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說,耳鳴耳聾它不是一個病,它只是一個癥狀,它是反映我們體內臟腑失調的信號,想要耳鳴消失,那么就得先調理臟腑。但我從中醫整體理論來看,光調理臟腑還不夠,因為耳鳴耳聾與經絡也有很大關系。 《保命集》云∶耳者,以竅言之水也...有若蟬鳴者,有若鐘鳴者,有若火 狀者,各隨經見之,其間虛實不可不察也。 意思是說,耳鳴有的像蟬鳴一樣的聲音,有的像鐘鳴的聲音,有的感覺像有火在燒一樣的癥狀表現,這些不同的癥狀表現與不同的經絡病變相關,會隨著不同經絡的病癥而出現。所以想要耳鳴完全消失,就不得不疏通經絡。 ![]() 從經絡角度來說,手足少陽經都交會于耳朵,那么我們按摩手少陽三焦經中的耳門穴、角孫穴、中渚穴;以及足少陽膽經穴的聽會穴、上關穴、俠溪穴都能夠很好的聰耳明目通竅,快速緩解耳鳴耳聾癥狀。 不過,雖然它們能夠快速緩解耳鳴耳聾,但我覺得還不夠全面,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個飛虎穴相比就全面多了,不僅能夠清利三焦、疏通經絡,還能夠調節氣血、聰耳利脅、調節情志等,基本適合所有類型的耳鳴耳聾。 飛虎穴出自《靈樞·本輸》,《針灸大成》《醫學原始》等古籍均有提及:“但飛虎穴,又云是支溝穴,以手于虎口一飛,中指盡處是穴也。”臨床常應用于頭痛、耳鳴、耳聾、瘰疬、暴喑等。 ![]() “飛虎穴” 【位置】:在前臂后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3寸,尺骨與骨間隙中點處。 【適合人群】:基本適合所有類型耳鳴耳聾。 在準確定位飛虎穴后,一般人會用指揉法、點按法等方法按摩或針灸,但我有效果更好的方法,具體怎么做呢?用個案例說就明白了 以醫說案 我之前一位病人陳先生,48歲,是一位長途大貨車司機,雙耳耳鳴3年多,耳鳴聲就是一直聽到電流聲,嘈雜的空間里特別厲害,就像在潛水,晝夜不停,因此左耳聽力明顯下降。尤其在長時間駕駛后,耳鳴癥狀加劇,還伴有頭暈目眩之感等。 刻診:觀其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數。我診斷為肝火上炎型耳鳴,遂采用清肝瀉火,通竅聰耳法治之。 開方: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包煎),當歸,生地黃,柴胡,甘草,石菖蒲,磁石。 同時讓他選用乳香、沒藥、冰片,研制成細末,再用適量的醋調成糊狀,制成藥膏。將藥膏貼敷在飛虎穴上,用膠布固定,每次貼敷8小時,每日1次。 通過藥物滲透作用于飛虎穴,借助三焦經的傳導,調節氣血、疏通經絡,輔助改善耳鳴耳聾癥狀。 結果:服藥3劑后,陳先生就說耳鳴及頭暈目眩有所緩解。于是我在原方基礎上加川楝子,服用1周。耳鳴明顯減輕,聽力提升,脅肋脹痛基本消失,口苦咽干癥狀改善。再鞏固一段時間后。耳鳴基本消失,伴隨癥狀全部消除。 對于那些不想用藥的患者來說,還可以嘗試搭配幾個穴位,增強效果。 1、與太沖穴、丘墟穴搭配:適用于常伴有煩躁易怒、頭暈目眩、口苦咽干等癥狀耳鳴耳聾。 2、與腎俞穴、太溪穴搭配:主要用于常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尿頻多等癥狀耳鳴耳聾。 3、與聽宮穴、聽會穴搭配:對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耳鳴耳聾,均可使用。 |
|
來自: cghdetushuguan > 《待分類》