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干細胞療法在多種慢性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顯著潛力。目前已有大量臨床研究數據支持其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的應用。其中,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已有較為豐富的臨床依據和案例數據,顯示其在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胰島素依賴等方面具有潛力。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醫學運營一對一咨詢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報名!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工作日)與您電話或微信聯系,請保持手機暢通! 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的臨床依據 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引入健康的干細胞,修復或替代受損的胰島β細胞,恢復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干細胞可以分化成各種細胞類型,包括胰島β細胞,這些細胞能夠有效地調節血糖水平。此外,干細胞還具有免疫調節和細胞保護作用,能夠調節免疫系統,減緩免疫系統對胰島β細胞的攻擊,并釋放有助于保護胰島β細胞的生長因子和抗氧化物質。目前,間充質干細胞(MSCs)和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s)是研究較為廣泛的兩大方向。 長期病程患者成功案例 2024年4月,我國醫療團隊利用來源于干細胞的自體再生胰島組織成功治愈了一例胰島功能嚴重受損的2型糖尿病患者。該患者有25年的2型糖尿病病史,并發展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尿毒癥),2017年6月出現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并接受腎移植。移植術后第11周起完全脫離外源胰島素,并且隨著口服降糖藥的逐步減量,在第48周和56周實現徹底撤藥。這一結果證實了自體內胚層干細胞(EnSCs)衍生的胰島組織(E-islets)在維持血糖控制方面的效果,并減少了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賴。 臨床研究 2022年,在《世界糖尿病雜志》(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上,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評估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hUC-MSC)輸注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臨床結果。 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紅蛋白A1c)水平顯著降低;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在干預后第28±3天顯著改善;所有患者降血糖藥劑量均減少,其中6例(50%)患者減量超50%,1例(6.25%)患者停用降糖藥。4例患者在第二次或第三次輸注后24小時內出現短暫性發熱。1例(2.08%)患者輸注后第28±3天出現無癥狀夜間低血糖。沒有肝損傷或其他副作用的報道。 2023年,根據一項發表在《干細胞研究與治療》(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的一篇綜述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匯總分析了58項研究中的間充質干細胞(MSC)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數據,總有262例2型糖尿病患者。 匯總分析結果顯示,在12個月的隨訪期間,接受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患者減少了降血糖藥的劑量。有效治療劑量范圍為1×10^6個細胞/kg~3.7×10^6個細胞/kg。治療后,HbAc1水平平均降低32%,空腹血糖水平平均降低45%。此外,所有試驗均未發現嚴重不良事件。 在2024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年會上,研究人員公布了VX-880細胞療法(基于誘導多能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臨床試驗數據。 試驗結果顯示,所有接受全劑量VX-880單次輸注的12例患者在第90天均表現出胰島細胞植入和葡萄糖反應性胰島素產生;所有受試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均得到改善,有11例減少或停止使用外源性胰島素;3例患者隨訪至少12個月,達到消除HbA1c嚴重低血糖事件(SHEs)的主要終點;VX-880移植總體耐受性良好,未發現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與北京大學團隊合作,首次報道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CiPS)治療1型糖尿病的臨床成功案例。首例患者在移植75天后完全擺脫外源胰島素治療,療效持續穩定超過1年,移植后HbA1c降至4.76%,血糖達標率從43.18%提升至98%以上。 總結 總而言之,干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目前取得突破性進展,已有臨床成功治療的案例,并且技術成熟度顯著提升;但長期安全性仍需持續監測。 參考來源: https://www. https://pubmed.ncbi.nlm. 【重要提示】印塔健康旗下公眾號【家屬說慢病新藥臨床資訊】所有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