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23-2024年,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中國石油第二屆/第三屆技術技能大賽上,將試井分析設為個人競賽項目之一,筆者有幸作為培訓教師參加了幾個油田的賽前培訓工作,賽后將課程教案以“科普試井40講”的形式在微信公眾號(油氣藏工程)上陸續發布,反響熱烈。本書的主要內容源于上述短期課程教案,立足于手工分析,結合現場實例,簡明扼要的說明了單對數分析及手工雙對數分析的原理、分析流程,以及分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向讀者介紹實用的試井分析方法,研究對象是無限大單層儲層中單相流體產出(注入)的單井測試這種最基本的試井情形。全書將公式推導降至最低程度,力求易讀和實用,主要涉及試井分析基礎(入門篇)、單對數分析方法(基礎篇)、手工雙對數分析方法(提高篇)、試井分析的一些實際問題(實戰篇)等內容。 第一章 試井分析基礎。本章開篇回顧了試井百年發展史,然后介紹了與試井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諸如:試井本質、井筒儲存效應、表皮效應、探測半徑、探測體積、形狀因子、疊加原理、流動形態等內容,同時對國內外著名試井專家、試井圖書進行了簡單介紹。 第二章 單對數分析方法。本章首先介紹均質儲層中利用壓降和壓力恢復測試的無限作用徑向流數據估算滲透率和表皮系數的單對數分析方法,接著介紹利用壓力恢復單對數圖估算平均壓力、計算到斷層距離及井間儲能系數的方法,然后介紹試井軟件“黑匣子”中疊加時間函數圖的繪制方法以及注入井單對數分析方法,最后簡單介紹了雙重孔隙介質儲層中一口直井的單對數分析方法。 第三章 手工雙對數分析方法。本章主要介紹均質無限大儲層中直井、無限導流垂直裂縫井、有限導流垂直裂縫井、部分射開井、水平井,雙重孔隙介質儲層中直井,徑向復合儲層中心一口直井等7種情形的雙對數典型曲線特征、手工分析方法、分析流程和分析實例。 第四章 試井分析的一些實際問題。本章主要回答試井分析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旨在向讀者介紹商業試井軟件中“黑匣子”問題,首先結合實例討論雙對數曲線的繪制方法,接著討論儲層邊界、產量變化、邊水、變井筒現象、應力敏感、鄰井干擾等對壓力恢復曲線形態的影響,然后討論反褶積技術及其應用、氣井彈性二相法及其應用,最后簡單介紹試井解釋和試井設計工作流程。 本書附錄部分還提供了部分參數的SI單位與其他單位的系數換算關系、不同單位制下試井分析常用公式、單對數/雙對數曲線特征對比圖等內容。本書采用SI單位制,也有少量公式推導采用SI基本單位制,文中均已注明。 本書是作者參加工作二十年來從事試井分析工作的總結和提煉,體現了試井分析理論與現場實踐的結合、提升和再發展,希望本書能對各類復雜油氣藏的開發工作有所裨益。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破解商業軟件“黑匣” 提升從業者技能水平 第一章 試井分析基礎(15-20講) 試井是以滲流力學為理論基礎,以測試儀表為手段,通過測量油、氣、水井的壓力、產量、溫度等生產動態數據,結合地震、地質的成果認識,研究和確定測試井和測試層的生產能力、物性參數以及辨別井間或層間連通關系的技術或方法, 其分析結果可用于生產井的產量預測、可采儲量評估以及完井和增產措施的優化。本章重點介紹了試井百年發展史以及與該方法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章 單對數分析方法(10-13講) 壓降和壓力恢復測試是最常見的不穩定試井方法。本章首先介紹均質儲層中利用壓降和壓力恢復測試中的無限作用徑向流數據估算滲透率和表皮系數的單對數方法,接著介紹利用壓力恢復單對數圖估算平均壓力、計算到斷層距離及井間儲能系數的方法,然后介紹試井軟件中疊加時間函數圖的繪制方法以及注入井試井分析方法,最后簡單介紹了雙重孔隙介質儲層中一口直井的單對數分析方法。單對數析方法簡單方便,但是直線段難選(早期、晚期受影響),無法檢驗;短期測試或儲層致密IARF不出現,無法進行分析。 第一節:壓降試井分析(1講) 第三章 手工雙對數分析方法(14-16講) 雙對數分析方法可分為典型曲線擬合方法和直接綜合分析方法(TDS方法)。本章基于TDS分析方法,簡單介紹均質無限大儲層中一口直井、均質無限大儲層中一口無限導流垂直裂縫井、均質無限大儲層中一口有限導流垂直裂縫井、均質無限大儲層中一口部分射開井、均質無限大儲層中一口水平井、無限大雙重孔隙介質儲層中一口直井、無限大徑向復合模型中心一口直井等7種情形的雙對數典型曲線特征、手工分析方法、分析流程和分析實例。 第四章 試井分析的一些實際問題(25-33講) 筆者一直認為,如果我們的員工培訓只是使新時代的石油人學會如何使用現有商業軟件,我們的水平最多是二流,必須培養新時代石油人具備自己開發軟件的能力,才能使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軟件成為可能并能持續發展。本章旨在向讀者介紹商業試井中的一些黑匣子問題,首先結合實例討論雙對數曲線的繪制,接著討論邊界、產量變化、邊水、變井筒現象、應力敏感、鄰井干擾等對壓力恢復曲線形態的影響,然后討論反褶積技術及其應用、彈性二相法及其應用,最后簡單介紹試井解釋和試井設計工作流程。 附錄(4-5講) 附錄1:SI單位與其他單位的換算(1講) 附錄2:不同單位制下的試井解釋常用公式(2-3講) 附錄3:單對數雙對數曲線特征對比圖(1講) 經典系列排行榜
|
|
來自: xyvvbmdwy46umd > 《石油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