚,非常興奮。 ![]() 印鈐:宜子宜孫 邊款:民國十年春月季直 材質:青田朱砂紅。 顏色朱紅、手感潤滑、印面邊款極為清晣、藝術收藏價值很高,專家鑒定,確為季直先生親手篆刻。用章元先生的話說:此印非同一般!材質優良,印面文字佳,藝術水準極為髙妙! 一枚青田朱砂紅閑章,印面朱紅如霞,刀法遒勁而溫潤,邊款“民國十年春月季直”九字,如金石墜地,鏗鏘有聲。這方由清末民初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字季直)親篆的《宜子宜孫》印章,不僅是一件藝術珍品,更是一段歷史的縮影,承載著張謇“實業救國、教育興邦”的赤子情懷,以及對后世“子孫昌盛、家國永續”的殷切期許。 一、金石為證:印章中的文人風骨與家國情懷 張謇的書法與篆刻藝術,恰如其人,融合了雄強與儒雅。他自幼習字,臨摹顏真卿、歐陽詢、王羲之等大家,筆下既有顏體的端樸蒼秀,又兼具晉楷的飄逸靈動。這方《宜子宜孫》印章,以青田朱砂紅為材,色澤沉郁如血,質地潤滑如綢,印面布局疏密有致,線條剛柔并濟,既有漢隸的古拙之氣,又見文人篆刻的精致匠心。邊款“季直”二字,更顯其謙遜自持的君子之風。 “宜子宜孫”四字,典出《詩經》,寓意家族綿延、子孫賢達。張謇以金石銘志,既是對傳統家族倫理的傳承,亦是對“教育為立國之本”理念的隱喻。他一生創辦370余所學校,從南通師范到紡織專門學校,皆以“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為訓,培養的不僅是技術人才,更是心懷家國的棟梁。此印或為張謇晚年所刻,寄托了他對后輩“承實業之志、傳教育之火”的厚望,亦是對“父教育,母實業”思想的藝術化表達。 二、實業與教育的“金石之盟” 張謇的傳奇人生,恰如這枚印章的材質——青田石般堅韌,朱砂紅般熾熱。他41歲中狀元,卻棄官從商,以“舍身喂虎”之志投身實業,創辦大生紗廠,開創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先河。然而,他深知“國非富不強,富非實業不張,實業非教育不昌”,遂將實業所得悉數投入教育,構建起從小學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甚至首創“校辦工廠、工廠辦?!钡哪J?,讓教育與產業相互滋養。 這枚《宜子宜孫》印章,或許曾鈐印于張謇的書信、辦學章程或實業規劃中。其背后的“朱砂紅”,既是傳統文人雅士的審美追求,亦暗合他“以血汗鑄就事業”的悲壯——他曾于寒冬硯池結冰時仍堅持練字,酷暑汗透衣襟時猶奮筆疾書,這般堅韌,正是他實業與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 三、精神遺澤:從一方閑章到千秋典范 張謇逝去近百年,南通博物苑的濠南別業依舊矗立,大生紗廠的機器轟鳴猶在耳畔,而他留下的這方閑章,更成為后人追思的載體。印章的“宜子宜孫”,早已超越家族范疇,升華為對民族未來的期許。今日之南通,張謇創辦的學校、醫院、氣象臺仍在服務社會;他倡導的“學必期于用,用必適于地”理念,仍在指導鄉村振興與產教融合。 這枚印章,亦是對當代的啟示:真正的“宜子宜孫”,非僅血脈延續,而是精神與文化的傳承。張謇以實業為基、教育為魂,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命運,其格局正如這方印章——雖小,卻可納山河;雖靜,卻聲震千秋。 “一印一世界,方寸見乾坤?!睆堝赖摹兑俗右藢O》閑章,不僅是藝術與歷史的交匯,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讓我們銘記:在民族危難之際,有人以筆墨為劍、以實業為盾,為后世開辟了一條“富強之大本”的道路。而今,當后人摩挲這方朱砂紅印,仿佛仍能聽見張謇的諄諄告誡:“遺留一二有用事業,不與草木同朽?!贝擞¢L存,精神永續。 附:人物介紹 ![]() 清末民初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 張謇字季直,號嗇庵,祖籍江蘇常熟,生于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清末民初實業家、教育家,被譽為“狀元實業家”。他創辦大生紗廠,推動民族工業發展,同時致力于教育事業,創辦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謇1895年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把實業、教育稱為“富強之大本”。1906年成立預備立憲公會,任副會長。1909年被推為江蘇諮議局議長。1913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他一生創辦370余所學校,從南通師范到紡織專門學校,皆以“堅苦自立,忠實不欺”為訓,培養的不僅是技術人才,更是心懷家國的棟梁。代表作品有《張季子九錄》《嗇翁自訂年譜》《張謇全集》等。 1926年8月24日張謇因病而逝。 ![]() [作者簡介] 張珉 :男,1945 年生于長沙 1968 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 水工系高級工程師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現住廣州。 ![]() 【策劃簡介】 章元,江蘇淮安人,1938年生,別署仲秋、蔚祖等,室名滌塵齋。初入私塾,后相繼畢業于淮安實小、淮陰中學、財政部揚州財校、武漢大學經濟系(5年)和北京大學(1年半)研修班。研究員。長期在湖北省財政廳工作,1999年退休。受聘為武漢大學名譽教授。1959年首篇論文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創刊號刊發;主撰之《小城市財政經濟發展戰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反腐敗必須在“綜”字上著力》入選北京大學校慶100周年論文集?,F任武漢大學武漢校友會經濟分會會長和湖北省藝術品收藏家協會顧問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