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暮里與時光握手言和 文| 孫風雷 ![]() 當四月的風掠過發梢時,總使人帶著若有似無的惆悵。 街邊的櫻花早已零落成泥,枝頭的新綠卻愈發濃郁,這便是暮春最動人的矛盾——繁華落盡處,生機正悄然生長。 懷揣著這份復雜的心情,我從喧鬧的城市走向山野,試圖在自然的懷抱里,尋得與時光和解的答案。 沿著蜿蜒的雜草小徑躑躅前行,目之所及皆是深淺不一的綠。曾經爭奇斗艷的姹紫嫣紅已化作春泥,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青翠。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我仿佛聽到了大地私語的詩篇。 及至登上山巔,極目遠眺,山巒起伏如綠色的浪濤,云霧繚繞把天際線也拉的近在咫尺,我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那一刻,胸腔里的濁氣被山風一掃而空,只留下開闊與澄明。 回行至山腰的溪邊,索性尋了塊青石坐下。眼前,彩蝶在野花叢中上下翻飛,時而駐足,時而輕舞,將暮春的寂寥點綴得靈動起來。耳邊,黃鶯婉轉的啼鳴此起彼伏,與潺潺的溪流聲交織成一曲催人困倦的小夜曲。我就這樣靜靜地坐著,看云卷云舒,聽山風溪曲,任思緒隨著溪水流向遠方。 忽然想起古人"傷春悲秋"的感慨,面對季節的更迭,總免不了生出幾分惆悵。可此刻的山林,卻以最鮮活的姿態告訴我:生命的輪回本就是自然的饋贈。春去春會來,花謝自有再開時,又何必執著于時光的流逝?就像溪水從不因落花的離去而停滯,反而裹挾著花瓣奔向遠方,在流動中孕育新的生機。 ![]() 生活在紅塵俗世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總在失去時嘆息,在變遷中焦慮,卻忘了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前行與蛻變。那些逝去的時光、錯過的風景,如同暮春的落花,雖已不再絢爛,卻滋養著未來的希望。重要的不是挽留歲月的腳步,而是學會以平和的心態,欣賞每個階段的獨特之美。 暮色漸濃時,我緩緩下山。回望身后的山林,暮色中的綠意愈發深沉,像是大自然寫給時光的情書。此刻的我,終于懂得"莫嘆東君去,盈虧心不驚"的深意。原來真正的從容,不是無視歲月的流轉,而是在繁華與落寞的交替中,始終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因為我們深知,生命的每個季節,都藏著不期而遇的美好。(文字編輯:齊建峰) ![]() 【作者簡介】孫風雷,筆名田雨、九月,南陽市作協會員,業余文學愛好者,《豫讀天下》總編。近年來,先后在《中國紀檢監察報》文苑副刊、《當代散文》、《河南工人日報》花地心境副刊、《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河南日報農村版》豫風副刊、《南陽日報》白河副刊、《南陽晨報》晨語副刊、《躬耕》等報刊、雜志發表散文、詩歌、小小說三百余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