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的《景寧雜詩》及《澹靜廬詩剩》卷是他的行書代表作,這兩部作品不僅展示了他的書法技巧,也反映了他對社會生活的深刻觀察和對自然的熱愛。 《澹靜廬詩剩》是沈尹默在66歲時所作,當時他正值書法藝術的巔峰期。此作品全篇渾然天成、精氣彌漫,用筆清圓勁健,老辣獨到,行云流水,自然流暢。筆墨跌宕起伏,濃淡相間,字里行間頗有二王神韻,可謂是“清雋秀朗,風度翩翩”。作品充滿了對普通人生活的思考,展現(xiàn)了沈尹默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情懷與責任感。 而《景寧雜詩》則更為多樣化,涵蓋了沈尹默對社會各個方面的感悟。詩中偶爾透出一絲批判的精神,反映了他對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與思考。這種復雜的情感無疑為作品增添了深度,也使得他作為藝術家的身份更加立體。在書寫這兩部作品時,沈尹默運筆如流,體現(xiàn)出一種淡然與超然的境界,這種平和的情感不僅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也在字形的變化中得到體現(xiàn)。 沈尹默的書法風格獨特,他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后傾向于晉代與唐代大家,尤其善于融匯智永、虞世南及顏真卿的筆法。這樣的技法融合,不僅使他的行書飽含力量感,也讓書寫更具節(jié)奏感。他以“以腕運筆”的理念,強調手腕的靈活運用,使得行書中的筆畫更為流暢,極具視覺美感。 ![]() ![]() ![]() ![]() ![]() ![]() ![]() ![]() ![]() ![]() ![]() ![]() ![]() ![]() ![]() ![]() ![]() ![]() ![]() ![]() ![]() 《澹靜廬詩剩》是鎮(zhèn)海金磷叟所作,由沈尹默書寫,其大意如下: 山居生活之樂:描繪了如“碧岫一彎水一渠,荊扉竹屋好幽居。松風謖謖送清響,明月小橋人釣魚”等山居場景,展現(xiàn)了自然的寧靜與美好,表達了詩人對這種幽居生活的喜愛。 對時光與人生的感慨:如“天空地闊我纖塵,眴息流光六十春。有志未成人已老,自慚自憤自悲吟”,抒發(fā)了時光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慨。 旅途見聞與感悟:在“嵊縣曉發(fā)”“過嚴灘”等詩中,通過描寫途中景色及古跡,表達對歷史變遷、人生境遇的思考,像“漢室江山付水流,云臺勝跡亦荒丘。今朝俯仰嚴灘上,獨覺清風萬古留”。 生活中的閑情逸致:如“手持湘管賦梅花”“一筐蔬菜充珍饌,數(shù)點梅花開敝廬”等,體現(xiàn)了詩人在平淡生活中尋找樂趣,堅守內心寧靜的態(tài)度。 《景寧雜詩》則主要描寫了景寧當?shù)氐娘L土人情等,具體如下: 社會風貌:如“數(shù)家煙火自成村,累石高墻白板門。民俗除將耕耨外,一年生計在雞豚”,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的生活場景和人們的主要生計方式。 文化習俗:“迎娶新娘禮甚便,竹輿掛彩兩人肩。日陳肴酒二三席,分宴賓朋四五天”等詩句,呈現(xiàn)了當?shù)氐募奕⒘曀祝弧懊糠觊L至節(jié)相近,入骨磁瓶土葬來”則體現(xiàn)了喪葬習俗。 人物形象:“高蟠鳩結異恒人,短短衣衫不蔽身。赤腳蓬頭麻布服,終年作苦是畬民”,刻畫了畬民的形象和生活狀態(tài)。 地方物產(chǎn):“此邦土物向來稀,略產(chǎn)香菇品不低。更有茯苓兼白術,盛名流播浙東西”等,介紹了當?shù)氐奶禺a(chǎn),如香菇、茯苓、白術、惠明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